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疾病中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经产妇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慢性宫颈炎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慢性宫颈炎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白带呈现乳白色或微黄色,或为黏稠状脓性,有时为血性或夹杂血丝。除此之外,患者的下腹或腰骶部出现疼痛等[1]。目前,在临床上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但是因为治疗时间很长,加上患者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治疗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所以,慢性宫颈炎的护理措施的科学性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2]。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在我院收治的2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过程之中采取综合护理的护理效果以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在这个期间在我院收治的2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实验组患者12例之中,年龄30~64岁,平均年龄(37.37±4.27)岁;对照组患者12例之中,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在(37.86±4.98)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评估患者对慢性宫颈炎的认知程度,指导患者用药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
1.2.2实验组
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认知情况,采取多种方式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例如,晨读、手册等,进一步强化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
(2)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干预患者的心理,积极和患者沟通,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检查的配合度的提高,释放患者的紧张情绪,为患者讲解成功的治疗案例,促进患者治疗信心的树立[3];
(3)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为患者普及相关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反复强调药物的不良反应,告知消糜栓正确使用方式;
(4)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的会阴部的卫生,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告知患者禁食刺激性食物,禁止性生活,在日常饮食之中多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等食物,促进患者的恢复;
(5)护理人员强调日常生活之中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按照医嘱服用,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患者的药物剂量,叮嘱患者及时复诊[4]。
1.3 观察指标
1.3.1疾病认知情况
医务人员要对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评估,主要包括日常护理、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饮食知识等情况,分数和患者的认知情况的关系是正比,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
1.3.2护理满意度
医务人员要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调查,非常满意:分数在80分之上;满意:分数在79分之下。不满意:分数在60分之下。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不满意)总数×100%。
1.3.3炎症因子水平、症状消失时间
医务人员要对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评估,炎症因子水平的检测方法是在清晨的时候,空腹静脉采血3ml,对其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方法检测hs-CRP、IL-6等。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研究,用(n,%)、X2检验、x̄±s,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日常护理的评分为(9.22±0.53)分,疾病知识的评分为(9.14±0.53)分,用药知识的评分为(8.85±0.78)分,饮食知识的评分为(9.06±0.67)分,总计的评分为(36.08±3.19)分;对照组患者的日常护理的评分为(8.37±0.86)分,疾病知识的评分为(8.28±0.67)分,用药知识的评分为(8.08±0.96)分,饮食知识的评分为(8.34±0.86)分,总计的评分为(32.38±3.49)分;t值依次为2.915、3.487、2.156、2.288、2.711,p值依次为0.009、0.002、0.043、0.033、0.013。在疾病认知方面,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2.3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症状消失时间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更加优异,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而言,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2所示。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症状消失时间(x̄±s)
3讨论
慢性宫颈炎在妇科病中很常见,慢性宫颈炎是指宫颈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症的浸润,导致腺上皮增生、间质增生,鳞状上皮化生。由急性宫颈炎迁延或病原体持续感染引起,表现为宫颈真性糜烂、息肉、肥大、宫颈管黏膜炎。临床表现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若扩散到骶韧带,可能出现腰酸、下腹坠痛感,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的不孕。慢性宫颈炎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物理治疗,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也可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是宫腔镜息肉摘除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的病理形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在临床上治疗的时候,因为长期遭受到疾病的折磨,加上患者缺乏对疾病认识的不足,患者滋生负面情绪比较大,无法做好日常的护理,患者的预后很差。所以,在临床上护理效果尤为重要的。
慢性宫颈炎患者在既往的临床护理之中,常规护理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更加关注患者自身疾病的变化,患者的心理需求常常被忽视,整体上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综合护理的基本的理论,不仅可以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文关怀,还可以给予患者全面性、系统性的护理,患者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优质的、专业的护理服务。患者的多层次的护理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护理模式可以为慢性宫颈炎患者的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缩短了患者的康复进程,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本研究内容显示,在疾病认知方面,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更高,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更加优异,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而言,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更短,P<0.05。究其原因,在综合护理模式之中,护理人员可以和患者积极的沟通,护理人员的主动性更强,在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疾病认识之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采取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纠正患者的生活方式之中的错误行为。在综合护理模式之下,科学性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对患者的负性心理扭转,治疗信心比较高,治疗配合度显著上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促进患者的预后的提高,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认可。综合护理模式之中,主要涉及临床护理之中多个方面,例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饮食护理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临床上的护理效果更高。
综上所述,在慢性宫颈炎临床护理过程之中采取综合护理,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短,患者的炎症因子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很高,临床护理效果理想,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丹.综合护理在慢性宫颈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8):85-87.
[2]杨湖莲,朱春林.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宫颈炎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