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近年来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其通过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组合,引导和实现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有效实现教师教学目的,取得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最佳效果。在“互联网+”和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面对后疫情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为使法学专业课程教学顺应新形势的发展,不少地方高校包括地方高校的独立学院都在积极探索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期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法学专业教育服务。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是线上学习的主体。二者的有机组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从现有研究来看,大部分学者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持积极肯定态度,认为其与单纯的线下课堂教学或线上教学相比,融合了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一方面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学习习惯的需求,“学生独自一人面对电脑,因而拘束较少。”[1]同时减少了因为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给学生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线上学习情况,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提升教学效能。但是,通过对我国地方高校法学教学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现状的调查,目前地方高校及其独立学院在法学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诸如,部分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自控能力低、教师对线上教学准备不足、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此,研究如何解决地方高校法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优势互补,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的完成一流法治人才培养任务,并对地方高校及其独立学院的法学教学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地方高校法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律性不够
混合式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律性是有要求的。混合式教学中的线上教学部分,是需要学生能在课前有预习,因为线上学习传递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若没有事先的充分准备,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面对如此多的知识,加之干扰因素较多,若教学内容实用性和吸引力不够,很多学生一时很难接受和掌握,从而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在学习中自律性不够,导致在线上学习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去查看各种聊天软件上的信息、翻看与课程学习无关的的网页,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二)混合式教学的组织设计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一方面是体现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统课堂上的知识讲解与灌输,还需要精心的组织设计,来引导学生不仅“听”和“记”,还需要“找”和“解”,[2]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线上学习中带着问题去探索寻找想要的知识。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地方高校及其独立学院的很多法学专业教师仍囿于传统的知识讲授和灌输,对于线上教学的使用,多限于仅仅通过雨课堂、超星、腾讯会议等软件平台实现知识讲授和灌输,这些软件平台只是起到了一个媒介的作用,这不是混合式教学,其实质还是传统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对线上教学监督管理不够。
(三)混合式教学所需的基础配套设施不足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问题。很多位于三四线城市的地方高校尤其是其独立学院的局域网宽带网速比较慢,很多都没有实现全校区的无线上网,这也就限制了学生的线上学习,不能做到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学习。二是教室桌椅的设计和建设问题。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的教室仍是传统的前后排设计,这并不利于开展混合式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交流和讨论,且这些教室里的桌椅多不配备相应的放置笔记本电脑以及对应的网络端口和电源位置,这极大地限制了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地方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组织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培训
教师培训是混合式教学的必经之路。混合式教学教师培训包括教学培训和软件知识培训。教学培训主要是是让教师掌握针对不同的课程并考虑学生的个体性,调整上课计划及小组授课,而且要学会设定有效的体系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激励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活力,最终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必然的需要技术支持,这就要通过软件技术培训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的应用混合式教学以实现教学目的。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
针对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律性不够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在线答疑、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及时解答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其次,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最后,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老师在建设教学资源的时候,要从丰富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入手打造线上教学资源,[3]比如案例的选取,就可以多选择学生能接触到或者能直观感受的案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完善高校混合式教学所需的基础配套设施
地方高校受资源、财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处于薄弱水平。为发展地方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除软件要求外,在硬件设施方面也必须加强。一是尽可能地全校区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或者在教室合理设置网络端口,一旦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后,“学生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工具和电子内容完成他们设定的目标。如果没有网络或者整体网络效果不好,那么学习进程就会受到干扰。”[4] 二是设计和建设符合混合式教学要求的教室,以及相应的桌椅布局,方便学生学习中的交流与讨论。但是混合式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基础工程,需要政府的持续投入和全社会的参与。[5]
三、地方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在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准备阶段:精心准备教学材料及拟定传授方式
在进行此阶段之前有一个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那就是事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学生理解教师布置课前任务的理由,并愿意积极参与其中。然后教师需要根据法学课程的特点尤其是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材料,并对这些教学材料进行分类,看哪些教学资料适合于线上,哪些材料是可以面对面应用的,然后精心设计学习计划。因为,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学习,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习困难。在教学资料准备过程中,例如,对于裁判文书中的具体案例,通常裁判文书篇幅长,法律关系复杂,在课堂上当面展示会比较困难,这些材料安排在线上会比较合适。
再比如,线上学习需要用到什么软件,是小组模式还是个人完成。在精心设计之后,组织实施混合式教学之前,最好能进行测试,这个测试是为了找出这个学习设计是否运行良好,并从效率看,是让学生和教师变得困难,还是真的让学习更容易。具体到法学课程教学,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更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课程资源,通过如超星、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及时有效的发布与线下教学对应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主要有三种类型:案例引路、佐证案例和总结案例[6])等资源,学生可以结合任务要求,提前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独立思考,更有效地获得相关知识的背景,这样不仅将大大提高法学理论教学的效率,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在这个阶段,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以在线咨询、问答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阶段:积极引导学习法律思维养成
经过课前准备之后,在线下的课堂教学阶段,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特别是对法律概念、法条等的理解,发现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以提升自主学习效率。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对于提前给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参考书目、论文、法条等,可以要求学生在熟悉材料的基础上,准备好发言提纲,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尤其是针对有争议的问题,例如案例法律关系的认定,以及原被告、法官等不同角色的扮演及思考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及时有效地回应、沟通和引导,告诫学生要注重法律思维的培养,不要过分注重最后的答案。因为,在法律关系中,所处位置和立场不同,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法官对同一案例考虑问题肯定是存在差别的。所以,此处的“引导”,不是传统的主导一切,而是对教学全过程和全局的把控,一是防止偏离主题,二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意见发表中来,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7] 最后,教师应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总结、评价和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本课时的教学计划,或下一步的教学计划”[8],以提升教学效果。
(三)课后巩固阶段:加深法律概念、术语与法条理解
在课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发挥指导作用,以确保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进一步在网络平台补充相应的理论知识、拓展阅读材料等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课后的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充分的扩展,并拓宽视野和增加知识量,增强学习效果。具体而言,在法学教学中,可以发布课后思考、小论文或者案例分析等,让学生结合所学课堂知识进行思考和写作,并提交网络平台,教师应当及时阅读并进行指导和评价,“诊断学生的错误想法,指导他们找到相关的资源和支持性材料。这个过程也可以为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提供框架指导和方向。”[9]同时能让教师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诊断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指导意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后续的学习,以提升法律素养,提高法律职业能力。
当然此阶段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也需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来保证教学质量,通常可以采用设计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匿名打分或提意见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以此来获取教学反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四、结论与启示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优点,充分发挥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尤其对于独立学院法学学生而言,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过多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大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不够,全班的学习效果差异很大,不利于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新的混合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还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了突破,即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教”,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校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因为不同的课程加上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在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时,遇到的现实问题是存在差异的。
因此,在适用混合式教学时,要因时制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比如像《法理学》、《中国法制史》等理论知识型专业核心课程,采用线上教学可以极大地增加知识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但因为知识量过大,在建设线上教学资源时就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方式打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大多数部门法的课程,尤其像三大诉讼法,偏重于实践性,小组授课、案例分析以及情景教学这样的互动教学更能达到效果。当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因为一方面在线上教学阶段,若学习者自身懒惰,是很难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因此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而另一方面混合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学的运用,需要教师熟练的使用MOOC、超星、雨课堂等先进的网络平台,提高教学效果。最后由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和创新,以期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9] [加]兰迪·加里森,诺曼·D.沃恩.高校教学中的混合式学习:框架、原则和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46-65.
[2]杜世纯. MOOC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实现路径与效果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
[3]索成林.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2):25-27.
[4][美]莉兹·阿尼.混合式教学[M].孙明玉,刘夏青,刘白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183.
[5] 张勇昌,耿潘潘.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建构研究[M]. 秦皇岛:燕山大学出版社, 2020:166.
[6] 刘定华,段启俊主编;郭哲执行主编. 法学教育研究 第5辑[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9:165.
[7]强昌文,郑玉敏主编. 稳中求变 法学教学改革论文集[M].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5:91.
[8] 彭上观. 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46.
作者简介:曾志华(1978—),女,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