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用于延长肾衰竭患者生存期的最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透析机将血液引出体外过滤,去除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后,再回到体内。血液透析可以代行肾脏部分排泄功能,延长患者生命,但无法完全替代肾脏,仅能清除部分小分子物质,还会使机体流失大量营养物质,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有数据显示,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后死亡的最大原因往往是营养不良引起的各类并发症。为了缓解患者营养流失的情况,一般护理人员会为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指导,提倡多补充热量和蛋白质,减少磷的摄入,强调控制水分摄入,有数据统计,我国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可见提升饮食指导水平,缓解血液透析带来的负面影响迫在眉睫。鉴于此,此次研究选取本院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组分别接受常规饮食护理指导和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40例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分为两组,正面为对照组,背面为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有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1~62岁,平均年龄(52.6±4.95)岁,透析治疗5~16个月,平均(9.8±3.38)个月;观察组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42~61岁,平均年龄(53±5.18)岁,透析治疗6~14个月,平均(9.7±3.8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研究的价值。
纳入标准:(1)符合《内经学(第9版)》中的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2)经检查患者各项指标符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透析时间大于5个月(包含5个月),每周稳定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长4小时;(4)能够正常与人沟通交流,会操作智能手机;(5)临床资料完整;(6)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其他消化道疾病或进食障碍者;(2)恶性肿瘤患者;(3)一年内进行过大型手术的患者;(4)有严重残疾患者;(5)多脏器功能不全者;(6)有既往精神病史或难以交流者;(7)研究中途因各种原因导致透析时间不规律、不充足者;
剔除标准:(1)参与研究中病情因任何原因恶化者;(2)因任何原因死亡患者;(3)因任何原因主动退出研究者;(4)因任何原因失访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护理指导:在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叮嘱患者平时控制饮水,多吃优质蛋白食物(鸡、鸭、鱼等白肉)、低磷蔬菜,少吃含油量高的煎炸食品、豆制品和腌制食品,每次透析治疗结束后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饮食护理宣传手册,指导计划为期一年。
观察组采用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具体指导内容如下:①个体化营养评估:记录并评估患者的个人营养情况、体重、饮食偏好、每日饮水量、生活作息,完善患者临床资料,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与本人和家属沟通,纠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②个体化健康宣导:护理人员和患者互相添加联系方式,建立微信或QQ群进行院外延伸管理,让患者定期反馈饮食内容,并定时发布血液透析和营养学的相关文章、视频链接,劝说患者查阅学习,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知识科普小课堂,对于知识水平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沟通,确保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和饮食控制的相关知识。③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包括患者的每日饮食搭配和饮水限制,以某患者的一日计划为例:a.主食:200~250g/d,为米饭为主,少吃或不吃多种谷物混合的杂粮食品;b.优质蛋白(肉类):1.2~1.5g/kg,以脂肪较少的牛肉、鸡肉、鸭肉、鱼肉、猪肉、河虾为主,不吃动物内脏;c.蔬果:350g/d,以菠菜、白菜、豆芽、黄瓜、苹果、草莓为主,不吃香蕉、芒果、橘子等水果;d.每日饮水量:1200ml/d,包含服药时的饮水,少喝牛奶、豆浆(每日不超过250ml),不喝果汁等其他各类饮料。④个体化饮食注意事项:a.菜式尽量用蒸煮的方式烹饪,若菜肉需要翻炒的,需先水煮再使用少量植物油炒;b.如果患者胃口不佳,可在烹饪过程中添加香菜、葱、蒜、胡椒、花椒等香料,促进食欲,但要避免添加过多的盐、酱油、味精或其他含盐量高的调制酱料;c.不吃腌制品和火锅、烧烤、煎炸等食物,最大限度减少口渴感;d.对55岁以上消化能力下降的患者提倡少吃多餐。⑤饮食计划灵活性:患者接受指导期间,每3个月通过MQSGA评分和采血检测钙磷含量的方式评定营养水平和钙磷代谢能力,根据个人状况灵活优化调整饮食护理计划。
1.3观察指标
(1)营养状况: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综合性营养评估法(MQSGA)于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具体评估条目有7个,分别为体重减轻程度、饮食摄入程度、胃肠道状况、生理功能状况、是否有透析并发症、皮下脂肪是否减少和肌肉是否消瘦,条目分值采取5分制,1分为“无变化”,5分为“非常严重”,积分总和为最终得分,范围为7~35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营养不良状况越严重,反之得分越低患者营养状况越趋于正常。分值7~10分为营养状况正常,11~20分为轻度营养不良,21~35分为重度营养不良。(2)钙磷代谢状况:为患者早晨空腹采静脉血5ml,通过酶法测定血钙和血磷含量,血钙正常值为2.25~2.75mmol/L,血磷正常值为0.74~1.39mmol/L。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x̄±s),x2检验计数资料(%),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经对比后发现,两组患者受到饮食护理指导前,营养状况MQSG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受到饮食护理指导后两组评分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营养状况MQSG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QSGA评分比较(x̄±s,分)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bP<0.05。
2.2两组患者血钙、磷含量比较
两组患者受到饮食护理指导前,血钙、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受到饮食护理指导后两组血钙含量均有上升,血磷含量均有下降(P<0.05),而观察组的血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磷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钙、血磷含量比较(x̄±s,mmol/L)
注:组内饮食护理指导前后比较,b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呈现老龄化倾向,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的负面影响,肾病患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也随之增多。长期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普遍出现了各种程度的营养不良现象,加之患者体内毒素代谢效率低,食欲衰退,睡眠障碍频发,患各类型并发症的风险会随着透析年限上升,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饮食护理是缓解营养不良现象的重要方式,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分别评估了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使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都能清晰掌握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再通过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偏好分析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变化,让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发展更有预见性,为患者制定的饮食计划也更有针对性。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要求计划的制定者知晓患者的个人偏好,所以制定的计划也更能满足患者的偏好与需求,缓解了血液透析带来的持续食欲缺乏问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饮食积极性。饮食计划中明确告知患者每日摄入营养的具体数值,根据其学历和年龄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促使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护理人员所讲内容,降低其理解难度,有助于患者了解各类营养物质的具体补充方式并按量摄取,有效纠正了中老年人常见的“医生提倡就猛吃,建议减量就不吃”思想及行为,提升医嘱执行率。患者每日反馈饮食内容,每三个月定期做一次MQSGA评估和钙磷检测,能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中的问题,或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灵活地做出相应调整,最大程度保证了患者日常饮食符合个人所需。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的营养评估得分(9.05±2.9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10.13±5.1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下,患者对量身定做的饮食计划接受度较高,积极执行后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提升了指导效率,显著解决了常规饮食护理指导中单一为患者灌输知识导致指导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问题。
4结束语
综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医嘱执行率,提高护理指导效率,改善患者体内营养状况,缓解钙磷代谢异常,有益于延长肾衰竭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秦启发,李金梅,王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8):49-52,60.
[2]葛永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11.
[3]程小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21(8):747-749.
[4]陆银凤,颜梅芳,仇何芬,等.尿毒症血液透析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发胃肠反应及营养不良的因素[J].西部医学,2020,32(5):712-716,721.
[5]马月.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医护人员对其营养管理知信行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9.
[6]张宁,朴红兰,徐敏玲,等.个体化营养护理指导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12):2492-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