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饲养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多会引起仔猪肠胃炎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养猪,猪群饮水与排泄量增加,雨水也较多,使猪群圈舍中湿度增大,污染率增高,霉菌毒素、各种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各种病毒和各种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感染率极高,便常见猪群有拉稀消化不良现象发生。
一、仔猪胃肠炎的临床症状
猪胃肠炎出现在猪生长的各个阶段,尤其保育期仔猪最容易患上胃肠炎,且受到严重影响。在显性症状上,患上胃肠炎的仔猪会出现泻肚、体重下降、困乏、严重脱水、体毛暗淡等现象。粪便呈浅绿色或乳黄色,和正常仔猪粪便有明显区别。且粪便中有消化不完全的乳块,气味重。仔猪胃肠炎后期,仔猪个体体重大幅度下降、体温升高、贫血。发病时间维持一个星期左右。断奶期的仔猪感染上胃肠炎病菌,会出现少量进食、腹泻、粪便发灰等症状,且有消化不利的食块。发病时间维持一个星期左右。腹泻症状消失后,胃肠炎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不会影响仔猪生命。但是,会对仔猪的生长造成抑制作用,进而变成僵猪,使得猪群死淘率上升。
二、仔猪胃肠炎的发生原因
(一)仔猪消化系统弱
仔猪的生长年龄小,机体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在日常进食中,消化道蛋白酶分泌不足,无法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而当仔猪饲料含有大量蛋白质时,仔猪消化道无法分解处理,饲料直接进入肠胃系统,在里面不断堆积,之后出现变质,对仔猪的结肠造成伤害[1]。而结肠受损后,对水分的吸收减弱,导致仔猪肠道内残留大量水分。这些水分不断刺激肠道蠕动,导致胃肠炎。严重时,仔猪无法吸收水分,水分不足,造成胃肠炎脱水,引发死亡。
(二)仔猪断奶应激反应影响
仔猪初步断奶后,由于进食的成分发生改变,体内肠胃系统没有及时调整。加入饲料喂养时,仔猪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无法吸收,进而产生营养应激。应激反应导致仔猪小肠无法吸收营养,肠道活力降低,进而消化酶分泌减少,促使仔猪无法吸收和消化饲料。而饲料进入仔猪体内后,肠道无法吸收,堆积在肠道内,造成仔猪体内不适。仔猪的食欲降低,营养摄取不足,免疫能力下降,进而引发胃肠炎。
(三)饲料问题
仔猪断奶后喂养饲料会产生应激反应,感染胃肠炎。而饲料不适宜问题会加重仔猪的肠胃负担,导致仔猪无法吸收营养,进而引发更严重的肠胃疾病。由于仔猪年龄小,胃底腺发育不完善,进而产生不了太多胃酸。且没有乳酸的分泌,导致仔猪胃内的酸碱度较高,很容易引发消化系统紊乱。在对仔猪进行饲料喂养过程中,如果没有把控好饲料的品质和成分,随意喂养,则饲料中的大肠杆菌等进入仔猪胃肠道中,对肠道产生破坏,进而引发胃肠炎。
(四)仔猪免疫力低
仔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免疫系统不完善。哺乳时可以从母乳中获得抗体,有效抵御病原体。但是,断奶后失去母乳中的免疫力,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感染胃肠炎。尤其是30日龄的仔猪,断奶后机体免疫力下降到最低,且没有建立免疫系统[2]。不仅会感染胃肠炎,而且会出现其他疾病。在进食过程中,由于消化吸收能力低,细菌感染,进而引发胃肠炎。既降低仔猪的健康,又加大仔猪生命风险。
(五)微生物感染
养殖环境虽然定期会消毒和清理,但是依旧存在一些病毒微生物。而仔猪的抵抗能力弱,很容易受到各种病毒微生物的侵害,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在胃肠炎中,主要病原菌有轮状病毒、大肠杆菌、猪孢球虫等。养殖过程中,由于不正当的饲养易造成病毒微生物的出现,进而感染仔猪。比如,仔猪饲养环境内存在胃肠炎的几种微生物,感染仔猪后形成外源性感染。水源和饲料中有致病微生物,进入仔猪肠道后破坏肠道平衡,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仔猪消化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出现胃肠炎等疾病。
三、仔猪胃肠炎的防治方法
仔猪断奶后抵抗力和免疫力差,消化系统没有完全发育,进而很容易出现胃肠炎。对此,饲养时要加强干预,采取有力手段防治胃肠炎,提高仔猪的消化功能,促进仔猪健康生长。
(一)调整仔猪胃肠道机能
结合仔猪胃肠道较为脆弱,断奶后对疾病的抵抗力低,可能产生营养应激。在这种情况下,早期开始为仔猪的饲料喂养进行干预,逐渐调整仔猪的肠胃功能。一方面,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加强仔猪的饲料喂养适应能力。具体来说:根据仔猪的生长情况,对仔猪喂养饲料进行营养搭配。把各类营养元素均匀分配,混合成喂养饲料,从而满足仔猪的消化需求,减轻营养应激。或者,添加相应的添加剂到饲料中,提高仔猪的食欲,且促进仔猪消化。在早期营养干预下,促进仔猪有效吸收饲料中的营养,提高免疫力。让仔猪的胃肠道功能逐渐完善和优化,从而避免胃肠炎的出现。
(二)减轻仔猪断奶应激反应
仔猪断奶后出现应激反应造成仔猪生长率下降,感染胃肠炎。对此,在确定好仔猪断奶时间后,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仔猪的应激反应。首先,在仔猪出生后一周,选择味道好、对仔猪食欲吸引强且质量高的颗粒饲料喂养仔猪,诱导仔猪自主吃食。由此,帮助仔猪适应断奶后的饲料,减少应激。其次,在仔猪断奶方式上不要过于激进。采取逐步断奶的方法,每天减少一两次哺乳次数,增加饲料喂养次数,使仔猪逐步适应饲料喂养。在逐步断奶中,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把饲料更换,且在断奶后三到四天内转移饲喂的环境,为后续圈养奠定基础,避免出现环境应激。
(三)加强饲料管理
仔猪饲料喂养工作对仔猪的生命健康具有直接联系,因此,必须加强饲料管理。保证饲料营养均衡,符合仔猪肠胃特点,且每次喂食量适中,促进仔猪消化,饲料存储科学,不会出现霉菌等问题。具体来说:第一,在饲料营养上,要保证维生素、蛋白质、油脂等搭配合理,比例适应,不会存在蛋白质过多,微量元素缺失的问题。避免仔猪肠道腐败,出现胃肠炎。第二,对仔猪的采食量进行合理管控。一般而言,仔猪每天需要消耗600g以上的饲料。在饲养时要保证充足的饲料,不断强化仔猪消化系统。让仔猪既能有效吸收饲料营养,又避免胃肠炎的出现。并根据仔猪的生长情况,合理调节饲料量。在仔猪生长后期,需要获取更多的营养,所以要加大饲养力度。第三,做好饲料存储工作。把饲料放在干燥地方,预防病原微生物滋生,避免饲料出现霉变。第四,加强饲料喂养环境管理。由于病毒微生物对仔猪的伤害较大,所以在喂养过程中要做好环境管理。把仔猪的生长区域进行消毒,清洁,定期更换仔猪饮水水源等,从而尽可能消除病毒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同时,开展防潮管理、卫生管理,定期开展通风通气,使仔猪处于干燥干净的环境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仔猪出现胃肠炎的原因有胃肠道无法消化饲料蛋白质,免疫力不足无法抵抗病毒微生物,出现营养应激反应等,感染胃肠炎的仔猪会出现体重下降、体毛暗淡、食欲不振、腹泻、脱水、粪便变黄等症状。胃肠炎会抑制仔猪生长,使仔猪变成僵猪,严重时危害仔猪的生命。对此,加强防治力度。通过合理饲料管理、减少应激反应、调整仔猪胃肠道技能等方法使仔猪的抵抗力提升,有效吸收和消化饲料营养,健康茁壮生长。
参考文献
[1]马希瑞.断奶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J].吉林畜牧兽医,2022,43(09):29-30.
[2]赵芳成,王伟.浅谈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综合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12):109.
作者简介:邓康林(1974年5月-),汉族, 1990年1月参加工作,工龄32年,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人,大专文化,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