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1年,国家医疗保障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带量采购、以量换价的方式,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带量采购政策的推行旨在通过明确采购数量,形成规模效应,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采购价格。带量采购政策不仅直接影响药品和耗材的定价机制,还深刻改变医疗机构的采购行为、医生的处方习惯以及患者的用药选择。对于住院患者而言,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意味着药品和耗材费用的显著降低,有望减轻其因疾病治疗而产生的经济压力。对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带量采购政策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具体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为医疗机构优化费用结构提供参考,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提供有效路径。
1带量采购政策主要特点分析
1.1量价挂钩,以量换价
量价挂钩、以量换价是带量采购政策的核心机制,该机制基于经济学原理,即数量和价格是交易中最基本的内容,两者互相关联、互相制约。在带量采购中,政府或医疗机构明确采购数量,药品供应商根据采购量进行报价,通过市场竞争形成性价比较高的中标结果,这种机制有助于消除药品采购中的灰色空间,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药品价格更加透明合理[1]。
1.2招采合一,保证使用
招采合一、保证使用是带量采购政策的另一重要特点。传统的药品采购模式中,招标和采购往往分离,导致招标结果难以有效落实,出现“招而不采”的现象。带量采购政策则要求招标与采购紧密结合,确保招标结果能够直接转化为实际的采购行为。政府与医疗机构在招标阶段就明确采购数量,并与中标企业签订采购合同,约定采购价格、支付方式等关键条款。中标企业就能够根据合同约定的采购量进行生产供应,避免因采购量不确定而导致的生产波动和供应短缺。同时,政府与医疗机构也能够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和数量及时支付货款,保障中标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1.3确保质量,保障供应
确保质量、保障供应是带量采购政策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降低药品价格的同时,政府也高度重视药品的质量和供应保障问题。为确保药品质量,政府加强了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药品质量评价体系和追溯机制。在带量采购过程中,政府也优先考虑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和原研药,确保中标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2带量采购政策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
2.1药品价格显著下降,直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带量采购政策最直接的效果体现在药品价格的显著下降上。通过集中采购,医院能够以更低的价格采购到所需药品,这种价格优势直接传递给患者,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多种常用药品的采购金额明显下降。例如在针剂集采数据中,氨溴索的药品采购金额从非集采的197019.2元下降至集采后的56407.2元,降幅达71.3%;多索茶碱的药品采购金额从241288.73元下降至286149.9元;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采购金额更是从32500元骤降至147420元,降幅惊人。在口服常释剂型药品中,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以及恩替卡韦的DDC降幅均超过90%。药品价格的显著下降,直接减轻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而言,这种减负效果尤为明显。此外,药品价格的下降也减少患者在药品上的不必要的开支,使其能够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更需要的地方,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2]。
2.2用药结构优化,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不仅降低药品价格,还促进医院用药结构的优化。通过集中采购,医院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到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药品,从而减少对高价、低效药品的依赖,推动用药结构的合理调整。
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一些高价药品的采购量显著减少,而一些低价、高效的药品则逐渐成为主流。例如,在针剂集采数据中,尽管氨溴索的采购数量有所增加,但其单位价格大幅下降,说明医院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药品的性价比。在口服常释剂型药品中,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常用药品的DDC大幅下降,使得这些药品在临床上的使用更加普遍,进一步推动用药结构的优化。用药结构的优化,不仅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发展。医院在采购药品时更加注重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减少了不必要的药品浪费和滥用现象,同时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也更加注重药品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避免了过度医疗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用药结构的优化还有助于推动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深入实施,医药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医药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药品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质量水平,这也有助于推动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3医疗费用增速放缓,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降低药品价格,优化用药结构,还对医疗费用的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抑制作用。随着药品价格的下降和用药结构的优化,医院的医疗费用增速逐渐放缓,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多种药品的DDC大幅下降,这意味着患者在药品上的支出减少了。同时,由于用药结构的优化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推广,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整体医疗费用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这种费用控制效果在长期使用带量采购药品的患者中尤为明显。医疗费用的增速放缓,不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还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医保资金能够更加精准地投入急需的医疗服务和药品采购中,从而保障患者的医疗需求和医疗质量。同时,医疗费用的增速放缓也有助于推动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和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此外,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还有助于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医院在采购药品时需要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这将促使医院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医院还需要加强与医保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和医保资金的有效使用[3]。
结语
综上所述,带量采购政策显著降低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特别是药品和耗材费用,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从一定程度上还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带量采购有望在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东方,彭宏宇,代佳敏. 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及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的影响——以内蒙古赤峰市某三甲医院为例 [J]. 现代医院, 2024, 24 (04): 553-556+560.
[2]边斯洁,夏锋,夏燕,等. 浙江省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住院患者费用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医院管理, 2024, 44 (01): 36-38.
[3]汤少梁,陈蕾,成彦. 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卫生经济, 2024, 43 (01): 38-43.
作者简介:魏盈(1981.12)女,江西省南昌市人,学历:本科,职称: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事管理。
作者简介:曾会军(1988.10)男,江西省南昌市人,学历:本科,职称: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