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袁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袁杰,.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 临床医学杂志,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017.
摘要: 目的:分析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78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39例,前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路径,后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病性状评分(PANSS评分、WHO-DAS II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精神病性状评分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从精神病性状评分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老年精神分裂症;护理效果
DOI:10.12721/ccn.2023.157017
基金资助: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一种重性精神病,该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属于慢性疾病,病程时间比较长,需要患者坚持接受长期用药。但在用药期间,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情况,随着患者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同时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比较差,其依从性不高,可能会对疾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必须要加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工作[1]。临床护理路径属于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护理措施,应用范围广泛,将其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共随机抽取78例,经双盲法将患者分入不同组别当中,分别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39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60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68.46±3.04)岁;病程时间为1年到13年,平均病程(5.87±1.85)年。参照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39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60岁到80岁,平均年龄(68.02±3.42)岁;病程时间为1年到12年,平均病程(5.28±1.49)年。经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说明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干预,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患者必要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等,增强患者机体抗病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

实验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内容为:(1)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患者入院之后,科室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联系方式、病史、用药史等,充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路径表,后续护理人员可根据护理路径表中内容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2)护理路径表实施:入院1~3天: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全方位检查,并协助患者取检查结果,根据医嘱将检查结果内容简单告知患者,安抚患者不良情绪;遵医嘱定时定量发放药物,告知药物的作用,并说明遵医嘱用药对疾病的影响,以及对疾病预后的作用,患者用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嘱患者尽量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入院4~7天:医院需要禁止患者外出,即便外出也需要由专人陪同,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举办病友活动,加强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促进患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如观看同一部电影等;同时护理人员也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掌握患者情绪变化情况,及时予以患者针对性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入院4周内: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康复护理或运动护理,针对病情比较严重者,可通过康复护理促进患者康复,针对病情轻微者,则可通过运动护理增强患者机体抗病能力,根据患者喜好适当安排运动护理内容,如散步、太极、竞走等;康复护理的开展,病友之间共同活动也能促进互相之间的交流,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

1.3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病性状评分(PANSS评分、WHO-DAS II评分)、护理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数据均输入SPSS21.0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病性状评分

护理前,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病性状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无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精神病性状评分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低,P<0.05,数据可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病性状评分对比(x̄±s,分)

1.png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有19例,满意有19例,不满意有1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44%(38/39);参照组患者非常满意有14例,满意有16例,不满意有9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92%(30/39),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高(X²=7.3412;P=0.0067)。

3讨论

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升,但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提升,精神疾病已经逐渐成为社会重点关注问题。在精神类疾病当中,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对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临床必须要重视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旨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临床护理路径就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对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模式,属于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充分掌握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病情严重程度,从而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保证护理计划的针对性与有效性[3]。临床护理路径是以循证医学作为护理基础,为患者实施科学护理措施,从结果上看:实验组患者的精神病性状评分相比于参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比参照组高,P<0.05。分析其原因,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护士长作为护理计划的管理者,有责任保证护理计划顺利实施,为此必须要做好护理措施实施的监督工作,同时能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合理调整护理方案,从而保证患者护理安全性与有效性,对患者的精神性状也有一定改善作用。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则能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4]

综上所述,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惠. 心理干预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精神症状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1,16(04):119-120.

[2]范丽玫. 临床路径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04):189-191.

[3]农惠娟,李升,冯俊铭,等.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效果与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22):161-163.

[4]董芳.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5):157-15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