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中考背景下,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成为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鉴赏能力不仅关乎学生的审美素养,更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然而,当前初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美术鉴赏教学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并且在初中美术课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中考背景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审美情感
初中生在中考压力下,初中生的学业任务比较繁重,为了能够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在初中美术课程上课之前,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及探索欲望得以激发[1]。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以学生眼前的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通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形成学生审美学习过程的再次塑造。初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方法比较多,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语言描述及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来对相关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以此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五彩缤纷的风筝》一课教学中,在刚开始上课期间,教师需要做好课堂导入,将潍坊风筝节的视频为学生进行播放,并引导学生来欣赏古诗: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教师告知学生上述诗歌描述的便是在潍坊放风筝时的美景。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之间需要参与到对风筝了解中来。经过为学生提供各种感官上的刺激,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之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参与到制作风筝中来,要求学生将吉祥的图案绘制到裱糊好的纸面上,并要求学生探讨什么是吉祥图案,图案的特点是什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风筝进行欣赏,激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在中考背景下,通过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以激发,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
二、设置合作探究问题,提升美术鉴赏能力
在初中美术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而教师的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如果没有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面对学习将会感到困惑。因此,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合作探究问题,以突出学生理解力的差异,并促进他们的个性成长。虽然问题可以是预设的,但在课堂的动态发展中,总会出现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需要善于利用这些生成点,深入挖掘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2]。例如,在《会动的画》一课教学中,教师会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会动的“画”,要求学生进行欣赏。教师会询问学生“有趣吗?这是一个简单的动画,接下来会为大家展示复杂的有趣动画”。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对画进行欣赏,并问学生为什么画面会出现动的感觉?经过对一系列连续变化的画面进行连续比方,为什么视觉上会出现画面动的感觉,造成该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上述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在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期间,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此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上述策略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中考背景下的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应对合作探究问题教学这一策略进行积极探索和推广。
三、运用作品鉴赏,提升审美品质
学生通过参与到名作鉴赏中来,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境界及审美情感具有积极作用,学生的审美能力大幅提升。美术作品中的组成元素包括不同的点、线、面构成,与此同时也包括色彩,在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之下,也会在学生的大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对美术课程基础知识进行传播,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审美教育提供了素材。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欣赏美术优秀作品中来,以此来促使学生的视野得以进一步的开阔,使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得以增强,学生的美术创作力大幅提升[3]。例如,在《杰出的艺术智慧》——民间工艺美术欣赏一课教学中,教师会使用幻灯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莲鹤方壶》《曾侯乙墓编钟》等美术作品,要求学生对作品进行观赏,要求学生说出两幅作品中所描绘的形象,并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两幅作品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进行阐述。教师启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回答中来,并与学生一起对青铜器的艺术特色进行总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作品鉴赏中来,学生通过对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促使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水平显著提高。
四、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审美能力
初中生由于面临中考学习压力比较大,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课程,不可忽视该课程。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以促使初中生的美术课程学习压力得以缓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开展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保证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相接近,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度及兴趣,学生通过参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可选取生活中优美的景色,在教育活动中自然材料展现出了独特的美感,为学生参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多彩及丰富的活动材料,完成了对学生创作灵感的激发,并且通过参加活动的过程,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亲近感,锻炼了学生的情操及身心[4]。例如,在《珍惜我们的家园-美术与环境》一课教学中,教师会组织学生进入到森林公园中,学生在森林公园中会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美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学生对环境美的直观感受,为学生后续创作美术作品提供了灵感及素材。在森林公园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如鸟类如何活动、花朵的颜色及树木的形态等,要求学生可采用画画的形式,或者拍摄照片的方式来记录下来,增强了学生对环境特征的进一步了解。通过本次课程教学活动,有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及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中考背景下,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了基础。
结论:中考背景下初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组织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慧. 初中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策略[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1(1):84-85.
[2]吴希金.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美术鉴赏能力[J]. 科普童话,2023(8):50-52.
[3]覃张美.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 魅力中国,2021(4):382-383.
[4]赵宏萍.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J]. 互动软件,2022(6):95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