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
乔凤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乔凤伟,. 浅谈初中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J]. 当代中文学刊,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7063.
摘要: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我们要继承并发扬广大。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古诗词与现代汉语在语言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为此,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需要切实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优化和创新古诗词教学,促使学生提高古诗词学习效果。本文就古诗词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情感体验;有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63
基金资助: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古诗词的教学不同于现代文阅读教学。诗词中词语的深邃、意境的深远、意象与思想的关联等等,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导致学生看到古诗就失去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呢?运用多媒体的画面、声音调动学生的感官。如配乐朗读李白的《行路难》,展示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九种意象组合的画面,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到诗的内容之中;利用诗词中的典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典故,让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产生对诗词的兴趣;还可以由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来激发学习兴趣。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老师抑扬顿挫朗诵,学生通过诗中的意象“莺、树、燕、泥、花草”想像早春的美景,兴趣油然而生。

二、文本细读,深层挖掘古诗词中的含义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读”是“理解”的前提。同样,“诵读”是古诗词教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新课程》中要求阅读“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诵读,如:默读、齐读、有感情的朗读、小组赛读等。以《观沧海》一文的教学为例,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表面意思为:太阳与月亮好像是从这浩荡海洋中出发的;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就是从这浩瀚海洋中诞生而出的。但在细读之下,“日月”与“星汉”都是宇宙之中的景象。所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作者观望的仅仅只是海吗?或许在作者眼里,他所观望的是天地、是宇宙,而自己则站在宇宙之上,是天地的主宰者。结合上文中高山大海,雄伟壮丽的山河景致描写,可以进一步推测出作者不仅有胸怀天下的壮志,更有符合军事家、政治家的气势与野心,让读者见诗见人。因此,针对“日月”“星汉”展开文本细读,即可挖掘出诗中的真正内涵。

文本细读是鉴赏古诗词的核心要素,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通过文本细读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联想、推敲中打开思维,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另外:文本细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反之,通过文本细读,也可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三、群文阅读,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德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已经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也需要跟随教育发展的步伐,顺应教育新目标,转换教学模式,从而开展符合当下教育要求的语文教学。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备受欢迎的语文教学方式之一,将其运用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扬古诗词中的思想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

例如,教师在开展“民族精神,爱国情怀”的主题阅读时,可以选择《泊秦淮》《春望》《赤壁》来展开教学。其中《泊秦淮》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描写了淡雅、迷离、冷寂的秦淮夜景。并通过商女演唱《玉树后庭花》的情节来反应官僚贵族不思国家命运,纸醉金迷的生活,衬托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春望》以借物喻人的方式,将花鸟比作人,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比喻作者自己不忍面对国家的衰败和消亡,不禁感慨落泪,涌生无限愁思的情境,表现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情怀;《赤壁》以托物咏史的方式,从历史战争遗留下来的兵器古物,引起作者对前朝历史的联想,从而引出作者对战争成败原因的分析与评论,表明作者对战争与国家存亡的观点,反衬出作者胸怀大志却不受重用的无奈与失落。这三首古诗从不同类别,不同写作手法,不同情境分别表现了对国家的忧心,建设国家的抱负与志向,共同渲染了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

群文阅读通过落实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极大程度上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渗透更上一层楼,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古诗词的赏析水准,促进学科水平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之,古诗词的鉴赏要从情感基调、意境氛围、历史背景、思想主题等方面去探究和琢磨。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外部因素带动学生进一步感受诗中所渲染的情感与意境;文本细读则通过关键字词,可以推敲出作者的真正寓意;群文阅读则通过针对性的主题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古诗词的分类,并在多文本阅读中升华思想境界。古诗词博大精深,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按照顺序,结合技巧,由浅至深逐步进行赏析,让学生逐渐领悟古诗词的深厚内涵,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将古诗词教学进行有效的优化,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引导,保证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质量,促使学生有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映雪.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15).

[2]王颖.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7(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