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仅能够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笔者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把古诗词渗透到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坚持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鲜活的诗词文化滋养青年学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兴趣热情,实现“如盐入水、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一、突出政治学科特点,合理选择古诗词
(一)注重内容典型性。古代诗词内容丰富,涉及范围相对较广,既有文化领域内容,又有政治和经济领域内容,要结合政治学科特色选择那些比较典型的古诗词。比如,讲解“联系观”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入“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古诗,让学生理解“部分能够对整体产生影响”。讲解“发展观”内容的时候,可以应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使学生明确发展具有普遍性。
(二)注重生活契合性。古诗词源于生活,创作于古代,描述内容和当前社会生活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要坚持生本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选择学生熟悉度相对较高的诗词。政治教师既可以和语文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目前古诗词积累量,还可以通过古诗词竞赛等活动方式,寻找生活当中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对诗词内涵进行拓展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吸收。
(三)注重来源多样性。古诗词的呈现方式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音乐、视频、图片等,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多个途径选择古诗词,为政治课堂教学提供支持。比如,可选择短视频平台当中和古诗词讲解相关的材料,通过动态的图片或者视频为学生展示古诗词,带给其身临其境之感。再比如,利用网络当中“改编版”古诗词,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兴趣,拉近学生和诗词之间的距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着眼政治教学需求,抓住古诗词应用契机
(一)导入阶段应用,激发兴趣。新课导入属于重点教学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古诗材料和导入形式调动学生求知欲望,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1]。比如,“实践为认识基础”部分,导入阶段可以选择杨万里《过沙头》这首古诗来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暗潮已经来到却没人看到,只有篙师懂得识别水痕”,从而得出“实践出真知”的哲理。
(二)知识讲解应用,促进内化。古诗词情感丰富,选择其创设情境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有助于辅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这部分内容,笔者选择诗句“古之立大事者……坚韧不拔之志”“博观而约取……薄发”“笔落惊风雨……泣鬼神”“骐骥一跃……金石可镂”来创设若干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代入的方式,联系自身寻找人生价值的实现路径,既能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又能够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三)总结阶段应用,强化记忆。古诗词的高度凝练及情感丰富特征,使其在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犹如“画龙点睛”,让学生快速吸收所学内容,还能辅助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2]。在课堂结尾部分,教师可以选择古诗词的方式进行总结。例如,“用发展观点看问题”这节课,在总结阶段,教师可以选择“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这首诗向学生展现“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眼光看待问题”。
三、开阔政治教学视野,展现古诗词应用价值
(一)展现课程思政特色,塑造学生综合思维。古诗词的引入体现了课程思政特色,在古诗词营造的意境当中,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学习政治理论。比如,教师在应用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既可以将诗词内容展现给学生,又可以发掘作者生平信息及创作背景,拓展学生思维,发挥古诗词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轻松理解抽象的政治理论。
(二)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古诗词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政治理论转化为熟悉的诗词或者贴近实际生活的古风歌曲呈现,化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古诗词的情感丰富,课堂上应用灵活,教师可以根据政治教学内容,设置与古诗词相关的讨论活动、辩论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用丰富的诗词材料辅助学生探索政治知识,强化其思维培养。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信息技术的动态特征,使思政课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得到极大提升。教师可以运用技术手段将古诗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政治课堂,辅助课堂教学,降低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将古诗词融入政治微课录制当中,提高微课的思想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观看微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整合古诗词应用形式
(一)应用诗词背景,激发学生思考。适当应用诗词背景能够拓展学生思维,让政治课堂内容呈现更为丰富,有助于学生全面思考。比如,“联系观”相关内容的讲解,引入《赠汪伦》这首古诗创作背景,根据背景提问“诗中‘踏歌声’有何寓意”“诗人为何选择‘桃花’来描写”,用背景故事将联系观思想引出,调动学生学习哲学好奇心,起到良好教学效果。
(二)应用诗词吟唱,辅助情感表达。吟唱是表达诗词情感的重要途径,在政治课堂上,适当融入诗词朗诵可以辅助专题教学。网络上有很多古风类歌曲,作词者通过改编诗词,融入生动的旋律,歌曲朗朗上口,有助于学生情感共鸣。例如,古风歌曲《琵琶行》就是以白居易所作诗词《琵琶行》作为原型而改编,歌曲内容能够将哲学领域“否定之否定观”和“创新”等思想体现出来[3]。
(三)创新诗词呈现方式,营造课堂情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VR等技术都可以引入政治课堂,教师可以选择多元化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走进古诗词意境,在诗词当中学习政治知识。例如,“民族精神”内容教学,笔者选择具有爱国情怀的古诗词《过零丁洋》《满江红》等,通过音乐、视频等呈现方式,用直观的视频,生动的音频和有温度的文字,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更好体会诗词当中传达的民族精神。
(四)利用诗词比赛,增强角色代入。适当组织学生参与和古诗词相关实践和比赛活动,能够增强其角色代入感,更加直观的理解政治理论。例如,“辩证法”的讲解,教师就可设计接龙游戏,要求学生选择古诗词,解释辩证法,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冻之尺非一日之寒”等。以上古诗词内容与辩证法传达的哲学理念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在游戏过程快速说出,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帮助学生内化知识[4]。
综上分析,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古诗词的应用能够彰显学科融合教育理念,契合新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从古诗词的选择方面入手,选择和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古诗词,在课堂教学环节合理应用,发挥古诗词的应用功能,突出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及时总结古诗词应用方法,为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晓婷.古诗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2]陈珊.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与路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20.
[3]尤天翔.高中政治哲学学习中的诗词渗透浅谈[J].才智,2019(03):52.
[4]戴传洪.古诗词在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26):81-82.
[作者简介]赵剑英(1978.2-),女,河北省黄骅市人,廊坊市第八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