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对儿童专注力促进的研究
彭春梅 张蓓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彭春梅 张蓓,. 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对儿童专注力促进的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154.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对儿童专注力的促进效果。方法:共有100多名儿童参与了本次研究,其中36人填写了SNAP-IV量表进行测试。根据量表结果,将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分值超过1分的21人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状。这些被诊断的儿童接受了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行为干预包括教师和家长的行为管理技巧,感统训练通过刺激感觉系统提高儿童感知、整合和调节感官输入的能力。结果:经过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后,参与干预的儿童中,有81%的儿童在SNAP-IV量表中的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分值有所降低,表明他们的专注力水平得到了提升。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对儿童的专注力具有促进作用。行为干预通过正性强化、暂时隔离法、消退法、示范法、应用行为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提高专注力,而感统训练则通过刺激感觉系统提高儿童感知、整合和调节感官输入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专注力。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专注力水平。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行为干预;感统训练;儿童;专注力
DOI:10.12721/ccn.2023.157154
基金资助:

目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仅能提供基础,无法建立行为技巧。因此,需要有效的心理行为治疗来帮助儿童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强化和稳定药物治疗的效果[1]。本研究开展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以促进儿童的专注力发展。通过依托学校的有利条件和教师对儿童长时间观察获得的信息,在学校建立初筛和转介体系,让教师参与行为问题的初筛[2]。医生将向教师和家长介绍儿童行为问题的基本概念、行为表现和行为干预方法,并针对儿童不同情况进行干预治疗,帮助家长和教师解决儿童的学习、认知、情绪和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有100多名儿童参与,其中36人填写了SNAP-IV量表进行测试。

二、研究方法

行为干预是本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教师和家长在行为管理中采用了正性强化、暂时隔离法、消退法、示范法、应用行为分析法等技巧[3],引导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提高专注力。感统训练是指通过刺激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机体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提高儿童感知、整合和调节感官输入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专注力。

三、观察指标

本研究使用了SNAP-IV量表作为观察指标,该量表能够评估儿童的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症状。通过量表测试,可以了解儿童的专注力水平及其变化。

四、研究结果

根据量表结果,第一次测量时,将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分值超过1分的21人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状。这些被诊断的儿童接受了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经过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后,参与干预的儿童中,有81%的儿童在SNAP-IV量表中的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分值有所降低,表明他们的专注力水平得到了提升。如下表1所示。

表1 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分值变化截图1742434931.png五、分析与讨论

(一)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儿童专注力的原则

1. 多学科协作:在实施行为干预和感统训练过程中,医生、教师和家长应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干预方案[4]。他们之间的紧密合作能够确保各方对儿童的需求有一致性的理解,并使干预措施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具有连贯性。多学科协作还能够充分利用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儿童提供更全面、针对性的支持[5]

2. 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行为干预和感统训练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儿童在注意力发展、认知水平、行为表现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干预措施也需要因材施教[6]。通过了解儿童的个体特点,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困难领域,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干预效果。

3. 长期持续性:行为干预和感统训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关注,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儿童的专注力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改变[7]。因此,干预过程中,需要保持耐心和持之以恒的态度,为儿童提供长期的支持和指导。

4. 环境适应性:学校和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专注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干预中,需要提供支持性和适应性的环境,以促进儿童的专注力发展。这包括在学校和家庭中设置有组织和结构化的环境,例如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明确的任务安排等[8]。同时,也需要提供积极的激励和支持,鼓励儿童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专注力习惯。

(二)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促进儿童专注力的策略

1. 行为管理技巧:教师、家长和医生可以共同学习一些行为管理技巧,以帮助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提高专注力。通过设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让儿童明白什么是期望的行为和不良行为的后果[9]。同时,积极地给予儿童正面激励和反馈,鼓励他们展现出良好的专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2. 感统训练:感统训练是一种通过刺激感觉系统来提高儿童感知、整合和调节感官输入的能力的方法。教师和家长可以与医生合作,在学校和家庭中开展感统训练。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处理来自外部环境的信息,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和集中度[10]。例如,通过触觉、听觉、视觉等感觉刺激的训练,儿童可以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从而增强专注力和自我控制。

3. 结构化环境:在学校和家庭中提供有组织和结构化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家长和医生可以共同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让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11]。同时,在安排任务和活动时,给予儿童清晰的指导和顺序,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行为顺序和计划能力。这样的结构化环境能够提供更明确的目标和期望,帮助儿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保持专注。

4. 家校医合作与沟通:家、校、医三者之间的紧密合作与沟通是成功实施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的关键。教师和家长可以定期与医生进行交流,分享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以便医生能够提供更加个体化的干预方案[12]。同时,医生可以向教师和家长介绍儿童行为问题的基本概念、行为表现和行为干预方法,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三)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促进儿童专注力的未来展望

1. 展现出家庭角色的重要性:

(1)加强家长的专注力教育和培养:家长应该提高对儿童专注力发展的认知和理解。他们可以通过参加专注力教育课程或工作坊,了解专注力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创造有利于专注力发展的家庭环境:家长可以在家里创造一个有序、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规律作息等。此外,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和互动,鼓励孩子参与有益的户外活动,促进专注力的培养。

(3)通过游戏和活动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年龄的游戏和活动,如拼图、记忆游戏、益智玩具等,帮助孩子培养专注力。在游戏过程中,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增强孩子对专注行为的积极性和意愿。

2. 充分发挥出学校的角色作用

(1)加强教师的专注力教育培训:学校可以加强教师的专注力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专注力发展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技能。教师需要了解专注力的影响因素、培养方法以及如何应对注意力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2)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活动,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

(3)建立专注力评估和监测机制:学校可以建立专注力评估和监测机制,定期评估儿童的专注力状况。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与家长共同协作,制定个性化的专注力干预计划。

(4)开展专注力培训课程和活动:学校可以开展专注力培训课程和活动,为儿童提供更多的专注力训练机会。例如,开设冥想、集中力训练、执行功能训练等课程,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提高注意力水平。

3. 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的支持

(1)加强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和评估:医疗机构可以加强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和评估,为有专注力问题的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医生和心理专家需要进行系统的评估,了解孩子的专注力状况和潜在原因。

(2)与家长和学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医疗机构与家长和学校之间应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监测计划。定期沟通和交流,及时调整干预方案,确保干预效果。

(3)提供更加专业的训练服务:医疗机构可以不断优化训练的方案,比如感统训练、专注力训练、执行功能训练等,提供更加专业的训练服务,结合行为干预手段,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专注力能力。

六、结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行为干预联合感统训练对儿童的专注力具有促进作用。行为干预通过正性强化、暂时隔离法、消退法、示范法、应用行为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提高专注力,而感统训练则通过刺激感觉系统提高儿童感知、整合和调节感官输入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专注力。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专注力水平,为教育和干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 符争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应用综合心理疗法对降低其行为问题的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 2022, 17(9):50-52.

[2] 陈燕琴,田海滔,卢林鑫,等.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J].科教导刊, 2021(1):139-142.

[3] 金星明,禹东川.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标准化门诊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64-65

[4] 柯晓燕,徐秀,陈立,等.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实施行为管理的专家共识[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22, 17(4):274-280.

[5] 陈转笑.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干预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和语言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

[6] 周梅君,魏蓉美,袁晓玲,等.小组训练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注意品质的干预效果[J].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 2020, 31(3):336-340.

[7] 陈彦圯.基于感觉统合理论的3~6岁儿童感统训练治疗服务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 2021, 36(15):250-252.

[8] 苏丽贤,余强,黄哲兰,等.感觉统合训练联合绘画艺术治疗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21, 42(2):3.

[9] 李丹丹,伊滨滨,鲍翠梅,等.阿立哌唑联合感统训练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疗效观察[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1, 48(2):4.

[10] 李沙沙,南慧,周丽,等.感统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症状及行为问题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

[11] 韩薇薇.学前教育中多动症儿童的教育管理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1(2):132.

[12] 李晗,赵斌.绘画训练提升孤独症儿童课堂注意力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 2020(13):68-7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