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奋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奋军,. 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生物学报,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027.
摘要:
目的:分析控制医院感染中应用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80例,以组间均衡分配法分成对照组和分析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分析组接受微生物检验,对比应用效果。结果:经比较实验结果,分析组的感染程度、感染控制情况、感染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建议大力推广。
关键词: 控制医院感染;微生物检验;临床价值
DOI:10.12721/ccn.2025.157027
基金资助:

医院感染控制在医院的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有效地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达到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必须加强和改进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1]。结合目前我国医院感染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依据现行《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规,在实际工作中,要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和质量,必须重视技术手段的运用。通过对临床工作的总结,许多学者认为,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本文以2022年3月-2023年2月期间住院的80名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院感染防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实验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于 2022年3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80例,以组间均衡分配法分成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40例。分析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2岁,平均(40.4±7.9)岁;病程1-12天,平均(6.1±0.9)天;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64岁,平均(41.3±1.5)岁;病程2-13天,平均(7.2±1.1)天。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本试验中,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感染控制措施,40名实验组在采用常规的感染控制措施基础上,加用了微生物检测技术,加强了对医院感染发生的控制。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健全的消毒体系,在医院,要做到有效的控制感染,必须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每日的消毒,并保证员工在工作期间不能戴戒指,保持衣服的清洁和整洁;进一步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强化对低度、中度和重度危险品的处置;同时,对于医疗仪器、导管、注射器、穿刺针以及其它外科手术设备,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②加强对手的卫生管理。员工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流程,包括与患者的接触、换药、隔离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的消毒;在平时的医疗工作中,要戴上口罩,穿上隔离衣,戴上消毒手套。另外,要注意卫生,定时清理,适当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病房的卫生和安全。③对探亲时间进行适当的管理。尽量减少患者家属探望患者的时间,以减少交叉感染;同时要求家属在探视前、后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病人与患者家属长期接触,避免触摸伤口。另外,如果是 ICU,因为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等形式进行探视,以防止感染。通过微生物检验控制院内感染:采用微生物检验的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存在感染的病人采集相应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对细菌所存在物表或者环境的检测,采用荧光探测仪对治疗台面及病人所处环境进行微生物检测,然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采样并及时送检,微生物室对细菌的种类及耐药性通过细菌培养进行观察和分析,根据相应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对相应的感染病人进行有正对性的抗菌治疗,并对空气、医疗用品、医疗设备等进行及时科学消毒,对被污染的物品进行合理的处理。另外,在易感人群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1.3观察指标

(1)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提出的有关要求,对两组的院内感染程度进行评估确定。轻度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中度感染:临床表现比较重,对患者的部分生活行为造成了影响;重度感染;患者出现相对严重的临床表现,并显著影响其日常生活。(2)观察分析两组的感染控制状况,患者治疗后,通过病原学诊断,提示其体内没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即为显效;通过病原学诊断,提示患者体内有较少病原微生物,即为有效;存在比较显著的临床症状,且通过病原学诊断已经证实,即为感染。统计两组的感染控制率,控制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记录对比两组的感染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4)通过本院自拟的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并指导其填写,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SPSS19.0处理数据,(±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感染程度对比

分析组的感染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感染程度的比较[n,%]

1.png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分析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满意度的比较[n,%]

2.png

2.3两组感染控制情况对比

分析组的感染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3:

表3两组感染控制情况的比较[n,%]

3.png

2.4两组感染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分析组的感染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4:

表4两组感染控制时间及住院时的比较[n(x̄±s)]

4.png

3讨论

①从医院角度来看,患者的病情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的病症,采用的药物和方法也是不一样的[2]。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侵袭性的检测和治疗手段大量增加,以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得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每年都在增加。要想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就必须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3],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必须引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医院员工的高度重视,才能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工作。②就医疗单位而言,应制订相应的规范,强化医院感染管理。③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的感染管理控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表明,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方面,运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手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了有力的管理依据,使感控医生能够针对病人的不同感染情况,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另一方面,感染人群的科学抗感染治疗和微生物检验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根据感染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运用是非常有意义的[4]

医院感染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是发病率很高的传染病,在医院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时,微生物检验结果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可依据检测结果,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感控医生针对病人的不同感染情况,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医院的感染工作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了临床治疗及护理等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预防与控制措施。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抗生素如运用不当,会造成大量细菌出现耐药性,所以,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应该依据微生物检验结果使用。只有明确感染的来源,感染的途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耐药性,才能更好治疗感染病人及加强院内人员自身的防护,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护易感人群,使得医院感染的发生得以有效地控制。目前临床分离细菌,以细菌培养为主,血清学分型为辅[5]。其中细菌培养法具有耗时较长、需要一定设备等缺点,但能检出致病菌或其他致病因子,并对致病菌的治疗及感染控制措施制定有精准指导意义。医院内环境复杂,各种污染容易发生,院内人员、物品等均和患者联系紧密,他们极有可能带有细菌而导致感染,这都为医院感染提供了条件,所以说预防医院感染非常重要,没走进病房,工作人员应进行消毒,最大限度地减少和病原菌接触,从而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医疗设备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治疗期间,侵袭性诊疗可使患者皮肤及黏膜受到不同程度损害,致使细菌被仪器带入体内,引起医院感染,因此医疗设备需定期消毒,去除病原菌。目前我国对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方法比较多,但是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而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灭菌不彻底等,这就给医院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医院的细菌非常多,这类细菌易滋生于潮湿环境,能长久存活,经传播途径传染给患者,引起医院感染,加强微生物监测细菌势在必行,以达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6]。故对有感染症状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或者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可先经过微生物检验,检出感染的细菌,然后有针对性地予以处理,使医院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另外,工作人员还应该了解一些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性情况,从而做到合理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降低医院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微生物检验在监测病原微生物种类、了解其耐药性及感控医生制定干预措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分析感染的原因,对医院感染的诊断、干预措施的制定、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1)通过微生物检验,及时准确地做出病原学诊断,指导各科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达到防治医院感染的目的[7]。(2)对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监控。大量、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医院感染的防治难度,应用微生物检验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根据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可降低抗生素的耐药性,提高疗效。(3)对消毒、灭菌的监控。运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医疗器械、环境的消毒灭菌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从根本上遏制了医院的感染。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患者因素、耐药菌株的增多、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介入性诊断技术的不断推广,使得医院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8]。①在此项试验中,对分析组患者,在常规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基础上,还采用了微生物检验技术,而对照组只采用了常规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本研究表明,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9]。②在感染的严重性上,分析组比对照组轻;同时,这也证明了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同时也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严重性。③在患者对感染管理工作满意度上,分析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满意度[10]

结论: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建议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小玲,徐正军.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对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分析[J].名医,2022,(17):180-182.

[2]殷红玉.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的效果探究[J].甘肃科技,2022,38(3):103-105.

[3]张玲玲.临床微生物检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探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3):61-63+76.

[4]于子洛.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2):208-210.

[5]周安宇.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17):51-52.

[6]张江.医院感染检测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应用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21,27(16):160-162.

[7]喻艳,邢媛,哈小琴,高保东.微生物检验对临床感染控制效果的Meta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21,42(1):20-24.

[8]林仁贵,谢琳峰.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价值及合理用药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23):180-182+211.

[9]黄小玲,叶青,李晓君,李冉.微生物检验控制医院感染的临床有效性[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2):184-185.

[10]王文志.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6):112-11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