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如何利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首先思考的一个问题。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充分发挥铸魂育人、启智增慧的关键课程作用,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需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所作为。思政教师要能够立足核心素养内涵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解决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让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给学生提供体验式的学习机会。2022年,随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和课程方案的相继出台,进一步细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内容,如何利用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我们持续加强教学研究,寻找规律,探索方法,总结经验,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丰富育人功能得到体现。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内涵解读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的“核心素养”理念,具体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核心素养培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政治认同。即要求学生具备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初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二,道德修养。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他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三,法治观念。教育学生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第四,健全人格。即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第五,责任意识。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学生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全人类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担当精神。
二、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一)认真学习课标
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为如何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供了纲领性指引。新课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了内容上的具体明确,提出了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学好课标,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二) 充分挖掘教材
对于思政教师来说,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元素是展开教学设计的首要而关键环节。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要认真学习教材、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对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元素进行提炼、归纳、分析、综合,以此为基础,结合学生年段特点、认知水平,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科教材不断革新与调整,其中蕴含的核心素养要素也在不断丰富,只要教师能够有效挖掘和合理运用这些素材,则就可以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提供有利条件。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为例,本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聚焦在“了解红军长征极其伟大意义、学习长征精神”上,课堂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认识到遵义会议使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要让学生传承红军精神。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设计了导学单,让学生提前了解红军长征的故事。在教学中,还设计了长征卡,让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际遇到的困难,自己是如何克服的,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承长征精神。
(三)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良好的情境教学环境下,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更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与法律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来辅助实现教学目标,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课为例,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分组演绎李大钊在刑场上的演讲词片段。学生在表演中增强了对李大钊这段演讲辞的理解,在强烈的氛围中,深受教育,为老一辈革命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民谋幸福的情怀深深打动。
(四)开展社会实践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社会参与意识的主要途径,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劳动和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帮助他人的乐趣。在新时代,小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接受的信息更加多元,而小学生在甄别信息方面能力不足,一些不良信息极有可能对小学生造成误导,影响他们道德判断与认知。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立足实践纠正不良思想,正确和全面地认识社会。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合理消费》一课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家庭消费情况调查、统计方案,了解阶段时间内家庭各项开支情况,分析消费中的不合理现象,并给出合理建议,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消费计划,渗透合理消费意识,然后立足当前小学生群体的普遍消费观展开班级调查、网络调查活动,进一步认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在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方面力度非常大。但是由于教师观念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因此教师要立足学情重构课程教学模式,优化学科教学设计,营造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良好教学环境,培育出兼具道德素养、法治素养和知识素养的综合性人才,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J],2022:5-8.
[2]程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0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