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选取了92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参与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包含46名患者。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9名,女性患者有17名。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8名,女性患者18名。经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发现并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说明两组具备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内容有所了解,并已签订书面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为患者施用含有甘露醇复合成分的注射剂(批准文号H20100094;容量:250毫升含37.5克),每日一次,每次250毫升,通过静脉快速滴注给药;同时,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剂(批准文号H41020035;含量:每毫升2毫克,每盒10支)6至10毫克,与100毫升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另外,根据情况辅助给予一定量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剂口服。治疗周期以7天为一阶段,需连续进行两个阶段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入中医骨伤治疗方案。(1)服用中草药:自拟颈舒汤为基本方,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药方包括:葛根15克、狗脊20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羌活15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黄芪20克、茯苓20克、柴胡10克、延胡索10克。寒湿痹阻型加独活12克、汉防己10克,痰湿阻络型加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气血亏虚型加党参15克、熟地黄15克。用水煎煮,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连续服用5至7天为一个疗程,通常需要服用两个疗程。(2)实施针灸治疗:选取风池、大椎、痛点(阿是穴)、颈夹脊等穴位,对施针点进行消毒后进行针刺,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若患者出现上肢麻木伴有放射性疼痛,可加刺曲池、肩髃穴;若颈肩部疼痛,可加刺天宗、肩髃穴;若第1-3手指麻木,可加刺外关、合谷穴;若第4、5手指麻木,可加刺外关、后溪穴;上述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留针30分钟,每7天为一个疗程,每3天针刺一次,总共治疗两个疗程。(3)应用按摩手法及颈椎复位法:首先利用揉法、推法、拿法、滚法、击打法、弹拨法等推拿手法对斜方肌、菱形肌、冈上肌及肩胛提肌进行舒缓放松;接着用按法及拿法放松颈部两侧肌肉,并用拨络法对颈部棘上及棘间韧带进行弹拨,最后对颈部施以拔伸牵引法、侧扳法及旋转复位法,力求对颈部和肩背部肌肉进行全方位松解治疗,每日或隔日进行一次。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数单位采用[n(%)]进行表示,计量数据采用(x̄±s)进行表示,分别采取χ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主观与客观积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观积分、客观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3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评分、颈椎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讨论
在当前中医实践中,通过辨证施治内服中药,配合针灸及推拿等治疗手段,有效促进了颈部及肩背部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缓解了神经根因缺血缺氧导致的不适。这种综合疗法能够疏导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痛感,显著调整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实现了治疗上的双重效果。
自拟颈舒汤方剂以葛根、狗脊为君药,这两药具有舒缓肌肉、改善循环的功效。以桂枝、当归、丹参、羌活为臣药,起到舒筋活络、养血活血、温经止痛的作用。以白芍柔肝养阴,以黄芪升阳补气,以茯苓利水渗湿、促进压迫的神经根水肿消退,共为佐药。以柴胡、延胡索为使药,促进药效直达颈肩部。颈舒汤一方,可起到舒筋活血、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这些药材的协同作用,既能驱邪疏筋,又能内养血气。
针灸治疗则主要选取风池穴、大椎穴、阿是穴、颈夹脊穴等穴位,以疏通经络、保持气血流通为原则。由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多由颈椎附近的经络和血液循环受阻引起,针灸治疗能有效地缓解相关症状,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成效。中医的针灸治疗手段,作为传统疗法之一,因其安全性高、疗效显著以及较低的治疗成本,在临床上备受患者推崇。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针灸通过辨证施治,运用细针刺激特定穴位,每日施治一次,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能够促使患处肌肉和韧带放松,减轻神经根周边的水肿和炎症,有效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疼痛、上肢麻痛及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显著降低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在中医骨伤治疗领域,推拿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被广泛用于临床。采用多手法、全方位的推拿技术,可以有效减轻因肌肉痉挛导致的颈部不适,缓解肌肉紧张,并结合颈椎复位技巧,达到增强颈椎稳定性的目的。中医推拿手法注重在治疗过程中,针对颈椎的弯曲和受力点进行精准施力,以缓解神经根的紧张状态,从而消除或改善上肢的运动和感觉障碍。现代研究亦证实,推拿及牵引对于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具有减轻神经压迫、改善颈椎生理弯曲的积极作用。中医推拿在治疗颈椎病时,综合考虑颈椎位移和软组织损伤两大方面,强调整体治疗观念,着重调整颈椎、胸椎、腰椎及骨盆的位移及生理平衡。这一技术的应用,对于缓解患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具有显著效果。
拔伸牵引法、侧扳法及旋转复位法等颈椎复位法,能够迅速缓解神经、血管、脊髓所受的压迫和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松解软组织粘连,调整椎体和关节位置,有助于恢复颈椎的正常曲度,减轻患者痛感。然而,必须严格控制牵引、侧扳及旋转的力度、角度和时长,以防造成颈部损伤。对于骨质疏松严重、椎体滑脱、椎管狭窄等情况的患者,则不宜采用颈椎牵引治疗。
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较为普遍的疾患,它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采用中医骨伤科的综合治疗方法获得了显著的疗效,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病痛症状,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水平。综合了饮用颈舒汤方剂、针刺治疗、推拿手法以及颈椎复位法的治疗方法,其疗效显著、操作便捷、适用范围广泛、治疗成本经济,诸多优点使其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因此,西医结合中医骨伤的综合疗法应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明礼,张晓贝,谢磊,等.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0,24(5):881-884.
[2]谢瑞,于杰,尹逊路,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7):1356-1360.
[3]方芳,周颖芳,黄锐娜,等.中医外治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疼痛缓解作用的网状Meta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9,338(16):107-112.
[4]丁晓燕,陈建秋,刘薛峰,等.中药口服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9):38-42.
[5]黄英,杜炜杰,周东辉,等.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远期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1):123-126.
[6]张聪,廖婵,胡结林.针刺运动疗法联合中医透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21,27(4):145-147.
[7]董琦,宋鑫,张晓鸽.施氏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及活动度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21,30(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