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技术,其治疗的重心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临床对于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可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用于治疗各种心理、生理疾病及神经官能症,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高血压等;还可以用来辅助神经系统受损后的康复,如脑梗死、偏瘫、脊髓损伤、肌肉萎缩等的后期康复训练;另外生物反馈也能由于缓解各种压力,如因职业压力大而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帮助运动员等恢复到最佳训练或比赛状态。本文对生物反馈技术的主要分型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期对其后期的发展应用提供更全面的理论资料。
一、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原理
生物反馈技术是一种将受试者的心理、生理信号进行转化,使机体可以感知到这种信号,从而了解并控制身体各项功能的技术。生物反馈技术是基于身心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理论,借助外部的其他仪器帮助受试者完成其身心之间复杂的反馈,使其能够控制自身的生理活动,让它逐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目的。生物反馈技术在应用中应该包括一名受试者(患者),一名治疗人员以及相应的仪器。具体操作是将受试者与检测仪器相连,将检测到的一系列生理指标如心率、呼吸、血压等反馈给受试者。之后引导受试者进行心理应激反应的测试或简单的放松运动,使其能够识别在机体放松或紧张大环境下不同的生理状态。最后由治疗师对受试者进行系统的生物反馈技术训练,帮助其调节并控制自身的生理状态。
二、生物反馈技术的分类
基于生物反馈技术的治疗方式具有多样性,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其治疗方式可从生理学角度进行分类,分别为作用于神经肌肉系统、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和作用于呼吸系统的生物反馈。其中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物反馈技术还可细分为脑电、肌电以及实施超声成像;心血管系统的生物反馈则包括血压、体表温度、心率及其变化反馈;呼吸系统的生物反馈则包括传送呼吸信号等,可以用来训练特别的呼吸方式。
三、生物反馈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用于神经肌肉系统
1.脑电生物反馈
脑电生物反馈也可以称为神经反馈,是将患者的脑电波的活动特点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转换。以听觉或视觉等形式反馈给患者本人,之后对其出现问题的波段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脑电生物反馈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目前已被用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等情绪障碍以及抽动、癫痫、脑神经损伤后遗症等神经类疾病。有临床研究发现,相对与传统的药物治疗及心理咨询,脑电生物反馈中的认知及放松疗法对于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同样有效,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应激水平,减轻其焦虑症状。其原理是通过放松肌肉,强化脑电波中的α波来减轻患者全身肌肉紧张状态,缓解其焦虑。目前临床对于肌肉放松疗法治疗焦虑症患者的实用性已经得到证明,在临床中将生物反馈技术与药物治疗的方法结合起来,其治疗效果要优于单一的药物治疗。而且经过治疗后,焦虑患者的α波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后期面对应激时的心率也有所减慢,使焦虑的症状明显减少。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焦虑症的另一优点是可以减少患者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防止其出现药物依赖现象,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同样是情绪障碍,脑电生物反馈对抑郁症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另外,脑电生物反馈可以激活机体部分为使用的神经,将其用来代替已经受损的神经,对于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肌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是利用表面电极检测骨骼肌肉活动中的改变,将肌肉中肌电信号转变为视觉与听觉信号反馈给使用者,通过建立新的反馈系统对肌肉进行重复训练,可以用于增强虚弱或麻痹肌肉的活动,或用于减轻痉挛性麻痹患者的麻痹,有助于神经肌肉及神经性的康复,是使用最广泛并且报道最多的生物反馈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可用于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有研究表明,将肌电反馈技术用于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功能障碍治疗中,治疗后患儿的站立与步行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1]。肌电反馈还可以促进韧带重建,有助于患者股四头肌的恢复,效果要优于电刺激。电刺激结合肌电反馈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肌肉受损患者的行走能力,使患者感受到肌肉力量的增强。另有报道称肌电反馈可以改善偏瘫患者的步态、肌力、活动限度并促进其运动能力的恢复[2],还可以改善各种神经肌肉失调造成的并发症,如排便困难等。大量研究证明,肌电生物反馈神经肌肉训练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的效果。
3.实时超声成像生物反馈
实时超声成像生物反馈的作用机理是向患者的身体发射短脉冲的超声波,然后根据波段从其机体表面反馈出的信号生成内部组织的详细结构成像,使患者及治疗人员可以清晰的看到肌肉的性状及变化,从而接受到有关肌肉活动的视觉反馈,有助于治疗人员结合患者的个人特色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及训练计划。该技术可用在各种康复治疗中,如促进骨盆底肌肉的激活,治疗大小便失禁、肌性盆底痛等。有研究表明,将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结合起来治疗产后妇女盆底肌松弛、小便失禁具有显著的效果[3]。
(二)用于心血管系统
早期常用的心血管系统生物反馈是血压及体表温度反馈,通过临床不断研究发现,目前常用技术转变为实时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反馈。其中实时心率反馈是让患者使用便于携带的心率监护仪等装置,以方便随时了解自身的心率变化并进行控制。在运动过程中,实时心率反馈可以有效减低实时心率及血压,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实时心率反馈较普通的血压仪更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血液,在其情绪激动的时候效果更加明显。心率变异性主要受自主神经控制,是衡量心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平衡性的指标。心率变异性的反馈训练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同时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缓解患者哮喘、降低其对止咳平喘药物的依赖,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作用明显。
(三)用于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生物反馈是通过将电极或传感器贴于受试者的腹部测量其呼吸,之后将测量数据转变成听觉或视觉信息反馈于受试者本人,可以帮助其调节呼吸并放松。对于有慢性下腰部疼痛的患者分别使用安慰剂及呼吸生物反馈治疗后发现,进行呼吸生物反馈的患者其痛感明显降低[4]。呼吸生物反馈还可用于治疗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头痛、各种慢性头痛造成的情绪障碍以及突发刺激造成的惊恐性障碍等。
四、生物反馈技术的最新发展
传统的生物反馈技术只能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的传递,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更加立体的虚拟现实生物反馈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生成三维环绕的视、听、嗅环境,让参与者的感觉更加真实、自然。有研究用此技术模拟热带岛屿环境,引导焦虑症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结果显示其焦虑评分明显下降。因此,虚拟现实生物反馈技术在患者的心理及躯体康复中均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五、结语
总之,生物反馈应用于生理及心理康复领域已取得肯定效果,随着虚拟现实等反馈技术的发展,将逐渐用于更加广泛的疾病和人群,生物反馈技术也将成为临床有力的治疗工具。
参考文献
[1]彭光阳,胡绪彪,李时中,等.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01):203-205.
[2]卢宝林.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梗死偏瘫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7):75.
[3]胡小秋,王丽君,郑琴.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阴道分娩产妇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07):888-891.
[4]印杰松,陆桂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对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康复训练的疗效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9,40(05):68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