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曲霉菌感染,于临床也被称之为肺曲霉菌病,由于该病症通常因曲霉菌侵蚀肺器官所致,同时也被称之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曲霉菌作为条件性真菌,染病患者多数为易感体质,且由于部分自身体质偏弱,且大剂量服用抗生素,致使体内血流不畅,且在基础病症诱导下,长期使用抑制剂,极易获感曲霉菌。当患者感染肺部曲霉菌时,通体无显著炎症表现,在体表温度上或出现不规则型发热,同时患者单一性炎症反应较少,没有严重浓痰症状,为此该病症发作时间上较为迁延。而当病症严重时,在其医治效果上则会显著低于常规细菌感染。且通过服用抗真菌类药物,则会导致患者肝肾功能受损程度更为严重,致使患者治疗时长延续,死亡率增大。部分慢性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病症难以治愈,严重时还会面临死亡危险。为此临床需强化对该病症检验的重视程度,以便为患者病症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在临床检验中微生物检验作为科室常见检验手段,其可于各类感染性病症中有着良好检出效果。为此本文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为其实施微生物检验,以图明确其检验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群体一般资料,患者群体经病理学诊断均已确诊为肺部曲霉菌感染,在曲霉菌感染检测解决上均为阳性。100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区间35-55(45.12±0.25)岁。病症类型:侵袭性肺曲霉病35例,侵袭性气管支气管曲霉病25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25例,曲霉肿10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5例。纳入标准:(1)患者群体病症均符合《慢性肺曲霉病的诊断和管理指南(2015版)》中病症标准;(2)患者群体检测前均未出现多器官衰竭病症;(3)均无语言交流及神经功能性障碍。排除标准:(1)排除一般资料不全者;(2)排除无法妥善遵医检验者。患者群体均已知晓此次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医护人员对组间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收集,随即实施微生物检验,待收集完患者痰液后,将其放置于涂片上,如在检测期间研究发现有曲霉菌,需同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进行交流,而后再次复查患者痰液中曲霉菌含有量,明确该病菌是否为患者病症的实质因素,随即将检测结果告知患者家属,为其做出明确解答。针对病理学检验涂片结果同痰液培养数据检验进行综合试验,并通过不同培养环境进行调试,而后判定阴性阳性情况。而后记录患者病症发展情况,明确研究对象曲霉菌株菌落数。经过采取影像学、病理学等多路径下联合诊断最终确认感染病例数为最终确诊人数。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记录在为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诊断下出现侵袭性肺曲霉病,侵袭性气管支气管曲霉病,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曲霉肿,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人数,随即与确诊人数进行比对。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患者群体进行数据研究,研究资料采用(x̄±s)进行表述,相关数值进行t检验分析,同时两组数值在P<0.05条件下,其可判断为两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部曲霉菌感染在微生物检验下的诊断对比
通过记录患者群体在两种检验方式下的病症情况,其中在微生物检验下,患者出现侵袭性肺曲霉病,侵袭性气管支气管曲霉病,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曲霉肿,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人数分别为35(35%)、25(25%)、25(25%)8(8%)、5(5%),其患病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肺部曲霉菌感染在微生物检验下的诊断对比3 讨论
肺部曲霉菌感染,其作为临床隐匿性感染,一般由多种曲霉菌综合感染导致,其中以烟曲霉菌作为病症主体,主要定值于患者呼吸道附近。同时由于其隐匿特性,极易在常规检测阶段出现漏诊现象,而为肺部曲霉菌患者实施实验室检验则为常见检出方法。曲霉菌对于种植环境没有特殊条件,采取实验室检验期间通过对其进行痰菌培养即可有效检出。通过采取一般实验室检验能够有效明确曲霉菌生长过程。在人体肺部器官中,痰液作为主要代谢物,在痰液中进行曲霉菌的定植培养,可有效明确患者肺部情况以及曲霉菌生长情况,从而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患得该病症基数也在不断上升,且普遍以细菌侵蚀、食用发霉食物、感冒病体诱发等因素居多。由于现阶段临床对肺部曲霉菌感染认知程度不足,误诊、漏诊事件较多,使患者错失最佳救治时机,使患者生存能力与生活质量均受到严重威胁。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常见性临床病症种类为体位升高、轻度咯血、持续性咳喘以及呼吸困难等,在此期间寄生型患者常见性病症表现为咯血,侵袭型病症表现为持续性咳喘、呼吸困难等。
部分学者经研究认为,对于曲霉菌实施单一检验,不一定有诊断价值,无法有效明确诱发肺炎的实际因素。为此在检验期间,还须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组织中找到曲霉菌或多次培养阳性才能作出诊断。曲霉菌一般定植于患者肺部、黏膜。现阶段由于院内使用抗细菌药物和细胞毒性药物较多,同时因局部器官手术的开展,致使患者群体免疫力低下,进而为曲霉菌感染侵蚀提供有利环境。
据相关研究可知,在曲霉菌感染主要因素上,通常为白细胞含量减少、移植类手术干预以及恶性肿瘤病症等;部分因素也与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类激素药物、病毒浸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通过研究曲霉菌对呼吸道感染情况可知,曲霉菌可于各类常规环境下定植,同时也可成为无性孢子,免疫抑制患者一旦吸入无性孢子则会导致其在肺部生长扎根。
当患者自身免疫机能下滑时,受到真菌浸润效果则会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曲霉菌作为真菌,其作为诱发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元凶。在患者自身机能下滑时,曲霉菌会对患者周身器官造成持续性侵蚀,最终造成感染。
现阶段通过微生物检验,主要针对患者肺部曲霉菌实施半乳甘露聚糖试验、(1,3)-β-D葡聚糖试验,以及痰菌培养实验等。半乳甘露聚糖试验检测半乳甘露聚糖,适用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半乳甘露聚糖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的多糖,细胞壁表面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为最早释放的抗原,可以通过免疫试验法进行检测。曲霉感染主要集中在肺部,可引起肺部侵袭性曲霉,诊断曲霉菌在肺部是定植,还是侵袭性生长,关键在于是否合成GM。而(1,3)-β-D葡聚糖试验作为真菌检验试验的一种,主要是对真菌的细胞壁成分β-1,3-D-葡聚糖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血清β-1,3-D-葡聚糖含量,能够反映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情况,不过该检测方法不能对患者细菌种类进行有效测定。
而痰培养试验虽然在精准度上不如上两种,不过由于其广泛适用性,使其在筛查过程中实用性较多。故在实施微生物检验过程中,还需实施多种微生物检验进行联合辩证观察,进而提升检测效率。不过依照临床确诊病例来看,单一为患者实施微生物检在最终确诊病例上难以达到精确效果,为此还需要适度依照影像学检验及病理切片检测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明确患者病症类型以及曲霉菌具体表现。
综上所述,通过在肺部曲霉菌感染诊断中实施微生物检验,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且检出效果可供临床治疗和预后康复需求,具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