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番泻叶联合减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肠道准备的运用研究
黄文进1 许方沥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文进1 许方沥2,. 中药番泻叶联合减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肠道准备的运用研究 [J]. 当代中医药,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57095.
摘要:
临床中存在肠道准备效果欠佳的情况,为提高肠道准备质量,本研究将3L-PEG 、2 L-PEG 联合番泻叶进行比较。目的:探讨番泻叶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olyethylene glycol electrolyte powder, PEG)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有效性。方法:选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内江市中医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3L-PEG和2 L-PEG+番泻叶组,各35例。记录Boston评分量表、病变检出率、操作者患者不良反应、耐受率、再次接受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BBPS总体评分(P>0.05)无统计选差异。两组病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L-PEG+番泻叶组耐受率比3 L-PEG高(P<0.05)。2L-PEG+番泻叶组再接受程度比例高于3L-PEG组(P<0.05)。不良反应事件上,2L-PEG+番泻叶组腹胀比例少于3L-PEG组(P<0.05)。结论:减量2L-PEG与番泻叶联用不逊于3L-PEG组清肠效果,且耐受性更好,再接受程度更高,不良反应事件少。
关键词: 番泻叶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DOI:10.12721/ccn.2024.157095
基金资助: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是导致癌因性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现代医学认为结直肠癌前病变与慢性炎症有关,肠黏膜上皮在长期炎症的刺激下出现增生,如溃疡性结肠炎在反复溃疡和黏膜增生的基础上可发生结肠腺癌。结直肠癌前期有较长的演变期,最主要的癌前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炎症性肠病,为早期干预、预防结直肠癌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结肠镜检查是肠道疾病的金标准,对肠道准备的要求极高[2],充足的肠道准备是顺利镜检的首要前提,目前肠道准备不充分的发生率却高达 20%~40%[3]。PEG是指南推荐在临床上运用最广的肠道准备药物,为容积性泻药,等渗性溶液,其对于电解质紊乱失衡、心力衰竭、严重肝病或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适用[4]。国内指南推荐使用2-3LPEG一次或分次服用进行肠道准备[5],国外指南则推荐使用4LPEG分次服用的方式[6]。本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随机、单盲的方法,选择70例 2022年 6月至 2023年 6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内江市中医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已向患者介绍本研究的目的、程序和可能的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选标准:①结肠镜检查者;②年龄18-70岁,男女不限。排除标准:①结直肠癌高风险患者:便血、黑便、贫血及体重降低、直肠指检阳性者;②凝血功能异常或7天内服用抗凝药者;③炎性肠病患者;④高度怀疑或确诊结直肠癌者;⑤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含息肉病)者;⑥怀孕或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⑦有高钙血症、肾结石,对聚卡波非钙片或PEG过敏者;⑧未提供书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 随机分组及盲法 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 1:1随机分为观察组:2 L-PEG+番泻叶组和对照组:3L-PEG组,各纳入35例。

1.3 方法 1.3.1 药物 番泻叶,PEG,二甲硅油。

1.3.2 方法 2组在肠镜术前进低渣饮食,检查当日至检查结束禁食、禁水。2组均使用二甲硅油散,其能改变气泡表面张力并使其破损,提高肠镜检查的清晰度[7] 。观察组:在结肠镜检查当天开始(直至检查前2h),第一次服用药物:口服番泻叶水200ml+1盒PEG,于当日检查前4小时服用;第二次服用药物:口服番泻叶水200ml+1盒PEG+1盒二甲硅油散。对照组:在结肠镜检查前1天开始(直至检查前2h),第一次服用药物:口服1盒PEG,于检查前一晚八点服用;第二次服用药物:1盒PEG;第三次服用药物:口服1盒PEG+1盒二甲硅油散。(注:番泻叶20g开水泡服;PEG用温开水800ml冲服;PEG在1小时内饮完。)

1.4 观察指标主要指标是:①Boston评分量表评价肠道清洁效果:右侧结肠、横结肠、左侧结肠评分,0分:全是粪便、粪渣,肠镜中止;1 分:很多粪便、粪渣,部分肠道看不见;2 分:少量粪便、粪渣,肠道基本可见;3 分:没有粪便、粪渣,肠道干净。BBPS 总体评分 ≥6 为合格。②病变检出率:息肉及腺瘤检出率;③不良反应:有无恶心、呕吐、腹胀。④患者耐受率:忍受口感、液体剂量、气味、排泄对睡眠及生活的影响的人数占整组的比例;⑤再次接受肠道准备接受度。

1.5 统计分析 应用 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研究结果:2.1 基线特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两组基线指标比较

image.png

2.2Boston 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BBPS评分比较

image.png

2.3 病理检出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两组病理检查比较

image.png

2.4不良反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P<0.05)比较,恶心、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少。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image.png

2.5耐受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耐受度优于对照组。

表5  两组耐受度比较

image.png

2.6再接受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再接受度优于对照组。

表6   两组再接受率比较

image.png

3. 讨论

PEG是目前国内肠道准备一线用药[7],主要活性成分为聚乙二醇4000,具有渗透性强及电解质浓度好的特点,在肠腔内不会被吸收和分解,通过氢键与水分子结合以使大量的水聚集在肠腔内使肠腔容积扩大,刺激肠蠕动活跃而产生导泻的效果[7]。然而,也存在检查时肠腔内有气泡产生影响肠镜视野,检查时需不断抽吸、冲洗肠道内的气泡延长检查时间而增加检查风险 。PEG口味不佳且用量大,患者依从性不高。

相关研究表明番泻叶提取物番泻苷A和B是番泻叶发挥导泻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在胃肠道内极少被吸收[8],表明番泻叶可能是一种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辅助中药。其具有抑制细菌、解痉、导泻等药理作用[9]。番泻叶所提取出的蒽醌类衍生物进入人体后,番泻苷A及番泻苷B通过吸收分解后可形成大黄酸茵酮,刺激骨盆运动神经节,促进大肠收缩及蠕动功能,最终促进粪便的排出[10]。且番泻叶促排泄作用较温和,在老年群体中使用安全性高。

本项研究表明不同组别的BBPS评分以及结肠息肉及腺瘤等病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认为服用以上减量PEG联合番泻叶作为肠道准备结果是等价的。但减量PEG联合番泻叶在耐受性,再接受意愿程度,不良反应事件等方面存在优势,在老年群体中使用安全性高,能够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接受率。在肠道准备度及病变检出率无太大差异的情况下,减量PEG联合番泻叶可在临床上得以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房静远,时永全,陈萦晅,等.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意见(2016年,上海).胃肠病学,2016,21(11):668-686

[2]王成龙,赵子夜,王颢等.结肠镜检查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6):527-530,535.

[3][2] 纪丽,白姣姣,顾幼敏,等.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效果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0(24):33-35.

[4]陈霞.杜密克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应用在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6):148-149.

[5]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 (2019,上海)[J].中华内科杂志,2019,58(7):485-495.

[6]顾波,金琦.番泻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首都医学,2003,10(22):45-46.

[7]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J].胃肠病学2014,19(6):354-356

[8]黄平,张筱凤.胃镜前口服用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内镜杂志,2020,26(6):83-88. 

[9] 李冬伊,郭心瑜,张攀等.番泻叶提取物制备及其阻垢缓蚀性能与作用机制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22,34(10): 2380-2389.

[10]蔡杨靖,潘云.基于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定量的通便灵胶囊质量评价[J].中国药师2019,22(5):831-83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