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不同的微生物检查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中的检查效果
叶碧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叶碧,. 观察不同的微生物检查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中的检查效果[J]. 生物学报,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024.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的微生物检查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中的检查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确诊的10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均收治于2022年02月-2023年01月,随机分成观察A组(n=50,以培养法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B组(n=50,以凝集法进行微生物检验),对两组阴道内念珠菌检出阳性率、微生物检验培养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A组检出40例阳性,10例阴性;观察B组检出38例阳性,12例阴性,两组阴道念珠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0.00%、76.00%,X2=0.233,P=0.229>0.05。观察A组微生物检验培养时间为(7.23±0.65)d,观察B组为(1.06±0.09)d,t=66.486,P=0.001<0.05。结论:为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应用凝集法和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相当,但前者在培养时间方面相对更有应用优势,因此,建议临床可将凝集法作为初筛方案,最终联合培养法确诊,这样更能够将检验准确率提高,为临床治疗、诊断疾病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 微生物检查;培养法;凝集法;妇科;炎症感染
DOI:10.12721/ccn.2025.157024
基金资助:

临床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类型之一即妇科炎症感染,具体是指女性患者的生殖器官由于遭受多种致病菌侵害,导致生殖道内过度滋生微生物,破坏原有菌群的平衡,引发感染,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相关疾病,比如阴道炎、外阴炎、盆腔炎等[1]。该类病症多以生殖器异味、瘙痒、疼痛、尿急、尿频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病情易反复,彻底治愈难度较高等特点,可对女性生理、心理健康均产生严重影响,且可明显降低其生活质量[2]。若未及时为患者对症治疗,还可能使妇科炎症感染发展成为妇科病,进一步危害到患者身心健康。引发妇科炎症感染的主要原因为阴道念珠菌,临床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为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并在确诊后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整体的治疗向,并使预后明显改善[3]。现阶段,临床主要采取对患者阴道内壁分泌物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检验的方案诊断病情,镜检法、凝集法、胺试验以及培养法等均具有较高的应用率,其中又以凝集法和培养法应用率更高,更受临床与患者青睐[4]。基于此,本次我院随机选取2022.02-2023.01的10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旨在比较不同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02月-2023年01月的收治于我院的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共10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纳入标准:(1)与临床诊断妇科炎症感染标准相符,已确诊;(2)年龄介于18-60岁的女性;(3)性生活史明确;(4)入组前30d内未接受过任何抗生素药物治疗;(5)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2)恶性肿瘤;(3)其他妇科疾病;(4)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5)中途退出。观察A组:50例,年龄23-54岁,平均(38.75±3.19)岁;婚姻状况:已婚37例,未婚13例;感染类型:阴道炎感染15例,附件炎感染17例,盆腔炎感染18例。观察B组也有50例,年龄22-55岁,均值为(39.04±3.36)岁;其中未婚患者14例,已婚患者36例;该组包括盆腔炎感染患者19例,附件炎感染患者18例,阴道炎感染患者13例。两组一般资料(P>0.05),可进行对照研究。

1.2方法

100例患者均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样本采集。采集开始前,指导患者仰卧位,以无菌棉拭子获取检验样本,并在采集后立刻将无菌棉试子送检,在120min内完成接种。为患者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各项操作都必须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和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并尽可能将各种可能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因素消除,最大程度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观察A组通过培养法检验,培养基需使用念珠菌显色,培养样本,并按照检测结果对阴性或阳性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阳性,需放置于培养平板上,并尽快接种持续培养,最后判定阳性结果。观察B组通过凝集法检验,试剂盒使用念珠菌快速凝集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并参考说明书标准对阳性结果进行判定。阳性为样本显示紫色凝集颗粒,阴性则相反。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阴道内念珠菌检出阳性率。(2)记录两组微生物检验培养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使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阴道内念珠菌检出阳性率

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阴道内念珠菌检出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阴道内念珠菌检出阳性率(n,%)


1.png


2.2微生物检验培养时间

相较观察B组,观察A组微生物检验培养时间明显更短(P<0.05)。如表2所示:

表2 微生物检验培养时间(d,x̄±s)


2.png


3、讨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习惯随之改变,女性在生活以及工作方面的压力也日渐提高,这使得妇科炎症感染发病率也缓慢上升[5]。妇科炎症感染可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若不及时采取相关方案对症治疗,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很可能使患者进展为更严重的妇科病[6]

念珠菌是常见的真菌类型之一,也是引起妇科炎症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同时该菌也可引起机体其他部位真菌性感染,比如口腔、肠道、皮肤、黏膜等[7]。念珠菌形态一般表现为卵圆形,有芽孢和假菌丝,其中细胞发芽伸长可形成假菌丝。此菌并不具备较好的抗热能力,一般在温度低于 60℃时,即可于60min内死亡。念珠菌在真菌中的条件致病菌中属于最常见的一种,多寄生于人体的口腔、皮肤、肠黏膜以及阴道中[8]。当人体抵抗能力下降或是微生态环境出现紊乱时,即可提升念珠菌感染风险。该菌不仅会引发皮肤黏膜浅层感染,也可能导致全身系统性感染疾病。不同感染位置可引发不同的疾病,当患者阴道发生念珠菌感染时,就会引起妇科炎症疾病,比如阴道炎等。临床治疗此类疾病首选抗生素疗法,但伴随应用抗生素的频率和剂量逐步增加,以及抗生素滥用情况的出现,很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对患者治疗效果不利[9]

有效治疗妇科炎症感染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对患者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其中微生物检验技术应用率极高,可发挥较好的治疗和诊断效果,在妇科炎症感染中意义重大[10]。检验科工作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念珠菌临床检验时,要保证检测结果符合患者实际情况,并参考其具体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有效判断,同时严格按照标本检验操作规范与采集原则,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11]。通过准确、合理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并结合科学化的临床分析,可以大幅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利用率,帮助医生做出更加详细、准确的诊断,并参考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并实施对症治疗方案[12]。以往临床在检测念珠菌时,多选用传统方法,虽然具有费用较低、操作简单等应用优势,但鉴定时间和培养时间均较长,且无法取得比较理想的特异性,检测准确性也不高[13]。本次我院分别选用凝集法和培养法为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结果两组阴道念珠菌检出阳性率差异不大,但凝集法培养时间明显更短,提示这两种检测方法检测价值相当,均可发挥较好的效果,其中凝集法检测速度更快。

在病原体检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即培养法,可将检测率有效提高,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确定念珠菌所属的具体菌种,且不会妨碍相关的药敏试验[14]。正因如此,临床一般将培养法作为当前诊断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是受到该法检测时间较长因素限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早期的病情治疗和诊断,加上培养法相对而言需要花费较高的医疗费用,也可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不利于疾病早期治疗[15]。凝集法在阴道内念珠菌检测方法中相对较新,能够利用念珠菌抗体特性,并通过快速凝集测试法,凝集念珠菌,然后利用肉眼判断检验结果[16]。该法应用优势主要包括简单、快速等,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不能开展相关的药敏试验,难以确定念珠菌所属菌种等[17]。然而,如果将该法作为初步筛查微生物的首选方案,则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应用价值,在实际的临床检验中联合应用这两种方法,还能够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使检测准确率大幅度提高[18]。在现代医疗发展进程中,对生物学技术进行有效分析前景广阔,而将分子分型技术应用于妇科炎症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也逐渐得到更多学着点关注和支持。比如,目前临床已经逐步开始应用新型随机多态DNA指纹技术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等技术,起到了较大的价值。将分子分型技术引入微生物检验中,可以显著提高病原菌检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同时有效控制病原菌,及时抑制病原菌传播。将微生物检验方案应用于妇科炎症感染中,按照相关规范标准以及试剂盒说明书严格进行操作,尽可能消除和避免各种可能会对检验过程产生影响的因素,能够为疾病的治疗、诊断提供可靠依据[19]

综上所述,凝集法、培养法等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中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应用价值不言而喻,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参考文献

[1]王瑞文.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与临床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18(01):106-108.

[2]杨献明.妇科炎症感染中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检测效果的对比分析[J].现代养生,2021,21(20):17-18.

[3]银代媛,王仁燕.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与临床观察[J].智慧健康,2021,07(27):10-12.

[4]黄尚宝.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用于妇科炎症感染的检验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2):147-148.

[5]康玲燕.不同微生物测定方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检验的效果比较分析[J].甘肃科技,2021,37(03):108-109-98.

[6]胡晨.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真菌感染患者检验中的临床有效性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21):3636-3638.

[7]谢印容.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7):173-175.

[8]费海霞.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与临床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20,07(19):16-22.

[9]黎世贵,李素芳,陈丽玲.宫颈炎症感染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及其对并发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性科学,2020,29(06):43-46.

[10]陈育涵.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与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4):104-105.

[11]孙艳霞.探讨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以及临床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20,07(08):95-96.

[12]刘政军.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及全自动分析仪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05):155-157.

[13]张磊,潘思英,杨庭显,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特点、危险因素分析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0,15(02):207-209-213.

[14]李艳梅.微生物检验应用于妇科炎症性疾病诊断方面的价值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20,07(05):133-141.

[15]张玉娟,别川定.妇科念珠菌感染3种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观察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1):118-120.

[16]刘海燕,刘婷.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与临床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20,09(01):134-135.

[17]霍楠,唐媛.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验效果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01(05):3.

[18]陈秀海,陈利军.妇科炎症感染运用不同微生物检验法的检验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9,06(11):63-6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