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划分为四个方面: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精神与社会参与,科学探究与实践以及科学思维与创新。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初中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核心素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校本作业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水平设计出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完成校本作业过程中收获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从而对物理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校本作业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多个角度设计了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合理规划作业时间
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对校本作业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作业。例如,在讲解“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告知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种现象和产生的结果,让学生对这些现象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几道与实验相关的习题作为作业内容。在课后作业时间内,学生可以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教师要利用校本作业设计时间,让学生将实验记录和分析过程撰写出来,并进行有效反思。
二、创新校本作业内容
教师要对传统的物理校本作业内容进行创新,比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作业,如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在完成这些课外作业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动量与能量”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物理知识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对生活中的能量和动量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课外作业中去,如将学生在学习“摩擦力”内容后制作一个简单的推拉运动模型。通过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校本作业。比如在学习“电功率”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作业内容设置成:如果你是一个电工师傅,你打算如何利用手中的电焊机将一个灯泡点亮?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三、改进校本作业形式
校本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可以设计一些动手实践类、探究实验类、观察记录类、思维拓展类等校本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相应的校本作业。例如,在教学《能量守恒定律》时,可以设计以下校本作业:“如何在水里加一点盐使水结冰?”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制作冰晶,再将冰晶放入水中融化;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关于冰的相关知识,然后将其写成调查报告;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表、思维导图等方式记录冰的融化过程,并将实验报告整理成文字材料。这样的校本作业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优化校本作业难度
初中物理校本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合理规划作业难度,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选择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收获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不断提高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大气压》一节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以下几道校本作业题目:【设计意图】本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一题以“让气球飘起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气球内空气抽出后观察气球内外压力的变化,从而了解大气压的存在。
五、加强课后拓展练习
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后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物理视野。例如,教师在进行“力的分解”教学时,可以布置以下课外作业:(1)在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基础上,利用物理学的相关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教师可以请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力”的相关资料,并将其整理成PPT,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搜集到的资料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适当改编,制作一些关于“力”方面的小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通过以上作业形式,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物理视野和知识储备,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物理奠定坚实基础。
六、注重反馈与评价
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反馈与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激励与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业反馈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在线交流、书面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及时评价。在作业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或者设定一定的星级标准对作业进行评价,也可以将作业难度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教师要重视作业评价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等原则,避免出现偏颇之处。
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校本作业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校本作业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存在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校本作业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教师可以结合校本作业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教师在对校本作业进行设计与优化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校本作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超.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考[J].广西物理,2023,44(01):153-155.
[2]张双红.互动教育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上应用策略[J].广西物理,2023,44(01):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