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性发展班本特色课程实施策略分析
任迎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任迎梅,. 幼儿社会性发展班本特色课程实施策略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10.
摘要: 班本课程围绕幼儿社会性发展,不断梳理课程实施策略,以此带给幼儿更多可行有效的活动体验,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经验,得到发展。
在幼儿园里,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需求不是以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为唯一目的,最终实现自我满足、适应社会的,而是通过一系列完善的课程、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用真实的感受去模仿、去体验,逐步提升幼儿人际交往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 幼儿;班本课程;教学
DOI:10.12721/ccn.2025.157010
基金资助:“本文系2022年漯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我的课题是:《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班本课程实践研究》(LHKT2022182)研究成果”

一、以园级为单位,聚焦班本课程内容

每日我们会花5~10分钟的时间,让幼儿将每天的爱的故事进行分享,旨在让幼儿用语言和动作,大胆表达自己体验到的爱的感受,让幼儿感受到身边一个个鲜活的爱心人物和爱心事迹,并在这些真实生活中发生的爱的故事浸润下,不断提升爱的品质,并且学着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分享爱。每周五在主题背景下,教师找到关于爱的绘本故事,设计开展集体教学活动,通过爱的故事情境传递有关爱的生动故事,丰富幼儿关于的间接经验,了解哪些行为是表达爱的方式,哪些环境设施或者规则也是爱的另外一种表现,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爱的行为、爱的标识,理解爱是相互的,懂得感恩,并尝试表达爱。幼儿园创建了“每周一课”教学活动资源库,其中园级优质课为必选内容,其他内容教师可依据自己班级情况设计新的绘本故事活动或者其他相关活动内容,教师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每月月底,幼儿园可以组织亲子实践活动,比如,热爱社会——参观博物馆;喜爱自然——寻找春秋天;敬爱长辈——为爷爷奶奶做件事。同时幼儿可以通过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开展爱的体验,比如,珍爱自己——升班活动、迎新活动;友爱同伴——好友对对碰等,通过与社会、社区资源链接,与自然社会的探索以及和亲人互动,引导幼儿拓宽爱的视野,从各种爱的方式中感受爱、表达爱。

每年一次,本园通过和慈善机构、社会组织互动,与家长共同开展“爱心义卖”活动,为福利院的孩子送上关爱;走进敬老院活动,为老人送去关爱。让爱流动起来,让幼儿成为爱的传承人,将爱传递给社会,体会到爱的幸福感。

不管是爱还是感恩的情感和行动的培养,都遵循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因此当教师开展具体活动的时候,每个环节都应让幼儿参与。在开展感恩义卖的活动时,幼儿和家长一起设计义卖招牌、一起摆摊、一起叫卖,一起带着“善款”向福利院捐赠,现场十分温馨美好。教师最初从“了解福利院的孩子”到“用行动关心福利院孩子”最后到“和福利院的孩子互动”,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幼儿情感,让他们在感受爱的基础上去表达爱,由爱自己身边的人到爱其他人,最终上升到为社会为特殊群体献爱出一份大爱。教师在亲子指导中不断突破,鼓励家长积极开展“亲子共乐”“亲子共学”“亲子共行”的“亲子共爱100事”等一系列活动,创造家长参与孩子成长的机会,探索家长感受孩子成长的精彩瞬间,我们开展的活动有亲子共学———“爱护生命保护自己”、亲子共行———“大白赞歌、亲子共乐”———“cool爱运动乐在雨点”亲子运动会等。

二、以班级为单位,创生班本活动

“爱的明信片”活动缘起于幼儿讨论送新年礼物,如何画出漂亮的新年祝福,如何向不同的人表达自己的祝愿。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有趣的班本活动。

快到元旦了,受绘本《来信了》启发,幼儿决定今年不是简单的跳舞、唱歌,而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明信片,给身边的人送爱、送祝福。这样既与其他班级不同,又可以让每个人讲出自己在幼儿园里遇到的爱的故事。别致又充满童趣的“爱的明信片”在幼儿园里送起来,送给园长妈妈,送给老师,送给好朋友,还送给保育员以及保安叔叔,甚至有幼儿给自己喜欢的小树也送了如何过冬的明信片。在大家的带动下,收到明信片礼物的班级也对明信片产生兴趣,虽然元旦已经过去了,但这并不妨碍幼儿继续探索如何设计更多有趣的明信片。由此衍生自主设计“爱的明信片”。“爱的明信片”诞生源于送祝福,延伸至幼儿自主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感情,色彩、线条、语言成为他们表达自己的心情,对外展示自己的方式。各个班级教师抓住这个契机,结合自己班级情况,开展不一样的明信片设计活动。既有紧扣主题的明信片创意,也有向社区、园所周边甚至更远地方的人的关心和爱。传递爱的明信片也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幼儿先是把“爱的祝福”送给身边人,如家人、好朋友和幼儿园的教师。

之后,幼儿走进消防支队,为消防员送上崇高的敬意;幼儿走向了幼儿园的街边小路,为理发师、营业员、服务员、汽车修理工送上爱的祝福;同时也走进了社区,向居委与物业送上爱的祝福。幼儿对爱有一百种表达方式,教师对课程的实施也有一百种思路,只要这条路是幼儿和教师共同铺垫共同完成的,那就是一条有意义的路。爱的明信片从缘起到设计再到传递,教师始终是倾听、重视幼儿的想法,放手让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一张明信片,让“爱的教育”变得更加立体、丰富和温暖;一张明信片,是爱和行动,以爱心传承爱心,以心灵赢得心灵,以行动回报行动。爱的明信片传递不仅限于线下,也可以借助线上平台,进行更大范围地传递爱,形成“爱的一百种‘雨’言”专题活动,以专栏的形式发布,取得很好的社会影响。从爱身边具体的人到爱远方的朋友,从向为自己快乐生活而辛苦劳动的父母表达爱到向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表达爱,从爱幼儿园、爱社区,最终走向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教师以“爱的明信片”这一小小的切入点,由浅入深、以点带面,不断深化幼儿目标培养,循序渐进,浸润其中,做到自然地爱,爱得自然,爱是了无痕迹,又无处不在。

亲子自然,创意无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虽然我园植被面积不是很大,种植区也不够“壮观”,但教师经过思考研讨之后,把设计、管理种植区的权利给幼儿,让幼儿成为它的主人。由此衍生“点点爱”农庄故事。经过教师观察,幼儿对给种植区取名字很是上心,于是中二班和大一班的教师便联合发起了给农庄取名字的活动。在园长支持下,各班级进行名字投票,最终在“雨爱农庄”“爱的农庄”“爱心农庄”“小雨点农庄”和“点点爱农庄”中投票选出“点点爱农庄”,有“爱”有“雨点”的完美结合,由此,小雨点幼儿园的“点点爱”农庄便诞生了。经历了取名字,投票活动之后,幼儿对“点点爱”农庄的关注越来越高,小到铺路的石子大到农庄里的大树、花草,都得到了格外的照顾。小小农庄成了幼儿与大自然产生链接的神秘之地,方寸之间便是万物天地,教师也由此深觉放手幼儿,发现幼儿的巨大教育价值。为了给予幼儿爱的行动积极反馈,教师设计、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庄揭牌仪式。园长亲自为“点点爱”农庄揭牌,还组织了舞狮子活动,做足了爱的仪式感。

结语

教师应关切幼儿发展需要,积极创设一切可能的环境支持他们达到更多成长的可能,除了“爱的车票”,还有“爱的邮筒”“爱的餐桌”“爱的阅读室”等,在充满爱意的幼儿园里培养有爱心和爱力的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天性,顺其自然,爱其自然,成其自然。他们喜欢奔跑便可奔跑在阳光下,他们喜欢游戏便可在原木桩、花漆油桶上自由探索,“点点爱”农庄只是他们释放天性的某个有趣的角落之一,由被爱到爱人,由爱人到爱自然、爱世界,这是课程发展价值追求,也是班本活动生成与实施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马朝栋.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思考[J].新课程,2021(5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