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患儿应用粪便微生物检验效果分析
王霞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霞,. 腹泻患儿应用粪便微生物检验效果分析[J]. 生物学报,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023.
摘要:
目的:探讨粪便微生物检验在腹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粪便微生物检验及药敏试验,指定本院医学实验室同一名具有高年资、高职称的临床检验医师完成相关操作。记录32例腹泻患儿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以32例腹泻患儿中所占比例较高的2种病原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32例腹泻患儿粪便样本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32株,其中沙门氏菌(31.25%)、志贺菌(31.25%)所占比例均较高,数据对比P<0.05;32例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比例较高的沙门氏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均为100.00%),志贺菌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敏感性较高(均为100.00%),数据对比P<0.05。结论:腹泻患儿粪便中主要病原微生物为沙门氏菌、志贺菌等,药敏试验显示其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等抗感染药物敏感性较高,在实际治疗工作中应首选上述药物实施抗感染治疗。
关键词: 腹泻;小儿;粪便;微生物检验;药敏试验
DOI:10.12721/ccn.2025.157023
基金资助:

腹泻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儿科疾病之一,致病菌感染是导致小儿腹泻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后患儿将表现出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尽早明确腹泻病情并予以积极的对症治疗是保障其疗效及预后的关键[1]。但应注意由于不同腹泻患儿间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因此及时明确不同腹泻患儿致病菌及药敏试验情况对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保障患儿疗效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2]。基于此,本文将以我院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粪便微生物检验在腹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利于为今后临床医生在诊治腹泻患儿过程中合理取舍辅助检验项目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现将研究情况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2例腹泻患儿中男:女=17:15,年龄:范围7个月-7岁、平均(3.51±0.64)岁,病程:范围1-7d、平均(4.38±0.26)d。

纳入标准:(1)就诊时以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为主诉症状,其他伴发症状还宝发热、腹痛、呕吐等,符合《儿科学(第8版)》中关于细菌性腹泻临床诊断标准;(2)临床病历资料完整;(3)患儿意识清醒;(4)家属能够配合患儿完成粪便微生物检验;(5)患儿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6)家属在研究前以独立、自愿、记名等原则签署由本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制定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非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腹泻(如药物所致腹泻);(2)合并肾、肝等机体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功能不全);(3)合并恶性肿瘤;(4)合并先天性疾病;(5)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6)家属无法配合患儿完成粪便微生物检验;(7)临床病历资料不全;(8)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9)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检验方法

32例腹泻患儿均接受粪便微生物检验及药敏试验,指定本院医学实验室同一名具有高年资、高职称的临床检验医师完成相关操作。具体如下:(1)样本采集:利用一次性无菌取样管采集待检患儿3ml粪便作为检验样本,粪便样本采集完成后需在60min内送至医学实验室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2)仪器与试剂:培养基具体包括沙保弱氯霉素培养基、麦康凯、SS琼脂、碱性蛋白冻水,玉米Tween80琼脂等,细菌鉴定仪及配套药敏检测卡由山东鑫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3)病原微生物检验:大肠埃希菌、霍乱菌、志贺菌、沙门菌等由玻片凝集法/血清学检验;(4)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选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注:粪便病原微生物检验过程需严格遵循《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相关规定)

1.2.2观察指标

(1)病原微生物:记录32例腹泻患儿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2)药物敏感性:以32例腹泻患儿中所占比例较高的2种病原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药敏试验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各类数据表示方式及检验方式如下:(1)计量资料:(x̄±s)、t检验;(2)计数资料:[n(%)]、X2或Fisher精确检验。数据处理选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版本号:SPSS.26),显示结果为P<0.05,说明组间/组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原微生物检验情况

32例腹泻患儿均顺利完成粪便病原微生物检验,共检出病原微生物32株。经分析可知沙门氏菌(31.25%)、志贺菌(31.25%)所占比例均较高,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32例腹泻患儿粪便中病原微生物检验情况分析

截图1742523764.png

注:*其他病原微生物所占比例与之对比P<0.05。

2.2药敏试验情况

进一步分析32例腹泻患儿临床资料可知,其粪便中检出比例较高的沙门氏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均为100.00%),志贺菌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敏感性较高(均为100.00%),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   32例腹泻患儿粪便病原微生物中沙门氏菌、志贺菌药敏试验情况分析[n(%)]

截图1742523773.png

注:★其他药敏试验结果所占比例与之对比P<0.05。

3讨论

腹泻是导致患儿机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若患儿发病后未获得及时治疗将具有一定的死亡风险。因此提示,早诊断、早治疗对确保腹泻患儿疗效及预后至关重要。但应注意的是,可致小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若临床医生仅凭借既往经验结合患儿临床表现盲目选用抗感染药物,势必无法保障其临床用药有效性、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饮食结构调整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小儿腹泻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加之现阶段临床抗生素滥用情况仍较为严重,因此人们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家属对小儿腹泻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有效性、安全性关注度随之提高。由上述可知,针对腹泻患儿积极予以病原微生物检验及药敏试验,有利于临床医生及时明确导致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及其药物敏感情况,从而选择敏感性高的抗感染药物,使患儿用药后尽快阻碍/延缓腹泻病情进展,同时在改善抗生素滥用情况、降低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分析可知32例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比例较高的沙门氏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志贺菌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敏感性较高,此结论与孙春涛[5]等人研究结果相符。因此提示,虽然由于个体差异导致不同腹泻患儿或存在并不相同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但在接诊腹泻患儿后若其病情具有急、危、重症等特点,由于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过程所需时间较长,若仅凭其检验结果得出后方才用药或贻误患儿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临床医生可根据既往此类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情况及其药敏试验结果首选亚胺培南(硫霉素类广谱抗菌药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多种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优)、复方新诺明(由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前者能够对二氢叶酸还原酶实现选择性抑制,后者可通过对二氢叶酸合成酶进行有效抑制从而达到干扰叶酸合成的作用,二者联用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抗菌效果,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及降低耐药性)等抗感染药物,待患儿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得出后方可根据其具体情况适时、适当调整抗感染药物使用方案。

综上所述,腹泻患儿粪便中主要病原微生物为沙门氏菌、志贺菌等,药敏试验显示其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等抗感染药物敏感性较高,在实际治疗工作中应首选上述药物实施抗感染治疗,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湃,谢芳莘,刘炳旭,等.2017年天津市10岁以下儿童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J].山东医药,2018,58(39):74-76.

[2]俞国燕.病原微生物检测联合药敏试验对细菌性腹泻患儿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11):129-13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