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效果探析
王绍英 刘成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绍英 刘成香,. 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效果探析[J]. 生物学报,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7007.
摘要:
目的:探析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UTI)诊断中的效果,通过比较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的确诊率和治疗效果,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选取40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尿培养检验,结果视为金标准。根据检验方式的不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尿液常规检验并进行抗生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进行微生物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施以针对性抗菌药物。结果:观察组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尿培养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检出50株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17例,34.0%)、变形杆菌(8例,16.0%)、奇异变形杆菌(9例,18.0%)、肺炎克雷伯氏菌(6例,12.0%)、铜绿假单胞菌(6例,12.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12.0%)。经治疗,观察组在疗效和炎性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可以明确感染具体类型,有助于正确判断药物敏感性,并根据药敏结果施以合理的抗菌药物,疗效显著更佳,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具有临床可行性。
关键词: 尿路感染;微生物检验;尿培养;抗菌药物;诊断效果
DOI:10.12721/ccn.2025.157007
基金资助:

尿路感染(UTI)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尤其在女性和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UTI的主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感染途径多为上行性感染[1]。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减少UTI的并发症和复发十分重要。传统的尿液常规检验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共纳入40例尿路感染(UTI)患者。纳入标准:临床症状符合UTI诊断标准,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典型症状;尿液常规检验提示白细胞升高或存在亚硝酸盐;年龄在18岁至75岁之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或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对抗生素有过敏史或不耐受的患者;最近一个月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

2. 方法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40例患者按照检验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尿液常规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尿常规分析(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亚硝酸盐等)。根据常规检验结果和临床经验进行抗生素治疗,选择的抗生素种类包括头孢类、喹诺酮类或磺胺类药物,具体药物选择和剂量由主治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具体步骤如下:

·尿液采集:使用无菌技术采集中段尿液,避免污染。

·尿培养:将尿液样本送至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培养,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24-48小时。

·病原菌鉴定:通过生化试验和质谱分析技术鉴定培养出的病原菌种类。

·药敏试验:对鉴定出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仪器Vitek2 AST-N334药敏卡及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测试,确定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抗菌药物治疗,选用对病原菌最敏感的抗生素,具体药物选择和剂量由主治医生根据药敏结果和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统计学方法

研究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使用均数±标准差(x̄ ±s),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使用χ2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在所有的统计测试中,将P< 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二、结果

表1.基线特征

1.png

表2.诊断价值

2.png

表3.病原菌情况

3.png

三、讨论

1、微生物检验与尿液常规检验的比较

微生物检验与尿液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UTI)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微生物检验的确诊率显著高于尿液常规检验(95% vs 75%,p < 0.05),这主要归因于其能够准确识别并定量分析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药敏性[2]。尿液常规检验主要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和亚硝酸盐等指标来推测感染情况,但这些指标在其他非感染性炎症或生理变化中也可能出现异常,导致其诊断的准确性受到限制。微生物检验通过尿培养技术能够直接分离并鉴定病原菌,不仅确定病原体的存在,还能明确其种类。

2、微生物检验对抗菌药物选择的指导作用

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UTI)中对于抗菌药物选择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体现了其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价值[3]。通过尿培养和药敏试验,微生物检验能够准确鉴定病原菌的种类,并确定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这一过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针对性的治疗依据,避免了经验性用药的盲目性。尤其在反复发作的UTI患者中,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愈发严重,单纯依靠经验性治疗容易导致治疗失败和耐药菌株的进一步扩散。这不仅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有助于控制耐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乃华,何玲玲.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效果探析[J].生命科学仪器, 2023(0z1):021.

[2] 刘晓宇.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  2020.

[3] 孔祥义.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微生物检验的效果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12):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