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它的诊断标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治疗也可以预防的肺部疾病,它主要是表现特征是气流受限,而且这种气流受限是不完全可逆的,而且呈现出进行性的发展,这与肺部吸入香烟烟雾、粉尘、有害气体等都有很大关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是累及到肺脏,胆也有可能会引起除了肺脏以外其他的全身不良反应。
引起慢阻肺的原因有很多:①长期吸烟的人,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的人,通常都会容易得慢阻肺。②工作环境常与有害物质或是化学剂,职业性粉尘等接触。③年龄或是季节的影响,通常过了中年以后的人或是北方寒冷的秋冬季节容易爆发流感感染等引起慢阻肺的发生。④社会生活环境空气质量受污染,居住环境拥挤,营养不良等引起的慢阻肺。⑤也有遗传因素的影响。
中医学中诊断的肺胀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的诊断依据是患者有较长时间的慢性咳嗽症状,再有就是患者有很明显的中医学中所讲的咳喘痰肿的症状,即长期反反复复的发作,并且久治不愈的咳嗽;咳嗽时气短难续,呼出的气多吸的气少,并伴有喘症表现;痰就是咳喘时痰多不断且有痰鸣;“肿”指的是胸部胀满,四肢及面对有浮肿的迹象。
二、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型辨证论治
1、寒痰壅肺证:主要表现症状:咳嗽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如果劳动时症状会加重,胸部觉得憋胀又闷气。咳嗽出的痰较稀呈白色,食欲减退,身体疲乏无力总害怕冷,头痛鼻塞,没有汗,观其舌苔较薄又较腻,脉弦端直以长,就像按在琴弦上,有时脉来的又很紧张,像牵绳转索一样。治疗方法要暖肺除痰,止咳平喘。药方可选小青龙汤加减。药物组成有:麻黄、白芍、半夏、桂枝、五味子各12克,干姜和细辛各6克,甘草3克,加水煎煮,每日一剂,取药汁共计300毫升,分三次口服,每次服用100毫升即可。
2、热痰壅肺证:主要表现症状:咳嗽呼吸急促,气短又不均匀,脸色呈暗紫色;咳嗽的痰颜色较黄又比较粘稠,很难咳出;大便比较干,排便不太顺利,排尿颜色较黄,尿道有灼热感;常口唇发干,观其舌头颜色较红,舌苔比较黄又很黏腻;脉弦数或呈滑数状。治疗方法要清肺化痰,宣肺平喘。药方可选清金化痰汤和千金苇茎汤加减。药物组成有:桑白皮和瓜萎各15克,黄芩、桔梗、知母、浙贝母、苇茎、栀子各10克,甘草5克,加水煎煮,每日一剂,取药汁共计300毫升,分三次口服,每次服用100毫升即可。
3、痰蒙神窍证:主要表现症状: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楚,答非所问;总是无缘故的烦躁,表情淡漠;爱睡觉,总是昏迷状或是肢体抽搐;咳嗽时呼吸急促,痰液不易咳出;观其舌头颜色呈暗红或是有些发紫,舌苔呈白腻状或是黄腻状,脉像呈细滑数。治疗方法要祛痰开窍,除风活血。药方可选羚角钩藤汤合涤痰汤加减。药物组成有:羚羊角粉0.6克冲入汤饮中,双钩藤、茯神、淡竹茹各15克,川贝母、清半夏、生枳实、白僵蚕各10克,橘络和生甘草各6克,胆南星8克,杭菊花12克后放,石菖蒲10克后放,加水一起煎服,两剂药,每天服用一剂,分两次温水服下。
4、肺肾两虚证:主要表现症状:呼吸困难,气喘,接不上气,甚至需要张口抬肩来帮助呼吸,病人不能平躺,活动一下呼吸情况就加重;常咳嗽,痰液较白又较稀,咳痰困难;有胸闷气短心悸等症,常出汗;观其舌头颜色较淡暗,舌苔较薄又白,脉象上沉细数。治疗方法要温补肺肾,吸收空气帮助平喘。药方可选补肺汤合参蛤散。药物组成有:紫菀和黄芪各20克,人参和五味子各15克,熟地和桑白皮各10克,加水煎服,每日一剂,用蛤蚧粉3克冲服下去。
5、脾肾阳虚证:主要表现症状:面部以及肢体浮肿,心悸喘咳,胃部饱胀,满闷不适,食欲变差;腰膝酸软,看着总感觉发冷畏寒;大便溏稀,小便次数与尿量比较多,质地清晰;口唇颜色呈暗紫色,舌苔白腻,脉象沉细。治疗方法要暖肾健脾,化饮利水。药方可选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物组成有:制附子、茯苓、生姜、白芍各15克,生白术10克。猪苓8克,桂枝5克,煎水煎服,量剂量。
三、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期辨证论治
1、急性发作期:①痰热蕴肺证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②肺寒痰饮兼肺肾气虚证可选用小青龙汤加减;③痰瘀肺热兼皮痹证可选用瓜萎薤白半夏汤;④痰瘀肺热兼心阳欲脱证可选用参附龙牡汤加味;④痰瘀肺热兼脾肾阳虚证可使用黄芪、党参、巴戟天、桑白皮、桃仁、丹参等;⑤痰瘀肺热兼痰蒙心窍证可选用羚羊角粉、郁金、远志、竹沥、石菖蒲、川贝母等。⑥⑦⑧
2、迁延期:①正虚邪恋,阴气两虚证可选用太子参、沙参、海蛤壳、贝母、紫菀、炙麻黄、桑白皮、当归、花粉等;②脾肺双虚,痰湿内蕴证可选用黄芪、茯苓、苍术、白术、党参、半夏、杏仁、苏子、薏苡仁、甘草等。
3、稳定期:①脾肾肺气虚证可选用补肺汤合二陈汤合肾气丸化载;②肺肾阴虚证可选用百合固金汤合六味地黄丸化载。
4、缓解期:可选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利用穴位贴敷的疗法进行治疗,主要穴位有肺俞、膈俞、心俞、肾俞等。口服中成药有金水宝胶囊,固本咳喘胶囊,桂龙咳喘胶囊等。也可针灸拔罐,气功推拿,食疗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