一例专科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李晓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晓琳,. 一例专科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J]. 心理学研究,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263.
摘要:
本案例是针对一个因就业问题而产生焦虑情绪的大专毕业生进行的咨询和心理辅导案例。在本案例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运用治疗性会谈、合理情绪疗法分析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用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等缓解、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帮助来访者树立合理、正确的就业观念,通过五次咨询,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显著降低,各种身心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完成了预期的咨询目标。
关键词: 就业焦虑治疗性会谈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
DOI:10.12721/ccn.2025.157263
基金资助:发布年度:2021年,发布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项目名称:高职院校将美育融入心育的“和合”探索—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GDKM2021-27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周某,女,22岁,汉族,广州某大专院校国际金融专业大三学生,四川广元人,出生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家有姐姐和哥哥。经询问,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母亲怀孕时身体健康,足月生产,出生时体重正常,无缺血缺氧史,混合喂养。来访者出生于四川广元农村,童年身体健康。来访者小时候家庭困难,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特别重视孩子读书。来访者深知农民的不易,所以读书努力,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来访者自尊心、好胜心强,较敏感,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小成绩优良,深得老师喜爱,中考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重点班,但高考失利,进入大专院校,大学成绩良好,但毕业找工作时投了很多简历都没有回音,深受打击。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多月紧张、焦虑、情绪低落、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下降。

个人陈述:一个多月前我实习结束,开始找工作,发现找工作比自己想象的难多了。我每天浏览各大网络招聘平台,投了很多份简历,但收到的回复很少。后来有几家公司通知我面试,但要么工资没达到我的预期,要么离我住的地方太远,要么跟我的专业不符。我想去的公司的招聘要求好多学历至少要求本科以上。我投了不计其数的简历,到现在都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又没有收入来源,感觉自己这辈子都找不到工作了,我要坚持不下去了,想要放弃了,心情特别低落,特别沮丧。现在只要听到同学们讨论找工作我就紧张、焦虑。有时收到公司的拒绝邮件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偶尔接到一个面试通知我会紧张得一晚上睡不好。遇到面试被拒的情况,我就怀疑是自己不够专业,能力不够。看看自己的同龄人和同学,感觉自己是最惨的。就连那些成绩很差的同学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我就想不通,想多了就难受,但不敢和家里人讲,怕他们担心。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要么在实习、要么在工作,大家也没有什么空闲时间一起聚聚、一起聊天了,都是各干各的,我也不想给他们添麻烦。现在的状态是,每天都很焦虑,不知道该找谁倾诉,所以前来求助。

三、观察和收集的其它资料

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精神状态较好,略显疲惫,有局促拘谨感,言谈举止佳,衣着整齐、朴素。

2.来访者辅导员的反映:

征得来访者同意后,向其辅导员了解情况:来访者平素较为内向,学习成绩好,自控力强,情绪较稳定。

3.心理测验

征得来访者同意做了心理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结果标准分55分,提示轻度焦虑。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据来访者自我陈述、咨询师初步观察和所收集的资料,来访者的不良情绪控制在初始事件,无泛化现象,症状持续时间不足两月,有良好自知力,能主动求助,无重大躯体疾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主要为应对挫折和压力的方式不当。

不良情绪属于对生活事件的正常应激反应,无明显人格与思维障碍,社会功能尚可,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

(二)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就业焦虑。

诊断依据:

根据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来访者体验的不良情绪由近期的负性生活事件引起,被现实因素所激发,具体原因是找不到理想工作而产生焦虑情绪;2)持续时间较短,不足两月;3)不良情绪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内容未泛化;4)人格无明显异常;5)思维合乎逻辑,知、情、意统一;6)能维持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显示社会功能尚可。

五、病因分析

(一)生物学因素

自出生始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遗传及家族病史。近期学校组织的体检报告显示无明显异常。

(二)社会学因素

1.家庭教育原因:来访者的父母从小对其期望高,家庭关系较好,与家庭成员沟通可。

2.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因疫情期间工作难找,投简历、面试无果后担心找不到理想工作。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与父母沟通联系少,较少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交流较少。

(三)心理因素

1.个性因素:性格较为内向,自我要求高,过于在意他人评价。

2.认知因素: 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和评价,以绝对化的非理性观念造成的不良情绪体验和行为后果。如认为“感觉我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了”“我要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父母肯定会很失望,亲戚朋友一定会看不起我”“哥哥姐姐也不知道怎么看我”等。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一)近期目标:

1.启发来访者发现自己的不良认知,修正认知偏差和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观念。

2.缓解和消除焦虑情绪:学会放松技术,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降低情绪反应,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二)长远目标

1.帮助来访者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用理性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重拾自信。

2.提高求助者的抗挫折和抗压能力,减少此类情绪困扰在以后生活中出现的倾向性。

3.完善来访者个性。

来访者能认知自己在认知、情感、个性、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学会运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并把这些原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增加其行为的适应性,最终达到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行为正常、人格完善的目标,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放松疗法

(二)咨询日期安排与费用

咨询次数:每周一次,每次40分钟。初定总次数5次。

咨询费用:学校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免费开放。

八、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划分

咨询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共安排五次谈话:

第一阶段(第1次咨询):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第二阶段(第2-4次咨询):咨询阶段,确定咨询目标与方案。

第三阶段(第5次咨询):结束与巩固阶段。

(二)各阶段咨询过程

1、第一次咨询(2022年6月4日 10:30-11:10)

(1)咨询任务: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全面收集来访者资料,让来访者合理宣泄情绪。明确来访者的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初步诊断。调整求助动机、商定咨询目标和实施方案。

(2)咨询方法:

建立咨询关系:以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言语和非言语方法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收集资料:采用摄入性会谈法,使用倾听、开放式询问、鼓励和重复、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等方法收集资料信息。

评估和诊断心理问题:通过SAS心理测验,辅助咨询并确定主要问题,做出心理评估与诊断。

(3)咨询过程:

①填写咨询登记表、咨询记录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

②建立咨询关系:以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技术与来访者建立初步咨询关系。

③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来访者的信息。

④向来访者阐述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

⑤进行心理测验。征得来访者的同意后做了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55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属于轻度焦虑。

⑥解释心理测验的结果。

⑦整理资料,找出问题关键点,分析原因,作出评估与诊断。

(4)咨询小结:本次咨询通过运用尊重、共情等方法与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采用摄入性会谈法,使用倾听、开放式询问等方法收集了来访者相关资料,最后结合心理测验结果,评估其心理问题属于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就业焦虑。

2、第二次咨询(2022年6月11日 10:30-11:10)

(1)咨询任务:加深咨询关系,进一步寻找和确认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来访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使来访者意识到不合理信念的消极影响,情绪困扰的原因与自己有关,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教会来访者识别自动思维和学会放松方法。

(2)咨询方法:

①建立治疗联盟:通过共情等技术进一步巩固咨询关系,并贯穿于整个咨询中。

②调整来访者动机:通过合理情绪疗法,让来访者认识其焦虑情绪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歪曲的认知所导致,调整错误的认知才是咨询的根本目的。

③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与来访者共同协商目标与方案。

④教会放松方法:进行放松训练。

(3)咨询过程:通过介绍ABC理论,引导、启发来访者领悟到认知中的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本案例来访者采纳的情绪困扰的实质就是源自于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认为(1)“我要是还找不到工作,亲戚朋友肯定都会看不起我”等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信念;(2)“我找不到工作,说明我不够专业,能力不足”等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3)“现在疫情还没有解除,我可能一直都找不到工作”的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导致她的自我挫败感。重点指导来访者学习身体放松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进行焦虑情绪的自我调整和控制。

(4)家庭作业:

①尝试运用ABC理论的方法,分析自己在找工作过程中产生焦虑情绪的不合理信念,并加以驳斥。

②每天进行放松训练、观察交流变化并记录。

(6)咨询小结:本次咨询的任务是确定咨询目标,用参与性技术等让来访者不合理信念得以明晰,从而更好的引出ABC理论,并运用ABC理论来解释来访者的问题。让来访者学会放松技术,学会自己调整情绪,来访者基本掌握。

3、第三次咨询(2022年6月18日 10:30-11:10)

(1)咨询任务:运用多种技术,使来访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观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2)咨询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3)咨询过程:

检查家庭作业,进一步分析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帮助来访者停止传播不合理信念,使来访者更深刻的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建立对自身问题的积极态度;围绕来访者信念的非理性特征,通过分析与辩论,帮助来访者修正或放弃非理性观念,形成合理想法。

(4)家庭作业:让来访者回去回忆这次的谈话内容,反思谈话前后自己对找不到理想工作的评价的改变,继续和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

(5)咨询小结:来访者领悟能力较高,能较好运用ABC理论对非理性观念进行辩驳。

4、第四次咨询(2022年6月25日 10:30-11:10)

(1)咨询任务:进一步通过治疗性会谈、放松训练帮助来访者缓解焦虑情绪。

(2)咨询方法:治疗性会谈,放松训练。

(3)咨询过程:

反馈咨询作业,与来访者一起讨论分析,并鼓励其继续作业;询问其最近的睡眠状况及放松训练的使用情况。

(5)家庭作业:

在生活中继续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调整情绪,同时结合放松训练,保持身心放松。

(6)咨询小结:来访者能正视就业这个事件,并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做出改正,逐步建立新的认知。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学习和运用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取得初步疗效。

5、第五次咨询(2022年7月1日 10:30-11:10)

(1)咨询任务:巩固咨询效果,帮助其开始建立新的、适应性的行为,心理测验,结束咨询。

(2)咨询方法:

①巩固咨询效果:将咨询与实践相结合,重点是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经验教训,巩固前两个阶段的咨询成果,并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提高来访者心理健康水平。

②咨询效果评估:使用心理测验,评估咨询后的情绪和行为。

③结束咨询:做好结束咨询关系的准备,结束咨询

(3)咨询过程:

①反馈咨询作业,与其一起讨论,鼓励他继续执行。

②与来访者回顾整个咨询过程中每次取得进步的环节及由此获得的收获。

③进行心理测验:征得来访者同意后重新做了SAS量表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47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在正常范围内。

④结束咨询。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客观评估

  前四次咨询结束后进行阶段评估,来访者焦虑情绪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二)来访者自我评价

心情平静了很多,焦虑状态也缓解了,情绪不再低落,睡眠质量有所改观,食欲下降症状已基本消除。能够心平气和地投简历、能正确看待投出去的简历没有回音、面试被拒的情况。

(三)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了解到来访者已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建立了合理的思维方式,焦虑情绪大大缓解,生活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基本达到了咨询目标。

(四)心理测验前后对比

第一次咨询时的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55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属于轻度焦虑;经过五次咨询后,再次做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47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在正常范围内。前后对比,说明来访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得到缓解。

十、结语

本案例中周某的困惑主要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诸如 “我努力学习,成绩好,我就应该找到一份好工作”、 “我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说明我无能”等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 “如果找不到好工作,亲戚朋友都会瞧不起我”等不合理的信念所致,导致再找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紧张、焦虑、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整个过程以改变周某不合理信念,重建新的合理信念为主。经过五次心理咨询后,根据所定的咨询目标进行评估可知:本案例较为成功地运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并辅助运用治疗性会谈、放松训练,使来访者周某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并掌握了一定的调节自我情绪的技巧,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

[2]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 

[3]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李晓琳,1989年1月,女,民族:汉族,籍贯:甘肃省白银市,学位:硕士,单位及部门: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商贸学院,职称职务: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