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为对照组,采用原有门诊管理模式,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为实验组。对照组参与实验患者共有2000例,其中男性1102例,女性898例,年龄1岁至72岁,平均年龄45.33±3.87岁。实验组参与实验患者共有2000例,其中男性1078例,女性922例,年龄1岁至71岁,平均年龄43.19±3.56岁。所有患者均能够配合实验全过程,家属给予充分实验支持。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原有门诊管理模式,严格按照国家和防疫要求,全面开展各项工作。
实验组采用综合医院门诊管理改进方案,(1)一级响应下的门诊管理,在一级响应下,疫情防控是最为重要的工作,这个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和疑似患者比较多,因此需要以减少患者的输入,做好全面控制为主。因此需要在门诊设置三级测温设备,在医院入口、门诊口入口和就诊环节进行三个阶段的患者及家属测温,如果发现发热患者,需要及时引导进入发热门诊就诊。与此同时还需要使用预检分诊登记管理制度,在各个科室逐步设立预检分诊台,对于到达的患者及时进行信息的的登记,尤其是重视联系方式的确立。对于体温正常的患者,需要进行分区分类管理,按照以往的管理模式,让患者及时就诊。对于体温过高的患者,需要及时引导进入发热门诊,后续需要实现发热门诊的及时隔离,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在医院的日常接诊中,需要进行层层的筛选,应用首诊负责制的方式,对所接待的患者进行全面的筛选,明确不同患者的病情情况,一旦有新冠疑似患者,必须要进行及时的隔离和管理。整个就诊的过程,必须要坚持保持患者之间的安全距离,确保一室一患一医,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可以采用电子会诊的方式,减少重症患者医生会诊的来回奔波,减少病毒的二次传染。对于疫情自身情况的发生,需要及时告知疫情管理小组,做好每天24小时值守工作。
(2)复工复产阶段门诊管理,在复工复产阶段,医院门诊患者的数量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增加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一级防控阶段很多患者会选择病情的延后治疗,在这个阶段,需要对特殊人员进行及时的处理,尤其是对于发热病人,还需要做好及时的隔离,设置发热门诊应急区域及缓冲病房。由于疫情期间门诊的开药和拿药过程是病情传播的重要方式,因此尤其是需要重视门诊药房管理,严格按照一人一消毒,保障患者拿药过程中的距离控制,实现患者病情的全面管理,做好患者药物使用的及时告知,从多个角度入手,实现患者的全面综合风险防控,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对门诊患者就诊时间、患者就诊满意度及门诊风险防控评分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门诊就诊时间进行记录,得出患者的具体就诊时间。对两组患者就诊满意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患者具体就诊满意度。对两组患者门诊费风险防控效果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风险防控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
2结果
门诊患者就诊时间、患者就诊满意度及门诊风险防控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门诊患者就诊时间为16.24±2.73分钟,患者就诊满意度为1745(87.25%),门诊风险防控评分为87.56±2.45。实验组患者门诊患者就诊时间为9.54±1.14分钟,患者就诊满意度为1952(97.60%),门诊风险防控评分为97.23±0.54。实验组门诊患者就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就诊满意度及风险防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自2019年12月份开始,我国各地开始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患者主要是出现急性呼吸道疾病,而且有较强的传染性,已经被我国列为乙类传染病,但是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我院门诊自2019年12月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开始传播以来,就严格按照国家要求,逐步开展各项工作。门诊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也是对患者进行及时接触的第一类科室,所以我院在结合门诊特点和疫情特点双重影响下,开始逐步提出门诊管理改革方案,并与2020年4月正式应用,以此实现门诊患者护理管理针对性的提升,有效降低门诊风险防控评分,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整体应用效果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综合医院门诊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下就诊人员就诊时间的有效控制,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保障风险事件的有效防控,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春燕,蒋良芝,汪可可,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J].海南医学,2021,33(5):656-661.
[2]冯红静,周善昕,陈伟士.口腔科门急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策略建议 [J].现代实用医学,2020,32(3):284-286,297,封2.
[3]黄燕,孙蓉,朱鹏瞻,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管理策略探索 [J].精准医学杂志,2020,35(2):176-178.
[4]杜汋,王延赏,杨雪倩,等.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评估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6).122-126.
[5]黄军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及相关问题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4).620-621.
[6]荣峰.探究综合性医院中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及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8,(32).161-162.
[7]郭黎,杨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风险沟通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8,(11).1049-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