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AFP-L3%、DC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
付佳 和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付佳 和静,. AFP、AFP-L3%、DC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J]. 临床医学杂志,2022.10. DOI:10.12721/ccn.2022.157096.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比率(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山东某医院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为实验组,以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进行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清AFP、AFP-L3%、DC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血清中AFP、AFP-L3%、DCP检测阳性率及AFP、AFP-L3%、DCP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 实验组AFP、AFP-L3%、DC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检测相比,AFP、AFP-L3%、DCP联合检测的阳性检测率明显增高且AFP、AFP-L3%、DCP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也均较优于单独检测。 结论: 血清中AFP、AFP-L3%及DCP的联合检测有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减少漏诊、误诊现象。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
DOI:10.12721/ccn.2022.157096
基金资助: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非常高且预后差,是一种致命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主要是中年男性多发。原发性肝癌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然而,因肝癌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不佳,多数病人明确诊断时已达中晚期,只有20% ~ 30%的病人可以拥有外科治疗的机会。因此,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做到尽早发现、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PHC疗效至关重要。血清肿瘤诊断标记物的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的筛查、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复发检测等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通过选取山东某医院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为实验组,以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

2.2  检测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AFP及DCP水平;采用亲和吸附法测定血清AFP-L3含量并计算AFP-L3%。分别严格按照三项指标对应的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各指标水平。

2.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均为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 AFP、DCP及AFP-L3%水平比较

通过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PHC患者的血清AFP、DCP及AFP-L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AFP、DCP及AFP-L3%检测阳性率比较

通过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PHC患者的血清AFP、DCP及AFP-L3%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血清中AFP、DCP及AFP-L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比较

通过结果可以看出,血清AFP、DCP及AFP-L3%对PHC早期诊断及筛查均有一定的价值及意义,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6.15%、80.65%、86%,均高于各项指标的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中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特异性最高的是AFP-L3%,为92.59%;灵敏度及准确度最高的均为DCP,分别为78.13%、79%。

4  讨论

4.1  血清AFP、AFP-L3%、DCP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价值分析

人甲胎蛋白(AFP)是1种具有约70 k Da分子量的糖蛋白,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标志物,可以通过测定患者的血清AFP来进行评定,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持续血清AFP>400μg/L,即可考虑患者有肝癌的可能。但临床资料显示,尽管AFP检测原发性肝癌灵敏度相对较高,但仍有30%左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检测结果为阴性。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该类患者肿瘤细胞严重坏死或分化程度与正常情况下相近,其肿瘤组织可生成一定数量的结缔组织,从而致使甲胎蛋白浓度下降。临床研究发现,不但分化水平差或高分化原发性肝癌细胞常不生成AFP导致原发性肝癌呈假阴性表现,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也常可导致AFP水平升高,从而导致原发性肝癌假阳性率升高。

AFP-L3属于AFP三种糖型之一,与小扁豆凝集素有极高的亲和力,来源仅限于癌变肝细胞,对原发性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相对于AFP,AFP-L3%对于肝癌的检测往往也更加敏感,检测的AFP-L3%比例若越高,则表示癌症的恶性程度也越大。临床一般用AFP-L3浓度水平在总AFP含量中占比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指标及预后判断指标。本次研究中,PHC患者体内AFP-L3%水平为(15.35±2.13)%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说明该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4.2  血清AFP、AFP-L3%、DCP阳性检测率分析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受检者血清中AFP、AFP-L3%、DCP阳性检测率均有显著差异。在三项指标阳性检测率的单一检测中,实验组PHC患者血清AFP、AFP-L3%、DCP的检测结果分别为68%、64%、72%;对照组受检者血清中AFP阳性检测率为22%,AFP-L3%阳性检测率为8%,DCP阳性检测率为14%。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实验组患者阳性检测率为76%,对照组受检者阳性检测率为4%。因此,通过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血清AFP、AFP-L3%、DCP联合检测阳性检测率最高,因此,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发现和诊断原发性肝癌方面比各指标的单一检测更有优势,可以作为PHC辅助诊断的基础。

4.3  血清AFP、AFP-L3%、DCP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分析

本次研究中,AFP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准确度均相对较差。AFP是较早应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典型的血清学标志物[2]。但AFP的表达与肿瘤体积及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例如部分良性肝病、胃肠癌等患者血清AFP也会升高,以及AFP正常也会发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漏诊及误诊情况。

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是由肝脏细胞或体内其他相关组织合成分泌的,存在于患者的体液中与肿瘤病灶有关的物质,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监测指标。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该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度的,而单个肿瘤标志物这三项特点难以全部具备,而联合多个标志物进行早期诊断便可达到该理想要求,临床应用价值最高。上述三种标志物在肝癌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肝癌误诊对其预后仍有一定影响,与联合检测比较,AFP、AFP-L3%及DCP各项指标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均显著偏低,而三项指标联合诊断准确性、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高。因此本次研究结果说明,三种检测指标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
综上所述,AFP、AFP-L3%、DCP各指标在单独检测原发性肝癌时均有不足之处,而三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其诊断效能,避免肝癌的误诊,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凯,高帅.原发性肝癌的分子诊断标记物研究进展[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12(01):1-5+38+133.

[2] 凌线峰.探究糖类抗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三项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学,2019,43(02):158-159. 

作者简介:付佳 女 山东协和学院 学生

通讯作者:和静 山东协和学院 讲师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