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荆丽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荆丽丽,. 探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 当代中文学刊,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108.
摘要: 古诗词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于自我人生经历和特定情境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蕴含着对于时代的追问和思索,也蕴含着多样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如何展现古诗词之美而凸显其核心素养价值,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所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笔者本文思索和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笔者在多次教学实践之下从语言、思维、审美这三个方面就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融合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够供其他教师有所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108
基金资助:

一、注重诵读指导,感受诗词的独特韵律

古诗词有其独特的旋律、韵律之美,在古代,古诗词的书写和创作有其严格的平仄要求和体式要求,这正是其特有的平仄之美,让诗词本身充满了和谐而统一的节奏。与此同时,不同的诗词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而不同的情感于不同的停顿和语调之下所表达的内容不同,借助停顿和语调的变化,能够展示诗词中独特的情感之美和意境之美。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诵读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其把握诗词的节奏、停顿与语调,从而感受其韵律之美。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诵读指导。

第一,从节奏入手划分停顿。古诗一般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其停顿之处大多有其规律可循。对于五言诗来说,其停顿划分一般为“二三式”或“二二一式”;对于七言诗来说,其停顿划分一般为“四三式”,有时还可进行一定的调整。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节奏停顿指导。

第二,从语调入手把握意境。对于不同的意境和环境氛围,有其不同的语调表达。比如,在宁静的午夜、静谧的秋天等意境下,学生的语调应该相对较为舒缓,静静地、缓缓地表达一种安静和谐之感。

第三,从情感入手进行诵读。古诗词中蕴含着作者不同的情感表达。而面对不同的情感,其诵读必然要与之相契合。比如,在诵读悲伤、喜悦、沉郁等作品之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其中字词内涵,把握其情感的深浅和递进,逐层深入,于语言之中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于诵读之中,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也会更深一层。

二、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浓厚的想象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想象和思考。他们眼中的世界丰富而多彩,夹杂着独特的想象。可以说,想象是孩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古诗词以文字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了现实中的万事万物。如何让纸张上黑白的文字变为眼前彩色的世界呢?这便需要想象的力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文字的基础之上,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古诗词中的事物,并以此为基点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氛围,进而引导其进行丰富的想象,从而于想象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塞下曲》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境,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由于学生对于边塞战争的情境和景象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而无法根据文字进行思维想象,所以教师便可以在课堂教学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一定的情境而激发学生进行想象。在实际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古代将士出征的绘画作品,进而依次询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能看出他们在干什么吗?”“当你看到这些战士战场拼搏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呢?”“你认为战争生活是怎样的呢?”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想象战场的情境和生活,感受战士生活的不同滋味。随着“林暗草惊风”诗句的讲授,学生对于战争生活的想象也在诗句之中不断丰富,其思维也于想象之中获得发展。这些具有色彩的战争绘画作品,让学生对于诗句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变得更加真实且充满生机。

三、把握诗词空白,给予学生想象空间

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其深厚的情感价值和思想价值,而古诗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篇幅大多短小而精悍。它以简洁而凝练的表达展现着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将对于生活和时代的体会蕴含其中,常常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当学生在阅读古诗词之中时,常常能够从中寻找到其空白之处,而针对这些空白之处进行深入摸索和思考之时,又常常感叹于空白的无穷魅力,留恋于空白之处而留下无限遐想。正是这些空白之处赋予了古诗词以别样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意蕴,也引导读者逐渐深入其中而体会诗词之美。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诗词的空白之处,以空白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和想象,于空白之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凝练诗句字词,体会其中蕴含情感

情感,是文学艺术的核心。当学生对于所知所见有所感触,进而心中产生了某种情感,想要表达和倾诉,然后将这些情感以文字的形式付诸于纸张之上,加之以一定的结构形式,便形成了文学艺术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之中的一字一句,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古诗词便是作者对于自我情感的表达,其中的一字一句都是其自我思绪的体现。翻开书本,看到这充满时代的笔触,阅读其中的每一个文字,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力量。而想要真正了解诗词之情感,也必然要从文字入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诗词文字之中研读,于文字的理解和解读中感悟其中情感价值和思想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积累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人物,也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情感价值、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始终屹立于中华文化之林。古诗词便以其短小精炼、富有价值、充满意境等特点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多样价值,从语言、思维、审美等角度入手,引导学生逐步走入那个时代,了解诗人的经历与思考,于情感的多样表达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书香萦绕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1]刘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以古诗《登鹳雀楼》教学为例[J].新教育(海南),2021(4):21—22.

[2]南招莲.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2(7):43—43.

[3]吴燕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拓展[J].教师,2021(11):94—9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