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学生自主管理也是通过教师积极引导下实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形成主动适应社会能力的教育管理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并非完全放任不管,而是在彰显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和帮助,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由被动学习产生自主学习意识。
一、彰显个人魅力,影响学生整体
小学生年龄较小,接触新鲜事物时会首先下意识的模仿成年人的应对方式。作为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教师,班主任自然成为主要的学习模仿对象。基于此,班主任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展现个人人格魅力,做出榜样示范,通过自身魅力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1]。
班主任首先应当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班主任教师大多由科任教师兼任,因此也对教师本人的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应当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丰富的知识储备,形成较高的综合素养。班主任教师为高效率的完成班级管理工作,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之外,也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起作为教师的威信,从而积极持续的影响学生。班主任处理班级内部事务时,也应当避免滥用职权,务必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必要时可以适当征求学生的意见,协商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沟通时,也应采用合理恰当的方式,始终以平和耐心的态度面对学生,避免情绪失去控制,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应当有意识的规范约束自身言行举止,避免给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小学生造成伤害。班主任教师还应当注重时刻保持自身良好的个人形象,带给学生良好的视觉体验,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奠定基础,使学生对教师发自内心的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班主任应当保持干净利落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大方自然,符合为人师表的典范。与学生交流沟通时,也应当注意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语气和情感等。避免使用过于激烈或带有攻击性的言语,采用幽默的表达方式尝试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二、制定班级管理规则,强化班级凝聚力
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普遍有待提升。班主任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为学生制定各种班规、班训等,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强化班级凝聚力,使学生更具有向心力。班规也是班级整体行动的准则和标准,应当由全体同学共同遵守,对集体中的任何人都有相应的约束力,务必避免出现特权情况。而且,作为班规,通常是基于《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班级集体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立足校规的范围之内,与班集体具体情况更加适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班主任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班规。班主任教师应当尽可能避免一言堂,教师可以尝试从班干部的主导下,从班级内开展民主商讨环节,实现班规制定程序和环节的民主化。由班干部主导相关工作,给予每个同学表达自身观点的机会。充分考虑各种班级规定执行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使班规制订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学生民主参与制订的班规,推行的阻力更小,学生也会更愿意主动遵守[2]。
三、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引导小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之中,也是促进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班主任应当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向主动的学习者。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才能方便学生发现并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管理才能。例如:学期正式开始阶段,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共同清理班级教室。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尝试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具体的劳动任务,要求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帮助,最终共同完成相应的工作。小学生也能从集体合作劳动中,学着尊重他人表达观点的权利,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协商,最终解决相应问题。班主任也可以放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决策和规划的过程之中,进而培养其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班主任也要进行必要的培训指导,促进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有效提升[3]。
班级活动也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班级管理重要组成内容。开展班级集体活动,能够给予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班级集体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开展都能充分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主题班会活动也是班级活动的重要方式,如果教师想要使班级集体活动能够精彩纷呈,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方向,设置相关主题。教师的审核审查务必确保活动内容积极向上,符合小学生应当展现的精神面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尝试要求学生自主策划主题活动。例如小学阶段常用的活动主题“我们的偶像”,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很可能有些学生将当下热门的流行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将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科研人才等作为自己的偶像,才能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三观,未来才能以为社会作出贡献为目标,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思想状态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心理健康问题高发频发。班主任教师因此应当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始终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对于性格内向,不愿意主动表达自身思想情感的学生而言,班主任教师也可以采用对口帮助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寻找自己在班级活动中的存在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班级集体生活之中。而对于性格较为冲动,情绪控制能力有待提升的学生而言,班主任教师应当耐心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沟通,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了解自我。缓解自身不良情绪,日常教学管理之中,教师更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使自身情绪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求班主任教师主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班主任不仅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育教学实践中,班主任更加关注陪哦样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积极配合不同的班级管理工作。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培养提升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需要认识到自身作为班级管理核心的重要性,根据学生不同方面的需求灵活的改变自身角色,将班级管理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完成自主学习者的角色转变,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熊翠琴.浅谈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J].甘肃教育研究,2023,(08):60-62.
[2]达宝元.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1,(48):219.
[3]丁丽.班主任如何让小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J].宁夏教育,2021,(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