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联合中医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戚学政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戚学政,. 针刀联合中医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 当代中医药,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89.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针刀联合中医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样本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采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采取针刀联合中医手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与中医手法联合治疗,能够保障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针刀;中医手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089
基金资助:

颈椎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常发作,各类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病症。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后,患者多见颈肩臂疼痛、麻木、颈部功能障碍。随着现代办公、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疾病发病率正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中,并逐渐多见年轻群体发病。因此临床医学已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纳入临床医学重点。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样本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采样的方法进行对照组与研究组的分类。对照组男性患者人数20、女性患者人数20,患者年龄35~73岁,平均(54.03±2.39)岁;研究组男性患者数量25、女性患者数量15,本组患者年龄数据为37~71岁,计算样本年龄平均值(54.08±2.29)岁。一般资料比较分析,数据样本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取患者坐位,根据患者主诉疼痛与压痛点放射区域定位,消毒后,使用5号针在标记点进行穿刺,刺入皮下后缓慢向横突位深处约3cm位置深入,受阻后需要回拔针头1~2cm,转换方向后二次刺入,指导产生放射痛后停止。停止后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需要缓慢注射2~3ml的止痛液进行干预。

观察组:针刀联合中医手法治疗。(1)针刀治疗。取患者俯卧位,胸前垫薄枕,并保证颈部前屈,将双手重叠在额前保证患者放松。医师会通过颈椎棘突线、关节突线与肩胛提肌止点位置寻找压痛点,条索状结节为治疗点。行局部消毒、戴无菌手套、局部注射止痛液等操作,注射针选取4号针刀。刀口线应保持和纵轴平行与皮面垂直,刺入后达条索处与痛处。患者出现酸胀表现时,应纵行疏通、横行剥离,针刀下松软时取出针刀。应注意,针刀操作于关节突线时,针刀纵向深度不能大于2cm,横向剥离角度应在20度以下。取针刀后,需要行针刀口压迫止血,外贴创可贴,每周一次,连续操作2~3次。(2)手法治疗。根据颈椎棘突手指触诊情况与X线片结果确定的棘突问题,需要针对颈椎进行定点旋转复位。同时使用冯氏单人定点旋转整复手法,在患者坐位状态下保证颈部肌肉的放松,向旋转受限的一侧主动旋转至最大限度。医师一手拇指顶推高起的棘突,前臂掌面紧贴下颌体,掌心包住后枕部。将抱头的手向上牵拉并向受限侧旋转头颅。此外,另一个手的拇指向颈前方轻微顶推偏歪棘突。此时,会出现一声响声,触诊发现棘突位置已拨正。手法操作结束。针刀治疗后,手法整复一周一次,连续操作2~4次。

1.3评价和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样本分析所选取的数据学软件为SPSS22.0,计数资料选取为(n,%),计量资料的选取为x̄±s,临床数据检验分析所应用的软件为t与χ²,P<0.05则证明研究具备临床价值。

2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治疗效果比较 [n(%)]

image.png

3讨论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症候群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由于颈部组织存在慢性损伤,肌筋膜炎或者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韧带相对松弛延长,周围肌肉紧张,局部多见非感染性炎症反应,渗出、水肿、细胞浸润与机化粘连,引发椎间隙变窄,导致神经根受到刺激与压迫[1]。此外,炎性反应诱发加剧局部骨质增生,导致颈部神经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系列神经根症状。由此可见,颈椎病为复杂的局部病理变化,包括周围软组织、颈椎骨质结构和神经病理变化。随着国内外学者从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角度对颈椎病发病原因分析[2]。发现神经根颈椎病发作的主要原因为颈部维护关节稳定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使用针刀将病灶处的软组织内的疤痕、粘连与挛缩进行微创松解、剥离,恢复颈部椎周软组织平衡。不仅如此,它能够为针刀治疗后的手法复位矫正颈椎骨关节微小病理改变发挥作用,并保障了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精准定位。

通过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利用针的刺激和刀的切割功能,帮助患者改善颈部软组织、韧带、关节囊粘连的问题,对于患者局部组织粘连、挛缩、疤痕有所改善,减轻患者神经根受到的压迫,保证了颈椎的动静态平衡,缓解肌肉紧张、挛缩等问题,对于颈部两侧肌肉力的平衡与改善有促进效果,使颈椎生理曲度关节发生变化,恢复平衡状态[3]。不仅如此,针刀类似于针刺的强大刺激效果,对于神经功能有调节与改善作用,保证神经兴奋性提升,消除炎性介质,进而实现活血化瘀、平衡阴阳的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中医中为“颈肩痛”范畴,由于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再加上寒湿邪气对颈部经络气血产生阻滞而引发的病症。采取手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缓解颈部局部软组织周围肌肉情况酸软无力的问题,能够起到改善或消除疼痛的问题,进而改善颈椎矢状位面移位与稳定性不足,有助于改善颈椎弯曲程度,减轻前后柱应力,进而实现改善颈椎间盘的效果,保证颈椎内源性稳定[4]。手法治疗干预后,颈椎反屈程度得到缓解,颈椎伸肌群收缩性有所下降,有效缓解了局部神经的紧张,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性组织吸收,对于局部症状改善有作用。不仅如此,手法治疗操作便利、安全性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5]。由于机体具有差异性,因此治疗干预时患者产生的表现也并不相同,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针刀治疗结合手法治疗,改善了二者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面临的问题,并且发挥了两种治疗方式的最大功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本研究针对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刀联合手法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曹晶蕾,程鑫. 石氏伤科手法联合微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J]. 中国临床研究,2020,33(8):1111-1114.

[2] 谈天明,鲍克申,廖迎春. 基于筋膜理论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9):1719-1722.

[3] 刁俊杰,单江涛,于海松,等. 针刀联合中医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5):98-100.

[4] 杜俊生. 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5):163-164.

[5] 王生宝,李彬彬,张超峰,等. 微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 上海医药,2023,44(16):3-5,5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