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冠脉粥样硬化闭塞引发的管腔狭窄性病变,在该病因的持续作用下,心肌缺血及缺氧。有调查显示[1],冠心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群体,患者多发生胸痛,若并未及时治疗,会增加心梗率或者猝死率。西医治疗冠心病以保守治疗为主,患者口服药物可延缓病情进展,使患者从中受益。但长期使用西药治疗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者引发耐药性,影响患者预后恢复。中医将冠心病纳入到胸痹心痛范围,治疗该疾病以整体观念为核心,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为患者提供内外兼并治疗方法[2]。内治法主要是口服中药,外治法则以针灸为主。在本研究中,为患者采取加味大补心汤联合针灸治疗,与西药疗法进行对照,评价不同疗法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病例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集冠心病病例80例,按随机抽签法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为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1-82(61.25±5.36)岁,病程1-5(2.35±1.32)年。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0-83(61.35±5.76)岁,病程1-5(2.43±1.5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医胸痹心痛诊断标准,心功能处于II-III级,近30d内并未采取对应治疗,入院时有心绞痛、心律不齐等病症,患者及家属认知及同意研究。
排除标准:将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脏腑器官功能异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等病变患者排除。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药疗法,患者常规控制血压及血糖等,让患者注意调节情绪,为患者采取抗血小板凝聚等治疗。每天口服3次盐酸普罗帕酮片,每次100mg。每天口服1次阿司匹林,每次100mg。每天口服1次美托洛尔,每次95mg。治疗周期为4周。
观察组:采取中医内服外用疗法,内服选取加味大补心汤治疗,其中含有3g黄芩、附子,9g生甘草、麦冬、茯苓及熟地黄、桂心,12g石膏、远志及半夏,10g生姜,20g大枣,50g饴糖。据患者病情随症加减,若患者气虚则增加太子参、黄芪各20g。若患者胸痛频繁,可增加10g没药及乳香。若患者面部发白及胸前疼痛,则在方剂中加入10g当归。药物经水煎煮到200ml,每天早晚各口服1次。外治法为则采取针灸治疗,选取内关、膻中穴、足三里、心俞学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仰卧位,在上述穴位上消毒,并针刺该穴位,以平补平泻法干预,持续1min后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4周。
两组患者在出院后,间隔1周随访1次,询问患者病变情况,让患者按时复查,并叮嘱患者在生活中注意的各个事项,如,禁忌烟酒、保持情绪舒畅等。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显效,经治疗后,1个月内并未再次发生心绞痛及心律不齐。有效,经治疗后1周内并未发生心绞痛、心律不齐。无效,经治疗后,心绞痛在1周内发生。②中医症候积分自胸痛、心悸、气短、乏力、胸闷指标进行评价,各个项目为0-4分,分值高代表病情严重。③心功能:调查治疗前后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④血管内皮功能: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患者的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标准以x̄±s表示,检验值为t,计数资料概率%表示,检验值为x²,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对比(x̄±s,分)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对比(x̄±s)
2.4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1低于对照组及一氧化氮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对比(x̄±s)
3.讨论
冠心病在中医领域属于胸痹、心痛疾病。伴随经济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在持续性增长。中医特色疗法简单,疗效确切,对冠心病治疗有一定的效果[3-4]。中医认为冠心病与先天禀赋不足相关,后天受到环境及思虑过度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心神损伤,心气不足,心阳虚弱,会伤及心神,诱发心悸[5]。临床将补气升阳、调节心神作为治疗原则。本研究选择的药物的加味大补心汤,该药物中的远志可调节心神,桂心可活血化瘀,两种药物是君药。附子可助阳、止痛,大枣能益气养血,此类药物为臣药[6]。茯苓可健脾宁心,黄芩可清热燥湿,半夏可祛痰除湿,生姜温中止痛,饴糖具有补中益气功效,药物搭配后,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及调节心悸功效,根据患者病变情况也能适当加减药物,持续性纠正患者病症[7]。在该疗法基础上,通过针灸联合治疗,针刺法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法,可针对经络穴位进行治疗,调节气血运行状态,针对患者的内关及足三里、心俞穴位,以针灸控制基因表达,并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以免心肌细胞死亡率高,降低心绞痛整体发作频率及降低患者死亡率。有研究中指出[8],针药联合疗法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显著,通过该疗法可疏通外周气血,相比单一西药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有研究中指出,AngII作为常见的内分泌激素,是神经内分泌因子,具有收缩血管及改善水钠滞留的能力,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是心肌普酶的重要指标,人体发生心功能损伤后,细胞膜通透性也会改变,促使大量的Ck-MB释放进入血液,调查此类指标可观察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而采取中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观察患者经药物治疗的效果[9]。
自本研究结果上看,观察组采取加味大补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效果好,疾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较高。观察组经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也随之调节,持续性改善患者的心肌损伤,并缩减了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随着药物治疗进展,患者的病情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随着降低,各个项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自药理上分析,西药疗法的早期作用显著,但随着治疗周期进展,患者产生耐药性,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也随之降低,病情会反复发作。而在中药内治及外治方法的联合作用下,通过针灸改善气血运行,药物进入人体后发挥稳定的改善心功能效果。中药中的麦冬有一定量的甾体皂甙及高异黄酮类物质,可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病情,并提升心肌耐受力,抑制心肌细胞损伤,改善患者的细胞能量代谢,从而抵抗心律失常。附子中有附子生物碱,可通过细胞修复蛋白表达,调节心肌信号,保护患者损伤的心肌细胞,尽量缩减心肌损伤。联合针刺疗法可继续稳定患者的心肌功能,降低患者的心肌细胞死亡率[10]。但冠心病的发生原因复杂,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若患者采取中医特色疗法并未改善病情,应在医嘱指导基础上联合西药治疗,比如,联用对照组美托洛尔等药物可改善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提升疾病的总体治疗效果。自本研究结果上看,中医特色疗法符合冠心病的治疗要求,循序渐进治疗疾病的稳定性更好,也能凸显中医特色疗法的优势。
综上,在冠心病治疗中采取中医特色疗法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稳定病情,该疗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程全周, 陈爱莲, 韩会香, 赵振凯. 加味大补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3, 55 (21): 12-17.
[2]张巧宏. 自拟温通补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血瘀证对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水平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 33 (05): 649-651+751.
[3]张国明. 温针灸疗法联合活血调脂方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心功能及局部血液循环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 (31): 14-16.
[4]宋亚妮. 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 14 (30): 63-65.
[5]孙智侠, 史安利. 丹红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J]. 血栓与止血学, 2021, 27 (06): 931-933.
[6]高雪娇.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 2021, 30 (11): 1181-1183.
[7]代洪绪, 翟文姬, 项聿华. 天王补心汤化裁治疗阴虚火旺型心脏神经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处方药, 2021, 19 (09): 154-155.
[8]杜中平, 石可松. 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 (S1): 158-160.
[9]郑喜胜, 刘志远, 冯永利. 补心汤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30 (19): 28-29.
[10]黄莺. 补心汤联合按摩阴谷穴治疗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干症50例[J]. 浙江中医杂志, 2020, 55 (06): 434.
作者简介:王慧,女,1989.10.13,心功能科医师 ,研究方向: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