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意义
周罗园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周罗园 ,. 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意义[J]. 应用化学学报,2025.4. DOI:10.12721/ccn.2025.159508.
摘要: 探究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所产生的意义。 方法: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选取87例,在早晨空腹状态下为其采集静脉血,并先后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在结果方面出现的差异,并总结全自动化学发光仪产生的意义。 结果:在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验中,化学发光法的检出情况明显较酶联免疫法更好,对阳性的检出率高,另外,在检验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准确率方面,化学发光法的表现也明显比酶联免疫法更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过程中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阳性检出率更高,整体检测效果表现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乙肝病毒;化学发光法;血清学检验;酶联免疫法
DOI:10.12721/ccn.2025.159508
基金资助:

乙肝病毒即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DNA病毒,核壳体以及包膜是它的组成部分,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染性强,且在低温或干燥的环境中也可存活,具有较强的体外存活能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例如紫外线以及酒精都无法将其灭活[1]。乙肝病毒对人体肝脏产生侵犯是通过将病毒的DNA与人体肝细胞结合,进而导致感染,发生肝纤维化、乙型肝炎以及肝癌等疾病[2]。感染乙肝病毒后,早期表现出的症状通常为疲劳或者乏力,无典型性症状,但在出现腹胀、厌食以及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后,渐渐进入后期则会慢慢出现黄疸、肝区疼痛、消化道出血、烦躁易怒以及肝掌等症状[3]。由于目前乙肝病毒早期的诊断较为困难,患者在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多表现为无特异性的症状,往往在长时间携带病毒的情况下也难以发现,感染后多是在住院常规检查以及体检中所检出[4]。因此,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乙肝病毒的检测。为了进一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蔓延,需要加强对乙肝病毒感染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本次研究对疑似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化学发光法检测的过程进行了观察,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选取87例(男性52例,女性35例,年龄范围为22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47.36±9.93岁),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出现明显的肝区疼痛、畏食、腹胀或恶心等症状;②肝功能持续异常,并伴有肝掌、脾大以及蜘蛛痣等情况;③患者本人知晓研究内容,根据自身意愿参与研究;④肝质地偏硬,轻压会产生痛感。排除:①临床资料有缺漏,不完善者;②患有原发性血液疾病者;③自身存在其他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患者。此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首先,确保所有患者在检查当日均为空腹状态,再从其肘部抽取静脉血10mL,采用离心法分离血清,将得到的血清平均分为两份,并采用化学发光法以及酶联免疫法分别对两份血清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如下:

1. 酶联免疫法。该检验方法是采用双抗原夹心法进行,首先在患者早晨空腹的状态下采取其静脉血液,使用离心机,设置速度为3000r/min,经过10min离心处理后,在-20℃的环境中保存分离出来的血清。检测过程使用酶标试剂以及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内容包括乙肝e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以及乙肝核心抗体(HBeAb、HBeAg、HBsAb、HBsAg以及HBcAb),记录以上指标的检出情况。

2. 化学发光法。该检验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京械注准20172220562),检验中使用的试剂为仪器配套产品,同样测定以上五项指标(HBeAb、HBeAg、HBsAb、HBsAg以及HBcAb),在3名或3名以上具备专业知识且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进行分析核对工作,最后记录检验结果。

1.3 观察标准

首先,分别统计两种检验方式检出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HBeAb、HBeAg、HBsAb、HBsAg以及HBcAb的正常参考值分别为2.0NCU/mL、0.1PEIU/mL、10.0mIU/mL、0.05IU/mL以及0.7 PEIU/mL,若检验结果超过正常参考值的上限则为阳性,若未超出则为阴性。其次,对比不同检验方法对于乙肝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最后,分析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准确率,计算方法如下:特异性=真阴性病例数/(真阴+假阳病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病例数/(真阳+假阴病例数)×100%;准确率=(真阳+真阴病例数)/总病例数×100%,计算后比较检验方式在以上三个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的对比

对比两种检验方法对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的结果可发现,化学发光法对每项病毒标志物的检出率明显较酶联免疫法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检出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的对比[n,(%)]

截图1742349900.png2.2 阳性检出率的对比

同样的情况下,采用化学发光法所检验出的阳性病例数较酶联免疫法所检出的明显更多,检出率高,优于酶联免疫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阳性检出率的对比[n,(%)]

截图1742349922.png2.3 不同检验方法在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准确率的差异

化学发光法检查结果在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准确率三个方面的表现均明显较酶联免疫法更好,具有更高的准确率、特异性以及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准确率的对比[n,(%)]截图1742349948.png3. 讨论

乙肝病毒作为一种主要的致癌因素,不仅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其致死率也非常高,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命健康[5]。但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患者通常在长时间携带病毒的情况下也未能及早发现,这是由于目前乙肝病毒早期的诊断较为困难,患者在感染乙肝病毒以后所表现出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大多数情况是在常规体检或住院前的常规检查中发现[6]。在病毒感染后若没有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容易导致出现严重疾病的发生,例如肝硬化、肝癌等[7]。因此,对于乙肝病毒的检测更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

本次研究中为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实施了酶联免疫法以及化学发光法两种检验方法进行诊断。目前临床中针对疑似乙肝病毒的诊断通常采用的诊断手段为肝穿活体组织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以及肝功能检测,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是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中最主要的检验措施[8]。不同的检验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检验结果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无论是化学发光法还是酶联免疫法都是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常用的方法,以往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传统方法是酶联免疫法,该检验方法是通过结合抗体和固定载体来维持抗体活性,致使酶与其结合,进而产生酶标抗体,加入底物后,就可以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变化,最终得到检验结果[9]。但观察本次研究中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验的过程可以发现,虽然该检验方法的操作技术较为简单,可以快速得到检验结果,且可以防止检验过程对人体产生危害,但由于该方法再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情况,导致检验结果准确率受到影响,且对检测的标志物浓度无法动态监测,检验的灵敏性较差,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不良的作用。而观察研究中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验的过程可以发现,该检验方法使用的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作用原理是通过电极表面的电化学使化学发光发生特异性反应而获得检验结果,自动化的操作避免了人工操作中出现的温差问题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减低了漏诊或者误诊的发生率[10]。同时,化学发光法的操作简单,在相同情况下使用试剂的用量更少,节约了医疗资源。另外,化学发光法的优势还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是由于系统测试的速度较快,反应时间短,对于病毒的检验迅速;第二是线性范围更宽,检测的特异性以及灵敏度更加突出;第三是对于浓度极低的病毒标志物也可以有效的检测出;第四是检测过程不需要其他的光源,系统直接发光,稳定性高。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情况以及阳性检出率中,化学发光法明显较酶联免疫法的检出率更高,检测情况表现突出,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应用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提高病毒标志物的检出率,达到了更高的检验准确度、灵敏度,为患者尽早接受治疗提供了依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丽.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准确性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2):1450-1452.

[2] 王娜娜,王婷婷.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2,14(01):13-16.

[3] 陈璐.浅析化学发光法联合酶联免疫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海峡药学,2021,33(03):154-156.

[4] 刁颖.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比照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1):67-69.

[5] 牟洪香,王李鸣,辛华等.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应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及准确性分析[J].广东化工,2020,47(15):275-276.

[6] 陈永清.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04):58-59.

[7] 刘静,孙璀,于箭.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比照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7):31-32.

[8] 金哲龙,张念军,王奇.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应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3):132-133.

[9] 姜启凤,林翠媛,曲文旎.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应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5):55+57.

[10] 徐建.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1):127-12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