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迫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1.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原则
1.1 学生中心原则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核心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育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为出发点。这要求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特点和个人兴趣,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实践,教师则转变为引导者、协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共同构建互动、共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交流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2 素质教育原则
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素质教育原则要求教师不仅传授政治理论知识,还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模式下,教育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要注重学生道德情操、科学文化、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和方法应与学生的未来社会角色和职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竞争力。
1.3 生活化、情景化教学原则
生活化、情景化教学原则要求思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具体情境,使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实用性。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如模拟实际的社会问题、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政治理论。这种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地认识,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和创新实践能力。
2.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2.1 增强互动性
2.1.1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模式创新路径中,应重视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思辨问答、角色扮演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播者,而是成为引导者和协调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的形成,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2.1.2 网络平台支持的互动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已成为思政课教学的有力辅助工具。在线论坛、互动问答、微课视频等形式丰富了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继续学习和讨论。网络平台支持的互动教学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见解、开展集体讨论的空间,有助于形成持续的学习氛围和社区。此外,教师可通过数据分析工具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讨论热度,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2.2 强化实践性
2.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作为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路径,通过引入真实或模拟的社会案例,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好的教学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此方法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案例背后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角色扮演、策略制定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分析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2.2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的实践,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到如何将思政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同时也能增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增广视野、深化知识理解,还能够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2.3 提升思辨性
2.3.1 辩论式教学
辩论式教学是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它通过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正反两方面的辩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锻炼其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资料、构建论点,并在辩论中学会倾听对方意见、分析对方论据,进而提升自己的辩证看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并在交锋中理解思政理论的深刻内涵。
2.3.2 问题导向教学
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知识。教师设计与现实生活或理论联系紧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研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寻找信息、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看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构建起批判性思维框架,使之成为独立思考的主体。
2.4 拓展开放性
2.4.1 跨学科综合教学模式
跨学科综合教学模式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政课的有益尝试,它打破传统学科界限,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模式下,思政课程与历史、经济、哲学、文学等学科相融合,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理解思政理论,并在多学科视角下进行分析和探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也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2.4.2 国际视野下的思政课教学
在全球化背景下,将国际视野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开放性拓展的重要方向。这要求思政课内容不仅要关注国内政治生活,还应涵盖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文化差异和国际关系。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理解和评价中国的发展与变化,增强国际视野和全球思维,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化竞争和合作的复合型人才。
结束语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结合互动性、实践性、思辨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路径,可以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未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理念,丰富内容,完善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先进. 智媒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多维度创新探索[N]. 黑龙江日报, 2023-10-23 (006).
[2]杨骐凤.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探讨[J]. 学周刊, 2023, (25):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