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妇生产之后的一段时间作为产妇康复的最为关键时期,若是能够做好该期间的康复指导工作,对于产妇机体中的各项器官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有积极作用[1]。产褥期的时间为生产之后的6-8周,当产妇生产之后处于该时期时,产妇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是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会出现异常情况,若是不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将会引发产妇在生产之后产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2]。因此,在产褥期阶段,产妇最容易患有的一种疾病是盆底功能障碍,之所以会患有该种疾病,主要是因为女性的韧带及盆底支持组织部位处出现损伤、缺陷及功能障碍所引发的一种[3],经过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观察可知,主要包括盆底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性生活不满意等,导致患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无法正常参与日常生活[4]。为了防止患者的盆底功能出现障碍,在产妇生产之后为了促进盆底肌肉舒张能力及收缩能力得以提高,加强对产妇做好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尤为关键,护理人员会指导产妇如何做好盆底康复训练,以此来完成对盆底肌肉柔软性的有效维持,促使盆底肌耐力及张力得以显著提升,保证产妇能够尽快恢复健康[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产褥期产妇数为68例,病例选取莱西市水集中心卫生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的病例资料。随机分配为2组。对照组34例,21-36(26.21±1.57)岁;观察组34例,22-37(26.46±1.58)岁。一般资料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所有产妇均属于足月妊娠产妇;②产妇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活动知情,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①合并有比较突出的妊娠并发症;②未能全过程参与本次研究活动;③神经异常及精神者;④合并比较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⑤听力出现障碍,无法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⑥哺乳禁忌者;⑦合并病情比较严重的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产后访视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将产妇分娩及产后情况详细了解,使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对于产后尽快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能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产妇在产褥期的疾病康复效果,加强做好患者用药指导,严密监测产妇的产后恢复效果。指导产妇如何对新生儿做好按需哺乳,并做好子宫复旧处理。
观察组,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1)心理护理:有很多的产妇在生产回到家之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暴躁、抑郁及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之所以会引发该种不良现象的产生与产妇在一时之间不能适应自己母亲的角色有直接关系,并且不能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爱,进而会出现暴躁、抑郁及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另外,产妇之所以会出现不良心理情绪,还受自身体内的激素出现失调、缺乏对胎儿喂养相关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有比较直接的关系。此时,护理人员在给产妇拨打电话期间,若是发现产妇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应及时对其进行疏导,将育儿相关知识详细为产妇做好讲解,并注意做好自我心理情绪调节。(2)按摩护理:由于有很多的产妇在生产时均会接受侧切,导致产妇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是疼痛感,要求产妇在生产回到家之后不要憋尿,同时不要卧床时间过长,应尽早下床参与活动,防止卧床时间过长而减慢血流速度,从而导致产妇出现血栓。应指导产妇按摩乳房及子宫,对子宫宫底部位处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以环形的方式进行按摩,将按摩时间控制在5-8分钟,按摩的穴位为膻中、乳根、乳中等,穴位按摩需要按照环形的方式来进行,并充分使用掌根部位处的力量进行按摩。(3)饮食护理:访视人员需评估产妇的尿常规及血常规检查结果,以此来完成对产妇有无出现高血压及高血糖疾病。通过与产妇进行交流的方式能够了解到产妇的日常饮食习惯,合理制定饮食治疗方案,食物类型以高纤维素、高维生素及高蛋白类的为主,不可进食过于辛辣及生冷类的食物,防止产妇出现内火过于旺盛及腹泻等症状。(4)健康生活指导:要求产妇在产后休养期间应侧卧位和仰卧位姿势交替更换,并对产妇的骶尾部、骨盆部位处进行观察,以防止出现压疮,引发皮肤感染现象的出现。当产妇的皮肤出现褶皱、红肿症状之后,为了避免皮肤出现破溃,加强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极为关键。需要对房间做好通风,以此来加速房间中空气的快速流通,防止房间中的空气过度潮湿,进而导致出现较多的细菌。(5)访视指导:访视人员需要将产后注意事项详细为产妇做好讲解,将产后相关知识详细为产妇做好讲解,并叮嘱产妇当身体出现不适感之后,应尽快到医院中接受检查。
1.3观察指标
(1)产妇临床指标。(2)不良心理情绪评分,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情绪越严重[6]。(3)产褥并发症发生率。(4)护理满意度,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满意(70-100分)、一般满意(40-69分)、不满意(<40分)[7]。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3.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使用卡方(%),用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用(x̄±s),用t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产妇临床指标
产妇临床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 1 产妇临床指标(x̄±s)2.2不良心理情绪评分
不良心理情绪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 2 不良心理情绪评分(x̄±s)2.3产褥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出现1例子宫复旧不全,1例乳腺炎,总发生例数为2例;对照组,出现2例子宫复旧不全,3例乳腺炎,3例盆腔炎总发生率例数为8例。产褥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2.4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 3 护理满意度[n(%)]3讨论
产褥期作为产妇在生产之后一段比较关键的时期,产妇处于该时期时极容易受到生产及怀孕对其自身所造成的影响,产妇的身体状况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当发现不适症状出现之后,需要尽快做好调整处理,对产妇如何做好自我康复指导给予科学的指导,以此来预防并发症的出现,避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8]。在社会的快速发展背景之下,对处于产褥期的产妇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产妇在分娩期间,所表现出来的最为明显临床症状是会阴部位处的切口有明显的疼痛感,体力消耗量比较大,进而引发产妇会处于一种焦虑及紧张的心理状态中,生理功能处于一种不协调的状态中,乳汁整体分泌量不足,子宫会处于一种无法复旧的状态中,对产妇术后康复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生儿喂养效果的提升[9]。因此,为了确保产妇在产褥期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做好产褥期护理工作尤为关键,产妇通过接受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助于确保产妇在产褥期得以尽快恢复到健康状态,改善产妇不良心理情绪[10]。当前,在处于产褥期阶段的产妇,建议实施的护理措施为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该项护理工作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是建立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护理方法[11],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来承担产妇访视及指导工作,产妇通过接受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掌握了较多关于母乳喂养的最新知识,护理人员会给予产妇支持、关心及帮助,促使子宫复旧得以显著改善,有助于确保产妇能够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状态[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产妇临床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心理情绪评分、产褥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实施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展现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相比于常规护理方法所展现出来的应用效果更为突出,该项护理工作本身属于一种个性化较强的护理方式,同时也是一项延续性的护理工作,完成后了对产妇出院之后的护理,在对产妇实施护理工作期间,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确保其负性心理情绪能够得以尽快的被消除掉,可尽快适应自己是母亲这一角色,对于不良心理情绪的疏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对产妇实施催乳护理服务,可疏通乳腺管,改善乳汁淤积及乳房肿胀现象,对于产妇乳汁的快速分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母乳喂养安全性高,且掌握了新生儿具体喂养方法,产妇有比较强的喂养能力,对于新生儿能够尽快恢复到健康状态具有积极作用。另外,经过对产妇实施子宫复旧干预,有助于预防子宫复旧不全、乳腺炎、盆腔炎等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的产生,对于产妇机体能够尽快恢复到健康状态起到了改善功效,通过指导产妇参与到康复训练中去,使产妇的机体循环得以加速,身材恢复效果突出。经过对产妇提供饮食上的干预及指导,保证了乳汁的分泌更为充足,与机体营养需求相符合,产妇满意本次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在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实施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取得了显著的产妇产后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邓绮雯.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0):77-79.
[2]李伟.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体会[J].健康大视野,2019(10):14-15.
[3]毛幸福.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护理研究[J].健康必读(上旬刊),2017(11):83-84.
[4]陈媛.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于产褥期产妇的产后康复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9):94-95.
[5]牛桂娥.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5):57.
[6]张金霞.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177-179.
[7]程雪霞.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13):162-163.
[8]李雪芬.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 产妇产后康复护理对策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9):81-82.
[9]罗清英.探究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于产褥期产妇的产后康复效果[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11):303.
[10]张盼盼,赵娜.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9):266-267.
[11]卢霞,姚立丽,李小文.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38-41.
[12]陈惠禺,陈益琼.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临床影响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