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对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
邓运兰1 樊小艳2 林婉莹3 王丽君4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邓运兰1 樊小艳2 林婉莹3 王丽君4,.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对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J]. 生物学报,2025.4. DOI:10.12721/ccn.2025.157033.
摘要:
目的:旨在探究对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研究对象为此时间段内至我院就诊的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两组不同措施的对比,评价干预12周后组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性功能改善差异。结果:经过12周的训练客观和主观评价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OAB和SUI症状均显著改善(P<0.05);A组患者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中患者未报告在脱垂症状上的主观改善,但POP-Q系统中Ba点观察到改善显著(P=0.008)。性功能评价中显示B组在进行干预后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调查表(PISQ)所有领域均显著改善,但A组则未观察到类似的变化。结论: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盆底肌肉的功能,同时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症、压力性尿失禁及子宫脱垂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性功能。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子宫脱垂;生物反馈电刺激;阴道哑铃;临床疗效
DOI:10.12721/ccn.2025.157033
基金资助:基金项目:浙江玉环市社发类科技计划项目(20203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通常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治疗方案通常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目前建议对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轻度至中度子宫脱垂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生物反馈电刺激能够有效辅助盆底肌肉的训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阴道内的直接刺激有创并且受体位限制,因此多数患者依从性较低,表面电刺激由于不受体位限制实际中更容易操作[1]。因此,本文中旨在探究对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时间段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研究对象为此时间段内至我院就诊的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纳入标准:(1)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检查明确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OAB或SUI,伴或不伴有子宫脱垂;(2)年龄23-65岁之间。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2)神经系统疾病;(3)妊娠妇女;(4)盆腔手术1个月内;(5)恶性肿瘤;(6)阴道出血;(7)患有重要脏器(如心、肝、肾等)疾病。总计纳入研究对象66例,通过使用GraphPad QuickCalcs软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3例,其中A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B组则在相同基础上联合阴道哑铃训练。本研究所有操作和相关内容均经患者本人及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干预措施

总计为期12周,分别于第1、2、4、8、12周进行。起始时首先向研究对象介绍盆底功能障碍的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相关知识。A组患者中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具体包括15次生物反馈电刺激(ES),每周3次,每次30min。ES中采用经阴道电极在短时模式下的双相方波,20Hz频率持续30s,之后转为5Hz持续30s,交替进行,总计30min。B组则在相同基础上联合阴道哑铃训练,根据患者阴道的大小选择阴道硅胶哑铃(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训练,嘱患者有意识地进行盆底肌肉收缩5s,之后放松10s,重复3-5次为一单元,每周3次,每次5-10min。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分析。

1.3临床症状评价

干预前后主观及客观评价OAB、SUI及子宫脱垂症状的严重程度[2]。通过3天膀胱日记评价干预前后OAB症状的严重程度;1h布垫试验用于评价SUI的严重程度;采用标准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确定器官脱垂的等级。除阴道总长度外,所有测量均在最大Valsalva时获得。所有患者在干预后以口头形式主观评价对病情改善的满意度,并且通过5分制的李克特量表进行量化,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完全不满意。

1.4性功能评价

通过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调查表(PISQ)来测量女性的性功能,其基于李克特量表,采用5分制,总计31项,已被证实可用于评估尿失禁和/或骨盆器官脱垂妇女的性功能。PISQ主要覆盖3个领域,分别为女性性功能的行为/情感(15项)、生理(10项)和伴侣相关内容(6项)。行为/情感具体包括性生活欲望、频率和性高潮能力;生理领域则主要评价尿失禁对性功能的影响;伴侣相关内容具体为盆底疾病对性生活影响的看法。正常总分及各个领域的分数范围分别为0-125分、0-40分、0-61分和0-24分,分数越高表示性功能越好。

1.5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频数/百分比的形式,计量资料则表示为

x̄±s的形式。组间比较采用使用配对样品的Wilcoxon检验、独立样品的Mann-Whitney和卡方检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症状改善评价

如表1所示,经过12周的训练,客观和主观评价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OAB和SUI症状均显著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1h布垫试验干预后较干预前显著得以改善(P=0.002),其他症状的主观与客观评价在干预前后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POP症状中B组中患者未报告在脱垂症状上的主观改善,但POP-Q系统中Ba点观察到改善显著(P=0.008)。

表1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改善主观与客观评价

1.png

2.2性功能影响

如表3中所示,PISQ中“伴侣相关内容”组间及B组组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总分比较亦有类似的趋势(P值均<0.01);“行为/情感领域”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但B组内则无显著性差异,“生理”领域则趋势相反。此外,B组在进行干预后显示PISQ所有领域均显著改善,但A组则未观察到类似的变化。

表2 性功能PISQ评价

2.png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12周的生物反馈电刺激与阴道哑铃联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OAB、SUI和I-II POP。先前单一干预方式的相关研究报道,至少需进行16周的特定肌肉训练才能明显改善肌肉的强度和耐力[3],本研究中仅通过12周就发现显著的治疗效果,间接提示两种治疗方法结合的重要作用。

有研究中显示在对是否存在子宫脱垂患者的亚组分析中治疗持续时间是影响无POP患者所有体位盆底肌肉强度的显著影响因素,而POP患者仅在仰卧位具有统计学意义。也有学者报道在SUI患者中三种体位的疗效基本一致[4],分析原因可能是POP在直立体位状态下患者可存在明显的下坠感,与POP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相关,亦可能是对盆底肌肉T疗效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尿失禁患者中与单独电刺激相比,联合阴道哑铃时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率。有研究提出这种差异的存在可能是由于监督力度的不同,而非治疗方法的直接影响。有学者在研究中进行了为期4周的指导训练以及后续半年的随访,得出结论所有患者应在离院后继续进行盆底肌肉练习,联合采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突出,再次强调了如何正确进行盆底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治疗监督力度均一致,监管强度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较小。生物反馈期间有效的盆底肌肉收缩次数最终实现了盆底肌肉功能的显著改善,但在盆底肌肉E期间快速与慢速收缩次数与之并无显著相关性。有研究中将生物反馈与运动依从性与其他变项分开单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多重共线性发生,从而证实生物反馈在改善治疗效果中的真正作用[5]

本研究中还观察到训练的依从性与盆底肌肉强度之间在所有体位中均无显著相关性。有学者报道坚持锻炼与尿失禁患者的肌肉强度和症状减轻无关。因此,可以推断有效肌肉收缩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而非收缩的次数。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的方法能够有效辅助评价有效的盆底肌肉收缩,从而改善治疗效果。12周的训练后患者SUI或OAB症状主观和客观评价均明显得以改善,再次确认对于此患者群体保守治疗仍是首选的治疗方式。研究中部分患者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后效果不佳,可能与相应的症状类型和严重程度差异有关,并且研究中虽整体研究周期为12周,但实际干预时间仅5周总计15次,具体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差异也是可能的影响因素。尽管B组患者主观上评价无显著改善,但研究中观察到POP-Q系统中Ba点的显著变化,可能与患者的选择偏倚及较短的研究时间相关。在一项研究盆底肌肉治疗POP的研究中显示采用POP-Q评价系统观察到干预组解剖学上存在显著改善,POP生活质量问卷(P-QOL)问卷则显示症状严重程度显著降低。多数研究中未报到观察者之间的差异,本文中发现在脱垂严重程度上主观与客观改善上缺乏一致性。也有研究中有类似的发现,即干预组的子宫脱垂症状有明显改善,但POP分期上则无变化,POP患者所感知的症状不一定与脱垂的严重程度相关。同时采用两种治疗方式联合的方法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研究中无不良临床事件发生,B组患者的性功能方面指标在干预后均显著改善,因此治疗较为安全的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单中心的小样本研究,在患者的选择、干预和评价中可能存在偏倚,尤其是针对不同盆底功能障碍生物反馈电刺激模式不同是否产生显著影响仍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对相关结论加以证实。综上所述,对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OAB、SUI临床症状及子宫脱垂的程度,改善患者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范晓东,朱颖军.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治疗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9,46(01):29-33.

[2]方莉,施丽景,王璐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运动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01):156-158.

[3]胡青,李文娟,张祖娟,等.不同电刺激方案对弱肌力相关女性松弛型盆底功能障碍的短期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09):97-100.

[4]曹婷婷,王建六,孙秀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9,28(06):68-71.

[5]何泉江,刘晓芳,卢白玉,等.新斯的明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致尿潴留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9,22(05):81-8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