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P联合CTA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的临床研究
付占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付占伟,. CTP联合CTA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学杂志,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027.
摘要:
目的: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CTP联合CTA指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诊的7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少数民族32例),全部均提供CTP联合CTA检查,分析CTP联合CTA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结果:根据随访结果显示,阳性70例、阴性3例;CTA显示,49例阳性、24例阴性;CTP显示,57例阳性、16例阴性;联合CTP、CTA显示,69例阳性、4例阴性。CTA检查和CTP检查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异;联合CTP、CTA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均高于CTA检查和CTP检查单项检查,P<0.05。梗死区域的MTT、TTP、Tmax高于半暗带区域、正常对照区域,(P<0.05)正常对照区域的CBF、CBV高于半暗带区域、梗死区域,P<0.05。结论:CTP联合CTA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CTP可以反馈脑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通过CTA可以反映脑部血管的阻塞位置,评估脑梗死的面积和具体位置,联合使用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TPCTA联合诊断
DOI:10.12721/ccn.2025.157027
基金资助: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危重脑血管病,它的发病原因是大脑内的血管被阻塞,从而引起大脑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会对患者的生命和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1],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既往多使用MRI弥散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检查,但是对超急性期(<6小时)内的患者检出率很低,从而容易让患者错失最好的治疗时间[2-3];除此之外,核磁检查需要预约、排队,检查时间长,有的患者肢体不受控制,检查效果差,从而导致患者在临床上容易出现延误病情的情况,影响患者预后。CTP作为一种相对快捷的检查手段,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CTP扫描检查完成后,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得血管灌注的血流量,血流通过时间等相关参数,自动计算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残余功能的达峰时间(Tmax)并形成伪彩图,清楚显示核心梗死区和半暗带,指导临床选择溶栓还是介入取栓。另外检查后使用智汇影像后处理平台advanced workstation 4.7对检查数据进行自动分析、重建图像,可获取到动脉期(红色)、静脉期(绿色)及侧枝循环(蓝色)图像,侧枝循环约丰富,提示患者预后效果越好。通过对比,将CTA和CTP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患者大脑的血流动力学改变[4],为评价CTP联合CTA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本次研究纳入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调研。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纳入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少数民族32例),均接受CTP联合CTA指导。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范围在42岁~89岁之间,平均年龄(66.38±6.22)岁。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精神类疾病的患者;(3)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4)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7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接受CTP联合CTA指导。使用GE64排宝石能谱CT,设定80KV管电压、150mAs管电流。扫描仪通过右前肘部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入60ml碘帕醇(37g(I)/100ml)(生产厂家: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388,规格:100ml/瓶),注入速度为5ml/秒,然后用50ml生理盐水冲洗,5秒后进行扫描。在此基础上,共采集40期图像,通过CT灌注成像后处理系统,得到相关参数及伪彩图,由两名高年资医师共同阅片。对脑部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造影剂峰值时间、残余功能达峰时间等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相关参数。在多个灌流阶段中,选择脑动脉作为最佳阶段,获取CTA图像。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不同检查方式(CTP、CTA、联合CTP和CTA)的临床诊断结果。

(2)分析不同检查方式(CTP、CTA、联合CTP和CTA)的诊断效能。

(3)对比不同灌注异常区域与正常区域CTP各个参数,包含: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峰值时间(TTP)、残余功能达峰时间(Tmax)。

(4)重建出血管图,显示动脉期、静脉期以及侧枝循环的分布情况,了解侧枝循环多少,初步预判患者的预后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处理分析,应用(%)表示计数资料,差异性使用卡方检验。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对比差异性应用t检验。若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 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结果

根据随访结果显示,阳性70例(95.89%)、阴性3例(4.11%);CTA显示,49例阳性(67.12%)、24例阴性(32.88%);CTP显示,57例阳性(78.08%)、16例阴性(21.92%);联合CTP、CTA显示,69例阳性(94.52%)、4例阴性(5.48%)。如表1:

表1 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结果 {n(%)}

1.png

2.2 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

CTA检查和CTP检查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联合CTP、CTA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均高于CTA检查和CTP检查单项检查,(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 {n(%)}

2.png

注:X12、P1为CTA和CTP相比;X22、P2为CTA和联合CTP、CTA相比;X32、P3为CTP和联合CTP、CTA相比

2.3 对比不同灌注异常区域与正常区域CTP各个参数

梗死区域的MTT、TTP、Tmax高于半暗带区域、正常对照区域,(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区域的CBF、CBV高于半暗带区域、梗死区域,(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对比不同灌注异常区域与正常区域CTP各个参数 {x̄±s}

3.png

注:与正常对照区域相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与半暗带区域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CTP主要是利用CT造影增强扫描技术,对脑部的时间-密度曲线的不同体素参数展开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对CTP结果展开处理,从而更加直观形象地反映出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5-6]。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CT检查主要参数包括:TTP、CBV、MTT、CBF、Tmax,其中TTP代表了造影剂达到浓度峰值的时间,CBV代表脑组织中血管的血体积水平,如果它的灌注出现异常,那么就意味着该灌注区域为梗死的中心区域,MTT代表着造影剂通过脑组织的毛细血管所需要的时间,CBF代表着颅脑组织的血流量,它体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它的测量得到的数值的大小可反映患者的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脑组织血流中的灌注障碍的程度,如果异常说明此灌注区域为脑部缺血组织的区域。它们主要是对患者的颅脑内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展开体现。其中,CBV、CBF可反映患者机体的异常灌注区域缺血组织的状态。当它们的水平较低时,说明人体的血管狭窄程度加剧,侧支循环代偿出现了异常,表明该区域的梗死程度较重,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有明显的关联[7]。而CTA则是一种血管影像技术,它在检查的过程中对患者的伤害很小,并且它将造影剂注射到患者脑动脉血管周边的静脉中,另外,如果患者的CBV、CBF水平下降,则意味着灌注为低灌注,这代表着脑组织中的血流比较少,说明半暗带区域可能是梗死的有关的风险因素[8]。相反,如果局部的CBV和CBF水平降低,则表明灌注为低灌注,代表着脑内的血流较少,说明半暗带区域有可能成为梗死的相关风险因素,反之,则为过度灌注,意味着血流动力学已经发生了衰竭等异常。利用CTA技术更好地反映了患者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及梗死位置,软件还可以做出来三期血管图,动脉期是红色的血管影,静脉期是绿色的血管影,一些侧枝循环的血管标注是蓝色的血管影,发生急性脑卒中时侧枝循环越多说明患者抢救预后的效果越好,从而可以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9-10]

由本次研究发现,在脑缺血半暗带区和脑梗死区,脑血流和脑血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区域,MTT、TTP、Tmax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区域;脑梗死区的脑血流和脑室容积均较半暗带区小,MTT和TTP均较大,提示脑梗死各部位脑梗死CTP各指标有明显差别。CTP和CTA检查不但使用血管影像技术来精确地诊断患者的病变部位,还对患者的脑组织中的血流灌注状况进行检测,这就使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检测更加全面,也就是增加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诊断的准确率;二者的结合可以将二者的优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连续快速的数据获取相应的影像,从而清晰地揭示出引起脑卒中的病因,并通过重建出的动脉期、静脉期和侧枝循环血管图,为临床的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与治疗带来更多的参考价值[11-12]。CTP联合CT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敏感度和准确性都很高,提示CTP和CTA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的优势。

综上所述,CTP联合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效能效果显著,可以重建出动脉期静脉期和侧枝循环血管图,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运秀,顾艳,李娅,等. 动态CT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成像评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23,20(7):66-71. 

[2] 龙敏. 探究CT平扫+CTA(含多期相)+CTP一站式扫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脑侧支血流循环状态及责任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2):4-6. 

[3] 王思迅,陆东,李婕,等. 应用CT脑CTP联合头颈CTA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9):11-12. 

[4] 金静强,刘燕. 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多时相CTA结合脑CTP检查诊断的影像特征及效果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20):80-82. 

[5] 王蕊,孙慧玲,马培凯,等. Revolution CT低剂量一站式头颈部CTA+CTP在急性脑卒中临床检查中的作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5):89-91. 

[6] 吴雯菁,姚柳,吴俊泉,等. 多时相CTA联合CTP全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27(1):38-41,46.

[7] 方玉荣,崔冰,周顺厚. 多时相CTA联合CT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与预后评估的价值[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3(1):84-88. 

[8] 张昕. CTP联合CTA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8):3416-3419. 

[9] 张铭,周慧,梁凯轶. 动态灌注技术CTP联合头颈部血管造影CTA在基层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评估中的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31(4):541-545.

[10] 梁仁涛,陈宏山,金璐,等. 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一体化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21,18(11):64-67. 

[11] 吕沙沙,曹萌萌. 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20,36(5):816-818,830. 

[12] 陶禹,汤程旭,姜亦伦. 多时相CTA联合脑CTP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的价值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29(1):28-3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