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周凌艳1 曾雪莲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周凌艳1 曾雪莲2,. 观察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J]. 医学研究杂志,2021.5. DOI:10.12721/ccn.2025.157117.
摘要: 目的:探讨观察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方式完成护理干预)和研究组(采用常规方式+早期综合护理方式完成护理干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依从率(运动依从率、生活依从率、复查依从率、服药依从率)。结果:护理前,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同常规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运动依从率、生活依从率、复查依从率、服药依从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方式有效应用后,可将患者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有效提升,并将患者运动依从率、生活依从率、复查依从率、服药依从率有效提升,促进脑梗塞患者预后水平提升。
关键词: 脑梗塞;早期综合护理;有效性
DOI:10.12721/ccn.2025.157117
基金资助:

 脑梗塞作为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因为脑部供血表现出障碍现象后,对应呈现出脑部缺氧以及缺血等系列症状,使脑组织表现出软化或者缺血性坏死现象[1]。脑梗塞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塞;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2-3]。对于脑梗塞疾病患者而言,通常呈现出发病急骤特点,未获得及时治疗后,较易表现出行动障碍以及语言障碍现象,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并且如病情恶化严重,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5]。对于此类患者做到坚持康复锻炼以及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对于病情恢复,意义显著。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方式完成护理干预)和研究组(采用常规方式+早期综合护理方式完成护理干预),旨在探讨对脑梗塞患者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后对其治疗依从性产生的影响,为达到促进脑梗塞患者预后水平提升目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方式完成护理干预)和研究组(采用常规方式+早期综合护理方式方式完成护理干预),各29例;纳入标准:①脑梗塞通过临床检查,获得确诊;②患者无其他影响实验研究疾病;③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并顺利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②恶性肿瘤;③语言障碍;④慢性感染性疾病;常规组男、女各20、9例;年龄66~81(72.29±1.29)岁;研究组男、女各21、8例;年龄67~82(72.33±1.35)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采用常规方式完成护理干预,对患者提供必要用药指导,对生活饮食给予叮嘱。对于患者定期复查给予叮嘱,对于患者康复运动提供有效建议。

1.2.2研究组

一种以常规护理为基础的早期综合护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护理的初步干预,脑梗死患者大多因突发疾病而失语、肢体偏瘫,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和焦虑情绪。通过拒绝合作等负面情绪和行为,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特点,掌握患者的精神状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适当的心理干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患者积极面对现实,增强治疗信心。(2)纠正体位的护理干预,需要每2小时重新定位一次,以防止异常运动肌肉痉挛、关节僵硬、压疮等。根据体位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选择健侧卧位时,躯干前后各放一个高枕,充分保持身体稳定,病侧上肢垫长枕,长枕宜置于病侧下肢下方,长度应达到双脚以下。患者上肢充分伸展,双臂屈曲至100°,髋、膝屈曲。仰卧位,患侧肩下垫软枕,手臂伸直,背部呈45度角。膝盖微曲,脚上穿T型鞋,防止足底从下降。并注意预防褥疮,保持皮肤干燥清洁。(3)护理干预作为营养计划的一部分,帮助患者制定适当的营养计划,每天补充必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多吃富含维生素、钙质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饱和,间接促进健康再生。(4)肢体康复护理干预,受影响,从大池到小池。范围从低到高逐渐加强患者四肢力量,同时击打和按摩肌肉刺激肌肉恢复,坚持10-20分钟/次,每天3-5次。肌肉力量恢复后,鼓励患者进行自主运动,从躺到坐,从站立到行走,坚持循序渐进的锻炼,为患者制定完善的四肢康复指导方针,指导家属协助病人进行被动锻炼、按摩等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康复。(5)语言康复的护理干预。失语症患者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开始吞咽和咀嚼运动,做伸舌运动,逐步从简单音节开始,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确保每天一定量的语言表达,从单独的词语、单独的句子到简单的对话交流,通过听广播、看电视等渠道,引导和鼓励患者说话和锻炼,支持患者和欣赏和表达患者进步的态度肯定有利于患者的语言康复。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分别利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以及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完成评定,越高分值,对应越高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②比较两组患者依从率,主要于运动依从率、生活依从率、复查依从率、服药依从率几方面展开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导入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X2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百分比。计量资料以t检验完成,表现形式为x̄±s。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同常规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分,x̄±s)

截图1742361593.png

2.2 两组患者依从率比较

研究组运动依从率、生活依从率、复查依从率、服药依从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依从率比较 [n(%)]

截图1742361599.png

3讨论

脑梗塞疾病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6]。脑梗塞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塞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梗塞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脑梗塞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别。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塞,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少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梗死再发或继发出血等[7]。对于脑梗塞而言,呈现出复杂疾病症状,同损害位置、脑缺血性血管大小、是否伴有其他脏器疾病以及缺血严重程度等存在相关性。其表现集中于肢体瘫痪以及眩晕等,更为严重,会表现出肢体瘫痪、畸形昏迷以及死亡等现象。对此针对此类患者积极展开对应护理,对于脑梗塞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升,表现出显著价值。

本文在对比早期综合护理以及常规护理之后,发现通过早期综合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受损的情况。同时在治疗效果方面,对比随访工作有效实施,可将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进行有效纠正,并且对按时用药进行指导,可对治疗效果做出充分保证。此外,早期综合护理方式运用,对于医患之间和谐关系创建可给予帮助,对患者恢复有效促进。从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可以发现,多数患者在院期间由于受医护人员的严谨护理,故此,都能保障较好的治疗依从性,但出院后的患者脱离了医护人员的管制与叮嘱,就会懈怠,甚至重拾陋习,这对患者自身病情的康复是非常不利的,同时,患者的这种状态无形中也加大了治疗的难度[8]。患者出院后难以保持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可分化为5种:(1)脑梗塞疾病比较顽固,因此在治疗时间上也比一般疾病长,很多患者难以忍受疗程的漫长,因此未能坚持治疗依从性。(2)受病情影响,患者的性格、心理素质、敏感度以及抗压能力各不相同,很多内心较为脆弱的患者极易对生活产生悲观的负面情绪,失去战胜病魔的信心,意志消沉萎靡,不愿意再接受治疗。(3)患者缺乏运动,而疾病恰巧又成为了懶散的借口,患者长期缺乏运动,加大脑梗塞复发概率。(4)经济能力有限,没有能力支撑药物使用依从性。(5)患者难以忌口,忍不住吃油腻、辛辣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9]。这种种因素都是造成脑梗塞患者出院后无法保持依从性的核心原因。通过对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差原因的分析,本次我院落实的延续性护理特此针对这些问题对出院患者进行护理。通过电话来进行远程监控,时刻留意出院患者的依从性动态,对患者不良的表现情况给予疏导和鼓励[10]。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树立患者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患者制定科学健康的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体能锻炼。本次研究中,护理前,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同常规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运动依从率、生活依从率、复查依从率、服药依从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亦可验证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早期综合护理方式有效应用后,可将患者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有效提升,并将患者运动依从率、生活依从率、复查依从率、服药依从率有效提升,促进脑梗塞患者预后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樊梦,姜艳,荆莉,等.早期综合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Penumbra取栓术后NIHSS及mRS评分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1,50(3):273-275.

[2]马灿灿,张熙斌,李晓波,等.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20,15(9):972-977.

[3]柯红平,柯乐.肢体功能锻炼结合情志护理在通窍活血汤变通治疗脑梗塞患者中的实施价值[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S01):110,112.

[4]吕洋,郝立鹏,袁超,等.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1,20(4):350-355.

[5]陈兆耀,夏鑫,姚蓓蓓,等.急性脑梗死病人阿替普酶溶栓后24 h内使用通脑饮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3):2147-2149.

[6]李晓霞,周艳妮,彭小芳,等.BI评定量表在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功能状态评估及护理分级确定中应用的范围综述[J].现代临床护理,2021,20(5):53-60.

[7]郭娜,李真,王巍,等.双导师制联合巴林特小组法在提升新护士培训体验及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6):808-812.

[8]张霞,潘世琴,马琴,等.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TBL协作模式在ICU规范化培训护士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21,35(23):4294-4297.

[9]李如月,傅巧美,黄媛媛,等.改良式护理迷你临床评估量表在外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34(9):1666-1669.

[10]张楚,刘勇.静脉溶栓联合介入取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改善的有效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9):1164-1168.

作者简介:周凌艳(1984-),女,汉族,贵州遵义人,本科学历,护师,主要从事护理方面工作。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