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山东手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将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现代交通体系的重要节点,不仅是旅客出行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将山东手造文化融入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文旅融合,为打造“山东手造”新媒体矩阵化传播渠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山东手造的发展脉络
秦汉时期,山东的手工业已初现峥嵘之势,细腻的纺织技艺与匠心独运的陶瓷制作,悄然为这片沃土的手造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纺织工艺,以其精湛细腻闻名于世,而陶瓷制作则以其独特的匠心和艺术韵味,成为当时山东手工艺品的一大亮点。唐宋时期,山东手造迎来了它的鼎盛时代。陶瓷艺术更是攀登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其中,淄博的陶瓷尤为出类拔萃,名扬四海。其釉色鲜艳、造型别致,工艺之精湛、匠心之独运,使得淄博陶瓷成为当时手工艺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为山东手造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清时期,为山东手造带来了又一个绚烂的春天。丝绸的柔滑光泽、刺绣的精巧细腻、木雕的传神生动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同构筑了山东独特而丰富的手造文化体系。丝绸以其轻盈飘逸、华丽典雅的特性,成为当时贵族阶层的宠儿;刺绣则以其针法细腻、图案精美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而木雕更是以其刀法娴熟、形象逼真而备受推崇。这些手工艺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人们无尽的愉悦与享受。
从秦汉时期的初露峥嵘,到唐宋时代的繁荣昌盛,再到明清时期的绚烂多彩,手工艺品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凝聚着无数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成为我们今天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山东手造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匠人,在继承前人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发挥着传承与创新的精神,使得山东手造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手工艺品的制作上,更体现在山东人民对于手造的热爱与传承上。
三、山东手造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国潮的兴起,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日俱增。山东手造文化产品,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手工技艺,吸引了无数的目光。得益于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对自身品质的不懈追求,山东手造文化产品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山东手造产业,始终坚持以匠心铸就品质,以品质赢得市场,使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
山东手造产业通过积极拥抱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破地域限制,让山东手造文化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走进更多消费者的心中。这种市场化的运作,不仅为山东手造产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经济效益的提升,使得更多的资源和资金可以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中,从而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则使得山东手造文化产品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
四、山东手造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山东手造作为中华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这一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渠道的建设和产品的传播尤为突出。山东手造的产品的发源地,大多数处于乡镇或者偏远地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机械化生产的普及,一些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份额正在被机械化产品所蚕食。真正由匠人手工制作的产品,除了一部分供应展览和收藏外,人民大众很难直接通过渠道进行消费。
尽管挑战重重,但山东手造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山东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传统工艺产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山东手造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其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擦亮“山东手造”品牌。同年3月发布的《“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山东手造”产业体系健全完善,创建国内知名的“山东手造”领军品牌50个以上,形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手造产业集聚区;“山东手造”还将纳入到“好品山东”“好客山东”“美德山东”“好人山东”品牌体系,不断扩大影响力和美誉度。《方案》中提出,要“坚持试点先行,推进山东手造文旅综合体示范点建设”,推动山东手造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进景区、进商超、进酒店、进非遗工坊,为山东手造产品的市场化渠道建设指明了方向。
五、山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现状
山东省高速公路目前通车里程突破8400公里,建设运营服务区200对,年均收入突破70亿元,服务司乘3亿人次。高速公路具有巨大的平台、流量等资源优势,为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多元化和品质化的出行需求,山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坚持主题化、特色化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服务区+”发展,将地方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旅游特色、区域经济与服务区深度链接,服务区成为展示山东经济文化的重要“窗口”,为服务双循环,扩内需促消费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已结合山东省内城市经济历史文化资源特色,打造了34对主题特色服务区,如曲阜服务区被评为“全国高速公路旅游特色服务区”、沂源服务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服务区等,形成了特色服务区“百花齐放”的态势。
六、山东手造与高速公路服务区“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建议
“山东手造”是我省发挥文化资源丰厚、传统工艺品类齐全优势,创新打造的文化创意区域公共品牌,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山东手造”成为“热词”之一。“山东手造”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融合发展,是落实“山东手造”推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优势互补,通过合理设计发展模式,形成长效运营机制,开展市场化互利共赢,让“山东手造”通过服务区走向全国各地、融入现代生活、满足时代需求。
一是手工艺品展示与销售: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专门的山东手造展示区,展示并销售山东特色手工艺品。这样既能展示山东丰富的文化遗产,又能为游客提供购买纪念品的机会,同时也为手工艺人提供了一个销售渠道。
二是建设体验工坊:在服务区设置手工艺品制作的体验工坊,让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如编织、剪纸等。这不仅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乐趣,也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山东的手工艺文化。
三是开展文化讲座与展览:定期在服务区举办关于山东手造文化的讲座和展览,邀请手工艺人、专家学者等进行分享,让游客在休息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山东手造的历史、技艺和文化内涵。
四是融合交通导览与地图:在服务区提供包含山东手造景点和体验活动的交通导览地图,方便游客规划行程,顺便游览山东的手工艺品制作地点或相关景点。
五是线上线下结合:除了实体服务区,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建立线上平台,展示和销售山东手造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例如引入专业的直播人员进行带货,动静结合,给过往乘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六是合作与推广:结合“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深挖当地及省内特色手造产品,同时与当地的手工艺品制作单位、文化机构、旅游景点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山东手造和高速公路服务区“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山东手造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有机结合,推动交通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提升服务区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吸引力,同时也为山东手造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七、搭建基于实体的“山东手造”新媒体传播矩阵
新媒体传播矩阵是触达目标群体的多种新媒体渠道组合,主要包括横向矩阵和纵向矩阵两种类型。横向矩阵指企业在全媒体平台的布局,包括自有App、网站和各类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企鹅号等,也可以称为外矩阵。纵向矩阵主要指企业在某个媒体平台的生态布局,是其各个产品线的纵深布局,也可以称为内矩阵。这些平台一般都是大平台,比如微信平台订阅号、服务号、社群、个人号及小程序等。
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山东手造实体传播渠道之一,借助“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新媒体快速传播的作用,以实体传播渠道为阵地,利用横向传播矩阵开展传播,发挥广泛性效应;利用纵向传播矩阵开展多元化、个性化传播,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最终形成以实体渠道为内容建设基础,以横纵交叉传播为主要手段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实现对“山东手造”文化、产品、内容等广泛和精准的传播局面。
八、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手造文化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通过将山东手造文化元素融入服务区的建筑设计、商业运营和文化活动中,不仅能够提升服务区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同时,这种融合也能为山东手造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九、总结
本文通过对山东手造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文旅融合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推广策略和实施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将山东手造与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相结合,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提升服务区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吸引力。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这种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为更多地区的文旅融合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啸虎.高速公路企业交旅融合模式与策略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0,(09):161-162+186.
[2]丁建锋,林柟,吉璐璐,等."山东手造"的全媒体传播推广策略研究[J].新闻战线, 2023(10):85-87.
[3]肖寒.山东手造,创意蝶变[J].[2024-03-20].
作者简介:孙佳祺(1985-),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学、传播学。徐晓亮(1985-),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