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与其它的科目相比,中学物理与其它科目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所涉及到的知识的构成层次。一般来说,初中物理的内容都带有非常强烈的理论性和实验性,因此它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抽象的。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都可以用物理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说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物理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将生活的教育方法应用到中学物理的课堂上,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用生活的现象来让他们了解到某些抽象的物理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成果。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现实意义
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现实意义。物理学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从水龙头出水到汽车加速,从公园里荡秋千到世界各地的建筑,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涉及物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可以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首先,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的现实意义。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子、做实验证明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其次,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探究物理知识的规律,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再次,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物理知识生活化教学将学习内容联系于具有生动实际性的事物中,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实践,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使他们成为拥有学习、思考、解决问题、感受美学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三、中学物理课存在的问题
(一)应改善课堂的授课方式
目前,我们的中学物理还处于过去那种由老师向孩子们强行灌输的状态,通过“刷题”和“题海战术”来保证孩子们的物理水平,这样的方式虽然能提高孩子们的物理水平,但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孩子们在物理学习上的进步并不明显,孩子们花了很多的功夫,得到的东西也很有限。
(二)对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前,国内许多的中学都是在初中阶段才开始正规的物理教育,而且因为物理学的知识点非常宽泛,所以要让同学们去了解更多的抽象的概念,所以长久以来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会让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大大下降,如果同学们失去了对物理学的兴趣,那么他们的成绩一定会大大下降。
四、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利用生活教学法引入新课
兴趣是最大的导师,对于中学物理的教育而言,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提高学生对中学物理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一个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让他们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物理教育上。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当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向总是与生活现实相联系时,就会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探索,认为这和他的生活有更多的相似性。例如,对蒸发、液化和固化的知识进行了说明,假如老师仅仅是从文字层面上来说明,究竟什么是蒸发、液化和固化呢?大多数同学的思想无法与老师同步,无法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但是,假如老师把煮沸的开水所形成的蒸汽称为“蒸汽”,那么,在物理学上,蒸汽是很容易被认识的,而在现实中,蒸汽是很普遍的。每次新课的讲解都能做好生动的准备,使学生更易于了解。中学物理老师要擅长挖掘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因素,用生活的各种现象来指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二)实施生活问题提问,凸显课堂教学的难点
中学物理教学中,很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长期研究总结而来的。因此,中学物理的教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也意味着,在物理课堂上,老师们应当擅长挖掘新的教育理念,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这些知识背后的深刻含义。具体来说,老师们可以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便让学生们更加生动地学习物理知识。举个例子,老师可以利用常见的物理现象如力、热、光等,来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探究,亲身体验和探究物理规律。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产生更为直观的认识和体验,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还需注重引导学生,探索新的学习路径。对于那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方法,老师们可以用生活的视角来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既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水平。特别是在物理教学的实验环节,老师们应该更注重传授探究思想和探究方法,引导学生探索物理世界中未被发掘的现象和规律。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既能够享受探究的乐趣,也能够积极锻炼自己的探究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三)在课堂上进行生活化的教学
初中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对新奇的东西很感兴趣,而这种好奇心又有助于他们对新东西的探索,所以,若能把握住这一点,将其与生活相联系,就会增强物理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情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将生活中的乐趣转移到物理的知识上来。例如,老师在讲授“惯性”一节时,可以利用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强,好奇心强的特性,设计一个“纸飞机比赛”,向同学提问:“哪种飞机才能飞的更远?”此时,同学们在实验中各抒己见,有人认为是利用天然的风,有人认为是“惯性”,同学们各谈自己的看法。此时,老师再次引领同学们通过联系一些生活事例来进行思索:“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是与惯性相关的?”在此基础上,通过老师设计的一些与日常相关的教学环节,通过对这些环节的指导,让同学们对“惯性”的认识更为深刻。老师将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跟惯性相关的事例相结合,让孩子们明白了一些关于物理的东西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明白了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进而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力
初中物理是一门靠着观测和有关实验得出知识的课程,它是一种自然学科,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一些物理知识,所以,在中学物理中开展一项生活化的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中学物理的教育过程中,要学会对生活进行观察,要学会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到生活中存在的某些物理问题,要学会将这些问题联系起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他们了解到物理就在他们的周围,还可以让他们在思维中有一些有意义的方向,让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学习,进而让他们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结论
总之,初中物理向生活化发展是一种合理的教育改革,一些相对滞后的中学物理教育方式亟待变革,应突破中学物理教育的“枷锁”,使中学物理教育朝着多样化的发展,将生活融入到中学物理教育之中,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用生活的思想指导中学物理的学习,这样既能提高中学物理的水平,又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文献
[1] [1]闭煜川.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考试周刊,2016(83).
[2] [2]丁正良.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认识与实践[J].湖南中学物理,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