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己十多年来各学段音乐教学的丰富经验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希望本论文能引起各界对小学生古诗词童曲自主创编的重视,让大众不再觉得小学生作曲是“神话”,本课题旨在找寻小学生古诗词自主创编之路,通过古诗词自主创编教学的相关研究,丰富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也使我国的国学之经典与音乐水乳交融,在音乐课堂上大放异彩!
针对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特点,我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古诗词童曲自主创编教学的研究中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 从古诗词律之美掌握节拍、节奏。
作为古诗词,其语言本身自带节奏和旋律,语调抑扬顿挫,具有音乐性,所以要想为古诗词配上优美的旋律,还是要从“吟咏”开始,从“节奏”再找古诗词韵之美。
二、 从古诗词韵之美到旋律的形成
为了让学生演唱时更准确地表达出古诗词应有的情绪和意境,更好的理解古诗词韵之美,让他们了解古诗词背景以及内涵的解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演唱好古诗词所必需的步骤和前提。
了解完背景之后,教师便可进入到古诗词谱曲的旋律演唱这一环节。了解古诗词谱曲背后人文内涵之后再来演唱,既符合古诗词文学作品赏析学习的规律,也符合音乐艺术的一般规律。学生们在了解和认识诗词的背景和内涵之后,遵循前面的古诗谱旋律,有感情、有意境、有韵味地演唱出古诗词谱曲。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创编、演唱、审美体验等环节,让学生在歌唱中既能体验到由古诗词谱曲带来的悠扬古韵,又能在演唱中进一步体验古诗词谱曲所呈现出的声音美、旋律美、意境美以及韵味美。
三、 从古诗词意蕴之美到调式的理解
编创在学习的过程中实施,音乐素养在过程中积累,古诗词的意蕴之美在旋律中体现。音乐与文学之间的融合,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充分发挥了协同育人的功能,,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然而在音乐中,音与音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互相推进、互相依附,它们总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在一起来表达音乐思想的。包括古诗词的创编也是,一个孤立的音或和弦,或者一群彼此毫无关系的音拼凑在一起,是难以塑造音乐形象的,更是无法感受到古诗词意韵之美的,那么我们如何让音乐的旋律或者古诗词的创编存在的一定的音高关系呢,这时我们就要带领学生来认识这种有一定关系的音结合在一起的形式,它们就是所谓的调以及调式。不同的调就代表了不同的音高位置,它是音乐所存在的基础,任何有调性音乐都是依存于某一个调的,不同的调式更能表达不同的古诗意蕴之美。
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是经过筛选出来的精品中的精品,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如何才能让孩子们为这些古风精华编曲呢?首先我采取了从“吟咏”入手,带着节奏诵读诗文,这是古诗词这一特定文学形成所决定的。
作为古诗词,其语言本身就是有音响、节奏、旋律的,是抑扬顿挫的,是音乐性的,所以要想为古诗词配上优美的旋律,还是要从“吟咏”开始,从“节奏”再找古诗词韵之美。
四、 遵童曲创作之手法
儿童歌曲的创作必须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创作手法,要简单易记,朗朗上口,旋律平稳,体裁多样,主题明确,符合儿童 和生理特点,让孩子们得到美的享受。
(1)歌曲音乐不宜太宽,一般在八到十度为佳。
(2)旋律起伏跌宕不大,多级进,三度、四度小跳较多,五度以上的跳动不宜过多。
(3)主题鲜明、题材短小,歌曲多为分节歌,一般四句六句,儿童易学上口。调式单一,没有或很少转调,大部分在主和弦上行进。
小学生古诗词自主创编是根据荥阳市第八小学学生热爱古诗词和具备音乐创作基础的实际情况开发的技能课程,一年来在荥阳市音乐教研员王丽萍老师和刘志校长的关怀下,学生们自己谱写了不少优秀作品,汇集了优秀作品集,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创作热潮,唱自己的歌,让学生无比自豪,大大增强了音乐学习的兴趣。
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古诗词童曲自主创编研究仍是我们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期待通过古诗词编曲创作教学的相关研究,通过学科的整合,为学生的音乐创作提供丰富有营养的素材,激发学生创作的的欲望,插上想像的翅膀,同时通过这样的整合学习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领域里同时可以更多的了解我国的国学之经典,文化之幽长,一举数得,推动学生素养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美艳.音乐创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19(30):8.
[2]戈馨. 音乐创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3] 刘治伟.传统音乐教育要与经典文化教育相结合[J].人民教育,2021(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