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高中物理学科中涉及诸多较为抽象且有深度的教学内容,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理解起来存在较大的困难。但是“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高中生在进一步探究思考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学会怎样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来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促使高中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效率得以显著提升。
二、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循序渐进导学
问题导学法的核心在于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自主构建,从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开展问题导学教学时,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学习。
以“焦耳定律”这一部分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焦耳定律的概念,如:“你们知道电热是怎么产生的吗?”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并为后续讲解焦耳定律打下基础。在引入焦耳定律后,教师可以提出更具体的问题,如:“焦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公式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焦耳定律的概念和公式。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并掌握其应用。在学生掌握焦耳定律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如:“焦耳定律与欧姆定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焦耳定律?”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以上循序渐进的问题导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这一部分内容,并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问题导学过程,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妙设计疑问
想让教学活动高质量进行,就需要同学们有足够的兴趣,教师在开展问题导学时,可以以探究为主进行设计,从而充分地调动同学们对于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高中物理教学比较抽象、复杂,教师从探究问题的方面进行设计,可以把同学们对于学习的好奇心和热情有效调动起来,促使其能积极探索物理知识,从而使其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专注力得到有效提高。想让设计的问题和同学们的状态相符合,教师就需要先完善硬件和教案等条件,使其在教学之初就能对同学们的思考流程充分掌控,从而促使同学们可以迅速顺利应用与探索物理知识。
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二定律”这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将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使同学们对加速度和质量、外力的关联有基本的了解,并确保可以从具体事物出发,生动、深化将教学知识点间的关联性有效呈现出来。在实际进行教学时,可以先鼓励同学们巩固牛顿第一定律,使其能深入了解到:在外力影响下的物体,运行速度会有改变,可能是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也可能是速度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或者是两者都发生了变化。通过巩固第一定律的内容,能让同学们深刻了解到: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时,就会有加速度出现。通过这个环节,就能使同学们对于有关加速度方面的知识领悟得更为深刻,不过如果有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就很难找出加速度的影响因素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为同学们进行问题的设置:“什么因素决定了交通工具起步时的加速度,是人的力量还是车头的牵引?”教师可以留给同学们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问题,它既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引领学生探索知识的线索。为了更好地实施问题导学,高中物理教师需要重视并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提升物理核心素养。首先,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前,教师需要对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目标进行全面解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情境。这样的问题情境应当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具有明确的价值和意义。其次,问题情境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契合时,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
以“自由落体运动”这一部分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情境:首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落体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的定义;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自由落体的规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最后,引导学生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并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自由落体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还能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这种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物理核心素养。
三、结语
由于高中物理学科的特性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高中物理教师在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导学,巧妙设计物理问题,创造物理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促使他们完成物理知识的构建,发展并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业雷.问题导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分析[J].高考,2022,(20):87-89.
[2]陈山.“问题导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课堂[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