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intensive care unit)在国内常被称为加强治疗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是能应用先进的诊疗、监护设备与检测技术,为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提供系统、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和医疗照护以提高生存率的护理单元。随着医学的进步,各种突发事故的增多,疾病谱的改变等导致危重病例不断增多,ICU已成为生命救治,提高生存率必不可少的场所。
1“品管圈”护理方法
召开动员会,通过对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资料汇总和分析,使ICU全体人员了解ICU医院感染的感染率及感染趋势,以及医院感染对患者、对各项诊疗指标、管理指标与绩效的影响,结合具体病例,强化对ICU医院感染控制紧迫性、必要性的感性与理性双重认识,为活动开展打基础。按照传帮带的培训原则,邀请专家对ICU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选派科室护理骨干外出参加护理管理学术交流会并参观、交流实践经验,学习护理“品管圈”的理念、实施流程及方法,由护理骨干帮助全体护理人员了解并掌握“品管圈”的相关知识,对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提前制定应对措施,保证培训收到预期的效果。
2中西药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中药煎煮方法
本医院临床药师每周进行4次临床查房,同时每天通过医院HIS系统利用临床药师权限对ICU患者的中药、西药医嘱进行审核。筛选出治疗情况复杂或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方案分析并实行药学监护。针对ICU感染发生率较高,且感染菌株系多重耐药的情况,主要针对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同时根据ICU患者病情危重、中药饮片治疗剂量过大的特点,对该类患者实行个体化监测,并且结合中药现代研究对中药的煎煮方法进行优化。
临床药师认为:①西药方面:患者为腹腔穿孔感染导致的脓毒症,常见的病原菌为肠杆菌科、拟杆菌属、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可见于反复穿孔/多次手术的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中并未覆盖肠球菌,建议应用覆盖肠球菌的药物如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患者目前因脓毒症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肾脏受累,肾功能出现异常,建议选用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利奈唑胺,另外利奈唑胺的表观分部容积为40~60L/kg,在组织及脓液中的浓度要高于万古霉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具有较好的抗厌氧菌如拟杆菌属的作用,不用联合应用抗厌氧菌的奥硝唑,可停用。目前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为30mL/min,建议调整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剂量为250mg(每6h1次);氟康唑为肝药酶2C9、2C19抑制剂,可使咪达唑仑的血药浓度升高,建议适当减少咪达唑仑的剂量。②中药方面:患者目前邪深正脱,但邪气渐退,因此,治以扶正救脱、透邪外出,方用红参配黄芪,取用补中益气汤大补元气;同时患者大肠久有宿便,阳明腑实不通,方用大黄配枳实,取用小承气汤泻下通便、行气除满,佐以金银花清热解毒,浙贝母化痰,天花粉清热生津,羌活疏风,攻补兼施,达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的目的。然而方药中诸多中药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规定常用剂量,药师需对患者加强监护。另外,临床药师认为患者体虚,根据现代研究报道,大黄入汤剂,以泻下为主要作用时,通常需后下,以尽量保留其泻下作用的物质基础———结合蒽醌的含量,而其代谢产物大黄游离蒽醌主要具有抗菌活性,与其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相对应,水煎时间可适当延长至1h,该热实互结不甚,可缓和泻下之功。但因患者感染较重,所以建议临床改后下为先煎。除大黄外方中大剂量使用其他寒凉药物如金银花、浙贝母等,恐败伤患者阳气,临床药师建议分多次送服,以大便得通为度,中病即止,不可久服致气虚下陷,大便泻下不止而加重病情。另外,大黄有导致肝肾损害的报道,应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并及时调整药物。临床采纳药师建议,调整中西药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血压、排便情况、肝肾功能进行监测。患者服用该方2剂后,大便得通,感染也得到有效控制,10天后患者病情平稳,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3结合科室特点,从细节上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ICU的患者多昏迷不能经口进食,鼻饲法不仅是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也是给予治疗药物的重要手段。通过鼻饲管给药有一定的不良事件发生,如饲管堵塞、胃肠道刺激作用增强等,往往会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增加不良反应事件。作为中医院的临床药师不仅要关注西药鼻饲的合理应用,及其与营养物质的相互作用,更要关注中药的合理应用。
临床药师认为:泻下效果不明显与大黄的服药时间有关。《本草害利》有云:“欲取通利者,不得骤进谷食。大黄得谷食,不能通利也。”因此,要发挥泻下作用需空腹服用,该患者24h持续鼻饲肠内营养,势必影响大黄泻下攻积之效,药师发现问题后与临床医师沟通,建议调整患者的肠内营养给药方案,建议停用肠内营养后1h给药,给药2h后可重新给予肠内营养。调整后大黄泻下作用明显增强。通过该案例,药师发现肠内营养中除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外还包含维生素及铁、钙等金属离子。而对于服用中药汤剂的患者,药师需评价中药是否会与其中的电解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疗效,如桑叶、柴胡、黄连、地骨皮、虎杖、五倍子、大黄等及汤剂大承气汤、八正散等,因含有鞣质,与钙剂、铁剂联用后会在体内形成难以吸收的鞣酸盐沉淀物,从而降低药效。
结语
现代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操作技术对ICU病房救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一些中医特色技术在缓解疼痛、促进康复上也具有独特优势,作为中医医院ICU病房护士,应根据病情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中医护理应对措施,提高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中伟,曹丽丽.重症医学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J].西部医学,2013,25(12):1761-1763.
[2]方芳.危重症监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