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应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知识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理解化学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样,化学教育就可以培养出既有深厚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科学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未来科学家和公民。
一、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内容
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化学作为基础科学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化学核心素养不仅涉及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同时,评价体系也应从单一的考试成绩转向多元化评价,包括学生的实验报告、项目展示和同伴评价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5个维度,分别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1]。具体来讲:
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离不开扎实的理论知识。如同建筑需要牢固的地基,化学的学习也需要对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的深刻理解。这包括但不限于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类型等基本内容的了解。这种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实践,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形成直观的认识。
化学核心素养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记录、分析等环节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此外,化学问题往往复杂多变,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问题的本质,要求他们在面对新信息时保持开放和审慎的心态,不断求证,勇于质疑,这样才能在科学的征途上走得更远。
化学核心素养还与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在全球化及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放在每一个化学学习者面前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仅考虑科学技术的可行性,更要关注其对社会和环境的长远影响。
二、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认知水平
化学学习应当能够提升学生认知水平、掌握化学知识,能从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与构成,能从现实的宏观角度认识物质,也能从微观的元素和原子、分子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形成“由宏到微”的新认知。
(二)培养思维能力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假设、验证、总结等步骤,培养完整的逻辑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推理、归纳,强化思维能力,提高探究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化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综合能力。
(三)树立正确观念
化学学科教育也是人才教育培养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化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人学科素养,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感受化学知识和人类发展的联系,更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一份力。
三、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情境进行化学教学
通过问题情境的提出,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模拟实验,让学生在模拟的科研环境中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2-3]。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可设计实验,让学生探究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深化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理解。同时,可以采用情境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化学概念与现实世界中的应用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例如,在进行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将可适当将一些有机物带到课堂上供学生进行实体观察,并通过设计相关实验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有机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策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
(二)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元化地进行化学教学
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牢牢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改变传统的死板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地结合身边的实际生活,更好地为学生讲解化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把学生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实践性的知识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向学生进行初步讲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课程,在保证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对实验课程的理解深度,并在实验操作中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教导,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2-3]。这样不仅方便学生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更为教学的进行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各项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
传统的化学课堂只是针对知识点讲解,死搬教材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提升。当今高中化学课堂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实际教学时,需要教师首先明确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并在各种学习任务中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合适地设立学习小组,在每节课进行学习之前,小组内先预习自学本节知识,对于疑难问题,小组内先互相讨论,并尝试初步进行解决,实在难以解决时教师再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与问题思考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2]。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能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深化。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创造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富有支持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们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业虹.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国考试,2017(02):47-51.
[2] 王国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化工管理,2020,(03):18-19.
[3] 祁美霞.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科技资讯,2020,18(18):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