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探索
廖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廖娉,.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探索[J]. 当代中文学刊,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059.
摘要:
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他们的年龄、性格、思维及认知水平,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并不断提升其审美情趣与情感感知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筑牢基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研究、鉴赏古诗词,鼓励他们勇于分享见解,从而锻炼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古诗词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059
基金资助: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提升。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们愈发认识到,古诗词教学不应仅停留在表面的诵读与记忆,更应深入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深度思维与鉴赏能力。

一、深度学习概述

深度学习,这一新兴的教育理念,源于人工智能领域,如今已深入教育领域,引领着教学改革的新潮流。它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简单记忆与机械应用,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深度学习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革新,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推动。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探索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古诗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艺术精髓,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愈发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深入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对古诗词进行个性化解读,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使之在品味古诗词的过程中,更主动、深入地探寻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意义。古诗词语言精炼,意象深远,如流动之画、激昂之歌,充满音乐、画面与情感之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其情感、意境与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感知能力,让他们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提升对艺术的敏感度与欣赏力。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语言素养

深度学习视域下,探索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于提升学生整体语言素养至关重要。古诗词作为高度精练、韵律优美的语言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古诗词,不仅能提升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还能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此外,古诗词学习更是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塑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背景知识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大关键策略在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背景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深刻理解古诗词作品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内涵。

以经典古诗《静夜思》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将这首诗的背景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课件中,教师可以精选月亮的图片,详细解读月亮的形状、颜色和亮度等特性,使学生们能更直观地理解诗中“床前明月光”所描绘的意境。此外,利用动画或视频技术,教师还可以将《静夜思》中的场景和情感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动画中可以展现李白独自一人坐在床前,抬头望向明亮的月光,那深深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通过画面和声音的结合,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心境,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同时,多媒体技术还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外资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诗人李白的生平介绍等,作为课外拓展材料提供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词作品,通过比较和欣赏,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通过制作课件、动画或视频,以及提供丰富的课外资源,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情感,提高他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根据诗歌创设情境,与作者对话交流

古诗词教学的最大难点在于诗词创作时代久远,学生难以理解和体会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准把握关键点,进行知识的有效拓展。例如,当介绍诗人时,教师可以穿插诗人的生平故事,让学生更立体地认识诗人,感受其人生境遇。在解读诗词时,引入诗词背后的社会背景,通过对比同时期的其他诗词,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时代内涵。

以《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与诗人杨万里产生灵魂对话,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通过有节奏的朗读,如“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对于诗歌中的难点,如“一径”的理解,教师可以展示相关图片,并介绍古代对道路的不同称呼,帮助学生深化理解。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诗歌背后的故事和诗人的情感。学生可能会提出诸如“杨万里为何留宿新市徐公店?”、“寒食节是什么节日?”、“杨万里当时的心情如何?”等问题。教师将这些问题汇总并展示,鼓励学生站在杨万里的角度进行回答。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感,还能学会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的方法。深度学习下的古诗词教学,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在合作中交流信息、碰撞思维,从而实现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大挑战。然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和诵读古诗词,不仅使学生得以领略古人的豪情壮志、深沉忧愁与欢愉之情,更在无形中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一部历史,一幅画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底蕴。通过深入学习和体会,学生们能够逐渐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认同,从而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韦敏.浅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0):59—61.

[2]林加添.以“读”促成长以“行”克难点——小学语文教师古诗词教学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9):61—6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