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无牙颌患者发病人数增加,进行临床义齿修复需求较大,且要求逐渐升高,这一现象推动义齿修复技术不断发展。全口总义齿修复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案,但因全口无牙颌患者牙槽嵴不断萎缩,造成全口总义齿修复治疗难度较大[1]。全口吸附性义齿修复治疗固位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稳定性及良好舒适感,在无牙颌患者中应用价值如何还需大量研究证实[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无牙颌患者102例,拟从治疗效果、语言功能等方面探讨全口吸附性义齿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无牙颌患者102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51)、研究组(n=51)。常规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56~79岁,平均(67.81±4.06)岁。研究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5~79岁,平均(66.79±4.21)岁。两组性别、年龄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全口无牙颌且具有义齿修复需求者;(2)知晓本研究,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3)年龄<80岁。
1.2.2 排除标准
(1)存在口腔感染等其他口腔系统疾病者;(2)存在言语沟通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性疾病,无法有效配合完成调查研究者;(3)存在肾肝等脏器器质性病变者;(4)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者;(5)过敏体质及对研究组拟采用的义齿材料过敏者;(6)存在颞下颌关节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予以传统全口总义齿修复治疗,采用传统方法制作全口总义齿,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牙列缺损情况选择恰当的无牙颌托盘,将红色打样膏烫软取得初印模,硬化后采用藻酸盐再印模,灌注模型;(2)模型取下后划出基托边缘线,修整上颌后堤区,下颌隆突区域应用石膏缓冲处理,制作基托、蜡堤;(3)佩戴颌架,于蜡基托组织面进行藻酸印模材料调试, 以白石膏灌模,修整、封闭固定模型边缘,雕刻模型,完成义齿制作。
1.3.2 研究组 予以全口吸附性义齿修复治疗,采用吸附性机制制作全口总义齿,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牙列缺损情况选择恰当的无牙颌托盘, 采用红色打样膏、藻酸盐印模2次,用石膏灌注模型;(2)干后将模型取下画线,将适量的蜡填入倒凹、硬腭、牙槽嵴等部位,应用光固化树脂材料制作个别托盘,并放入患者口内试戴,对于过长边缘及尖锐地方进行调整,硅橡胶轻体取模,在印模基础上上颌后堤区再次进行边缘封闭,下颌磨牙后垫区取模时要处于完全无压力状态,同时要确保取模完整,取模过程中生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咧嘴、噘嘴等主动肌功能整塑动作;(3)终印模围模、灌模,下颌终模无需画线,上颌终模需画线,缓冲倒凹,进行暂基托、蜡堤制作,蜡堤试戴时需确保蜡堤下缘露出唇缘约2mm,评估蜡堤丰满度,确保上颌平面同鼻翼耳屏平行,根据患者发“f”音清晰程度判断前牙蜡高度,并进行调整;(4)应用哥特式弓取正中颌位,固定、转移颌位关系,排牙试戴,检查并调整佩戴舒适度、咬合关系,充胶完成义齿制作。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口腔实际咀嚼能力、口内现状、面容显著改善为显效,口腔实际咀嚼能力、口内现状、面容有所好转为好转,口腔实际咀嚼能力、口内现状、面容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为无效。显效、好转相加之和占总例数比为总有效率。(2)比较两组语言能力、义齿稳定性、佩戴舒适感。发放我院口腔科自制量表,包括以上4项内容,每项评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效能越好。(3)统计两组治疗满意度,自拟治疗满意度评估标准(经预试验,本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为0.92,效度系数为0.90),由患者对咀嚼功能、佩戴舒适度及义齿稳定性等进行评估,分值范围为0~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不足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语言能力、义齿稳定性、佩戴舒适感以(x̄±s)表示,t检验,疗效及治疗满意度以n(%)表示,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8.04%较常规组82.3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语言能力、义齿稳定性、佩戴舒适感比较
研究组语言能力、义齿稳定性、佩戴舒适感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语言能力、义齿稳定性、佩戴舒适感比较(x̄±s,分)
2.3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6.08%)高于对照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无牙颌患者咀嚼能力丧失,且影响面部美观,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采取合适方式予以治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治疗全口无牙颌患者主要以全口总义齿制作修复为主,传统义齿制作目的为增加基托应力承托面积,促进牙槽嵴同内表面紧密接触,进而获得良好稳定与固位,增强患者咀嚼功能。但传统全口总义齿修复治疗同传统印模技术、临床医生经验等密切相关,加之系带、唇颊、舌侧黏膜等组织难以充分整塑,可能对固位效果产生影响[3]。近年来全口吸附性义齿修复治疗得到广泛应用,其舒适度、稳定性得到临床认可。全口吸附性义齿制作机制主要是通过移动性黏膜把义齿基托边缘整体有效封闭,使患者在进食及说话等情况下形成负压,以此提升义齿稳定性及固位力,防止发生下颌义齿上浮、上颌义齿松脱,可有效保证义齿佩戴的舒适度,利于提升咀嚼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8.04%较常规组82.35%高(P<0.05),可见,全口吸附性义齿修复治疗应用于无牙颌患者效果显著,原因在于,全口吸附性义齿修复治疗采用闭口式印模方法,精确度较高,对牙槽嵴严重萎缩患者,整塑唇颊舌沟难度降低,有助于良好固位,进而提高治疗效果[4]。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语言能力、义齿稳定性、佩戴舒适感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全口吸附性义齿修复治疗通过移动性黏膜封闭义齿边缘,便于患者吞咽、咀嚼时建立临时负压,有效避免讲话时义齿上浮,可增强义齿稳定性,提高患者语言能力;修复治疗过程中将根据口腔情况打磨义齿基托凹凸形态,能充分利用软组织固位力量,同时可提高患者舒适度。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6.08%)高于对照组(84.31%)(P<0.05),表明无牙颌患者对全口吸附性义齿治疗效果满意度较高,主要是因其美观情况、舒适度等较理想。
综上可知,全口吸附性义齿应用于无牙颌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可增强义齿稳定性,提高患者语言能力及舒适感,且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李敏.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对下颌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咀嚼效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4):110-112.
[2] 孙守凤.吸附性义齿治疗全口无牙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2):60-62.
[3] 张梦茹,张珂,黄玉婷.下颌吸附性义齿修复对全口无牙颌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1):54-55.
[4] 任琼,张艳靖,秦爱丽.吸附性义齿对全口无牙颌患者义齿稳定性、语言能力和咀嚼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