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日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情感性与创造性培养。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教学不仅关乎语言技能的训练,更关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因此,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议题。
一、古诗词教学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1.深化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它们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古代社会的风貌、人民的智慧与情感,以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通过深入学习古诗词,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亲身体验那份对家国天下的深情厚谊,从而在内心深处激发起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与无比自豪。这种认同感和自豪感,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将每一个中华儿女紧密相连,共同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为构建文化自信、民族自强的社会氛围奠定不可动摇的基石。
2.提升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力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成为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的宝贵财富。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精美的画卷,一幅幅生动的场景跃然纸上,让读者在字里行间领略到自然之美、人文之韵。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体验,学生们能够逐渐培养起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品味诗词的韵味,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审美品味,更让他们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不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独特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3.促进情感发展与人格完善
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田。它们或激昂澎湃,展现壮志凌云的豪情;或温婉细腻,抒发柔情似水的温情。这些丰富的情感元素,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引导学生们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思自己的情感经历。在古诗词的熏陶下,学生们能够学会如何表达情感、如何理解他人、如何面对挫折与困难。这些经历不仅促进了他们情感世界的丰富与发展,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人格结构得以完善,变得更加坚韧、自信、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古诗词教学中情感体验的策略
1.情境创设:营造沉浸式学习环境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虚拟现实等,创设与古诗词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之中。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刺激,营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2.诵读吟咏:感受音韵之美,领悟情感之真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如节奏、停顿、重音等,通过反复诵读吟咏,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之美,进而领悟其中的情感之真。同时,可以组织诵读比赛、朗诵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他们的诵读能力。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以其豪放奔放的语言和激昂的情感著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示范诵读并讲解诵读技巧如重音、停顿等然后让学生跟读并尝试自己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吟咏学生可以感受到诗词中的音韵之美和诗人那种豪放不羁的情怀进而加深对诗词情感内涵的理解。
3.背景解析:搭建情感共鸣的桥梁
深入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等,是理解诗词情感内涵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搭建起与诗词作者情感共鸣的桥梁,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艰辛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杜甫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来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情感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杜甫会在自己生活艰难的情况下还关心天下苍生?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对我们有何启示?
4.想象联想:拓展思维空间,丰富情感体验
古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蕴含深远意境,仿佛一幅幅未完成的画卷,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可巧妙扮演引路人的角色,鼓励学生跨越文字的界限,依据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线索,自由翱翔于想象的天空。学生不妨闭目凝神,让思绪随着“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轻柔,或是“大漠孤烟直”的壮阔,构建出独一无二的心理图景。这种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化过程,不仅促使学生深刻理解诗词的精髓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在无形中拓宽了他们的情感维度。
5.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情感,深化理解感悟
对于叙事性或对话性较强的古诗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扮演诗词中的人物角色,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诗词中的情感冲突与心理变化,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此外,角色扮演活动还能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比如《木兰诗》是一首叙事性很强的古诗词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花木兰、父母、战友等角色通过表演来展现故事中的情节和情感冲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花木兰的勇敢和智慧以及她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进而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6.情感交流:分享感悟体验,促进共同成长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与同学进行情感交流。通过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理解困惑及情感体验等,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感悟。同时,情感交流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信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比如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母亲对游子的深切关怀和无私奉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或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等。通过这样的情感交流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内涵并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同时这种交流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信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结语
情感体验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深化情境创设、强化诵读吟咏、细化背景解析、拓展想象联想、创新角色扮演以及促进情感交流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挖掘诗词中的情感元素,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能力和审美素养,还能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为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人文精神的未来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廉雅然.辽宁师范大学,2022
[2]情境教学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马文婷.新疆师范大学,2021
[3]情境教学理论下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程棋皎.吉林外国语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