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在体检人群早期肺癌筛查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康玉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康玉果,. 低剂量Ct在体检人群早期肺癌筛查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7105.
摘要:
目的 低剂量CT在体检人群早期肺癌筛查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中心体检出的早期肺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120例患者均采用低剂量CT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检出率并分析CT征象。结果 低剂量CT的检出率同病理诊断结果比较(P〉0.05);肺癌患者的空泡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检出率显著低于肺病患者,空洞、卫星灶、边缘模糊检出率显著高于肺病患者(P〈0.05);两组磨玻璃影、钙化、支气管征象、胸膜凹陷征、密度检出率比较(P〉0.05)。结论 低剂量CT在早期肺癌、肺部良性病变的筛查以及鉴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低剂量CT早期肺癌肺部良性病变应用价值
DOI:10.12721/ccn.2023.157105
基金资助:

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每年的发病率都有上升的趋势。有调查显示,在美国,2015年,已有超过150,000人死于肺癌。我国近十年内我国的肺癌患者将增长60%,死亡率将显著上升。预计在未来三十年中,我国因肺癌死亡患者将达到1800万,成为全球肺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虽然在临床上进行了许多关于肺癌的研究,但是对于肺癌的治疗效果并没有明显的提高[1]。由于疾病初期的患者没有显著的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或者去医院检查的时候,病情已经进展到了后期,从而错失了最好的治疗机会。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是获得最佳的治疗时机和抢救患者的关键。低剂量螺旋 CT (LDCT)是目前最常用的肺癌筛查方法,在国内外多家机构和单位均推荐其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鉴于此,此次研究将围绕着低剂量CT在体检人群早期肺癌筛查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论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研究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中心体检出的早期肺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120例患者均采用低剂量CT检查。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证实;②病史资料齐全;③知晓研究内容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②精神病史;③拒绝参与研究者。早期肺癌男37例,女23例,年32-76岁,平均年龄(53.65±6.34)岁;肺部良性病变40例,女20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2.97±6.20)岁;两组资料比对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0例患者均采用低剂量CT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进行低剂量CT检查,协助受检者取仰卧位,双手上举,吸气末屏气,一次完成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50mAs,矩阵512×512,使用肺算法与标准算法,进行相应的重建,纵隔窗层厚5.0mm,肺窗层厚2.0mm,薄层重建层厚1.0mm。检查完成后,交由经验丰富人员进行阅片。

1.3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检出率并分析CT征象。检出率=检出数/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为均数±平方差(x̄±s),t值检验,计数资料为百分率(%),行χ²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低剂量CT的检出率

低剂量CT的检出率同病理诊断结果比较(P〉0.05)。如表1。

表1对比低剂量CT的检出率(n,%)截图1742361381.png2.2分析早期肺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CT征象

肺癌患者的空泡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检出率显著低于肺病患者,空洞、卫星灶、边缘模糊检出率显著高于肺病患者(P〈0.05)。两组磨玻璃影、钙化、支气管征象、胸膜凹陷征、密度检出率比较(P〉0.05)。如表1。

表2分析早期肺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CT征象(n=120,%)

截图1742361349.png3讨论

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均为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并在过去50年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其致病机制仍不清楚。从1950年代开始,人们就发现了吸烟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目前的研究表明,吸烟和环境中的致癌物质是导致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世界上超过60个国家的研究显示,抽烟尤其是抽纸烟与肺癌有很大的联系。在所有的肺癌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人都有严重的吸烟历史,吸烟的人的肺癌死亡率是不吸烟的人的10-20倍。吸烟越多,吸烟时间越长,开始吸烟的时间越短,则肺癌的死亡率越高[2]。另外,大气污染,石棉,砷,以及放射性氡气也会引起肺癌。工业尾气及致癌物对空气的污染与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在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镇高于乡村,大都市高于中小城镇。香烟致癌物质可引起气道上皮细胞 DNA损伤,引起某些癌基因的活化或抑制因子的突变或失活,进而引起细胞的遗传学信息发生改变,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生癌变。除了这些,还有很多调查表明,二手烟也会导致肺癌的发生。研究表明,二手烟与肺癌发病密切相关。目前,人们已经知道,香烟含有数百种已经知道或可能会致癌和致畸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导致身体的许多器官发生癌症,例如肺部,口腔,食道,胰腺,膀胱,骨髓,子宫,肾脏等。烟雾含有固相和气相两种成分,在烟草固相物中含有3500种化合物,其中55种已被发现可能是人类致癌物,在气相物中有500多种。香烟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多种致癌物质中,与肺癌关系最密切的有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芳香胺、苯和丙烯等。最近有报道认为烟草中特殊的硝胺类物和多环芳香烃类物质是两类最易引起人类肿瘤的化合物[3]

在众多研究中发现,性别、年龄、吸烟、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环境污染、厨房油烟以及职业暴露等都是该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在55-74岁之间,吸烟≥30包/年(并且戒烟<15年)。NCCN (除二手烟外,年龄50岁以上,吸烟20包/年以上,同时存在以上任何一种风险因素,均可成为 NCCN的高危人群。我国肺癌病因复杂,与美国相比[4],除了吸烟,还有其它因素,比如环境和职业因素,辐射和遗传因素,尤其是空气污染,更是影响肺癌发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癌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在中国,0-39岁之间,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低,而在40岁以上,则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所以,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40岁这一最低年龄标准,或许更适合于我国,也更有利于防止肺癌的延误确诊。目前,对于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在肿瘤的早期,手术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然而,目前确诊的肺癌患者大多已经是中、晚期,肿瘤已经扩散,对身体的多个器官造成了严重的损伤,有些患者已经不适合做手术,或者是手术后的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很低。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特别是对高危患者进行早期筛查[5]

对于早期肺癌的诊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胸X线正侧位片和多排螺旋 CT。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X线片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具有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其成像质量不高,且肺部与其它组织有交叠,如肺门和心脏交叠区域等隐匿部位的结节很难被 X线检查出来,容易造成误诊,造成假阴性[6]。CT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将肺部和周围的组织一目了然,还可以遮掩 X线检查不到的隐秘区域,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与常规 X线相比,多层螺旋 CT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肿瘤检出率也更高,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7]。在临床上,有一些研究显示,螺旋 CT可以清楚的显示出人体的各个叶段支气管和微小结节,而经过3D技术的处理之后,就可以完整的显示出人体的病灶的形态和病灶的数目,从而帮助临床对病灶和周围的组织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此外,通过调整影像窗口位置和宽度,可以得到较为清楚的影像,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料。螺旋 CT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密度、高灵敏度、高成像质量的检查方法[8-9]。Naidich在1990年第一次提出了“低剂量”的概念,也就是在常规 CT中,只降低了 CT的管电流,其他参数都是恒定的。奈迪奇等人则主张,在不降低放疗剂量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放疗剂量,而不会对肺结节检出率及确诊的准确性有显著影响[10]。Picozzi等人的有关测试对这个猜测进行了检验,他们通过测试发现,在30-50 mAs之间,其图像呈现效果与传统的 CT没有什么不同。在 CT中,降低了 CT导管的电流,使其在一次扫描中受到的照射达到了0.61~1.50 mSv,而在普通 CT中,只有7 mSv。美国医疗物理学家学会(American Pharmacy Association, AAPM)认定这一剂量是安全的。结论:低剂量 CT是诊断早期肺癌的首选方法[11-12]

本实验的结果显示:低剂量CT的检出率同病理诊断结果比较(P〉0.05);肺癌患者的空泡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检出率显著低于非病患者,空洞、卫星灶、边缘模糊检出率显著高于肺病组(P〈0.05);两组磨玻璃影、钙化、支气管征象、胸膜凹陷征、密度检出率比较(P〉0.05)。因此,我们认为,在早期肺癌患者中,使用低剂量 CT可明显提高其检出率,同时,我们还发现,根据 CT表现,可将肺内良、恶性病灶区分开来,这与前期研究结果相吻合。结果表明,小剂量 CT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3]

综上所述,低剂量 CT对早期肺癌、肺部良性病变的筛选和鉴别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宋坤政.螺旋CT在体检人群早期肺癌筛查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8):172-173.

[2]王健.低剂量CT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22,35(23):115-118.

[3]王宁,侯祥霓.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23):136-138.

[4]袁红梅,王红军,张俊.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检查在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9):121-123.

[5]王志平,郭伟,真德智.低剂量胸部CT在肺结节及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2,41(07):1298-1302.

[6]李倩仪.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07):85-87.

[7]张大志.低剂量CT诊断早期肺癌的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4):125-126.

[8]钟灵心,游欣,邓学志等.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6):62-63.

[9]张庆团,郭兴全,王家赐.低剂量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21(02):58-60.

[10]范亚光,周清华,乔友林等.中国肺癌低剂量CT筛查指南(2023年版)[J].中国肺癌杂志,2021,26(01):1-9.
[11]赵立众, 张晗, 印凌华. 低剂量CT筛查技术对于健康体检中肺癌高危人群的应用研究[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2(004):024.
[12]李思文, 胡丽姗. 胸部CT平扫在有恶性肿瘤家族史体检人群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22, 43(10):3.
[13]尹东升. 低剂量螺旋CT在中老年体检人群肺癌筛查诊断价值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