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情况下,神经内科中的昏迷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此类患者具有意识障碍以及吞咽障碍等类型的特点,使其难以自主进食,同时多数患者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反射减弱等情况。使其对于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及利用存在一定的困难[1-2]。由研究显示:神经内科昏迷患者机体呈现为高分解以及高代谢的状态,同时处于负氮平衡,使得此类患者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相对较高。在对神经内科昏迷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及时予以其足够的营养支持,进而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病情状态,保障其预后[3-4]。鼻饲以及药物灌注具有较高的应用频率,但是其会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胃管放置不合理、器官切开以及呕吐频繁等)使得患者出现误吸等类型的不良事件。同时通过长期的实际应用发现,鼻饲管留置长度以及固定方式如果未能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则会直接对患者的咽喉部造成刺激,形成环状扩约肌损伤等情况,进而使得患者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其中误吸表现为患者呼吸道阻塞以及剧烈呛咳等症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而强化对于患者的护理干预,具有深远的意义[5-6]。本文将探究分析神经内科昏迷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鼻饲反流误吸的作用,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院内神经内科昏迷患者共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共51例,其中男性患者共28例,女性患者共23例,年龄为:37-79岁,平均年龄为:(66.76±3.11)岁,观察组中:患者共51例,其中男性患者共30例,女性患者共21例,年龄为:37-79岁,平均年龄为:(66.83±3.0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遵循医嘱以及院内各项相关规章制度,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严密的监测,落实对于患者的饮食管理以及管道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方法
①组建专业的综合护理小组,选取工作事件≥6年,且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类型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组长,并对小组内的相关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综合护理小组质量的提升。同时由综合护理小组对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以及基本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要求小组内的相关护理人员能够有效掌握患者的实际病情,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方案制定完成后交由护士长以及相关医师进行内容的修订,保障整个护理方案的全面性以及科学性。
②落实对于患者的体位管理,将患者床头抬升30°左右,进而充分的利用重力效果提升反流的阻力,江山患者胃内溶物向食道的反流,提升其胃排空的速度。在每次完成鼻饲操作之后,相关护理人员应当注意保持该体位半小时左右再进行个光环,进而确保患者口咽分泌物能够向咽部聚集,对其吞咽动作产生刺激,并促进食物的消化以及吸收,最大程度的降低由于患者头部过低导致的食物反流,避免其出现误吸情况。在鼻饲完成后的1小时之内,禁止落实对于患者的体位转换以及吸痰操作,避免其出爱你反射性呕吐情况。
③强化对于患者鼻饲的护理,在落实鼻饲操作之前,需要检查患者胃管位置,并回抽患者胃内残留物,并注入50-100ml左右的温开水,如果患者胃出现腹胀或是反流等不良情况,则可通过场内营养泵将营养液持续输注于患者机体之中。泵入的速度应当以患者的实际病情状态胃基础,如果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则可将泵入的速度从40-60ml/h,调整至80-100ml/h,肠内营养泵的使用能够保障流量以及流苏的均匀,确保营养液能够缓慢的且均匀的流入患者体内,得到有效的吸收,最大程度的降低其出现反流以及胃潴留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于鼻饲的食物,应当注意总量的把控,可保持于200-300ml的区间范围之内,食物温度应当控制于39-40℃的区间范围之内。最后在鼻饲前后应当以3h/次的频率对患者胃液进行抽吸,并监测其胃潴留量,如谷胃主流量>150ml则需早听鼻饲,情况严重的患者则需遵循医嘱予以其为赋安等类型的胃动力药物进行干预。
④落实对于患者鼻饲管的护理,应当选择弹性优良、材质柔软以及管径相对较小的聚氨酯胃管或是硅胶胃管,进而保障患者的舒适程度以及鼻饲管的耐用度。为患者提供更为舒适的护理落实对于患者的口鼻腔护理(如:鼻饲前落实冲管操作,鼻饲后及时关闭管道并利用干净与清洁的纱布对鼻饲导管末端处妥善包扎,避免空气进到导管内,产生腹胀等),包括湿润口唇,降低叩背以及翻身的频率,进而最大程度的控制非计划性拔管或是鼻饲管益胃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在置管成功之后,应用3M胶布以工形进行固定,于患者胃管穿出鼻孔部位进行标记,明确胃管固定位置,同时有利于相关护理人员在鼻饲前进行检查以及了解患者胃管是否出现移位等情况。在完成胃管插入之后,需在常规长度的基础上增加10-15cm的长度,使得胃管前端能够达到患者幽门位置,避免其出现食物反流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胃管插入长度较大,能够降低其出现胃管移位或是脱出的机率,进而降低患者出现呛咳以及误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⑤落实对于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应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家属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得其能够明确疾病相关知识,并引导其在患者康复期间予以患者适当的腹部按摩,加快其胃肠道的蠕动,保障患者对于胃内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避免食物胃内潴留,进而出现呕吐以及腹胀等症状。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其中不良事件包括:反流、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护理满意度分为三个评价指标,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以及基本满意例数之和与总例数的占比。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定,其中包括生理职能评分、心理职能评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数据均由研究期间收集整理得出。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对照组中:出现反流的例数为:3例,出现误吸的例数为:3例,出现吸入性肺炎的例数为:3例,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65%;
观察组中:出现反流的例数为:0例,出现误吸的例数为:1例,出现吸入性肺炎的例数为:0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6%;其中χ2=7.096,P=0.008。
2.2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对照组中:满意例数为:18例,基本满意例数为:20例,不满意例数为:13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51%;
观察组中:满意例数为:37例,基本满意例数为:13例,不满意例数为:1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74.51%;其中χ2=11.922,P=0.001。
2.3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生活质量
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对照组生理职能评分为:(23.50±5.97)分;观察组生理职能评分为:(31.87±±7.31)分;其中t=5.538,P=0.001。
对照组心理职能评分为:(17.22±3.60)分;观察组心理职能评分为:(27.08±5.62)分;其中t=9.842,P=0.001。
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为:(18.22±2.97)分;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为:(26.79±6.01)分;其中t=8.197,P=0.001。
3. 讨论
对于神经内科昏迷患者来说,其恢复事件以及卧床时间均显著>普通类型的患者,此类患者多接受器官切开术进行质量,使其难以通过正常途径进食,因而留置胃管鼻饲属于患者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7-8]。但是昏迷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明显的改变,使得其气管敏感部位的反应性会出现明显的降低,胃排空时间显著提升,加上由于气管切开需要经常落实吸痰干预,使得患者的咽喉部会受到刺激,进而出现反流以及误吸等情况。反流以及误吸属于神经内科昏迷患者在鼻饲过程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会使得患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甚至是窒息的情况。现阶段有研究显示:患者鼻饲管的固定、留置的长度、营养液的操作等方面均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进而对其环状扩约肌造成损伤[9-10]。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综合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综合护理是指以护理程序以及患者为核心,将护理程序系统化,制定出标准化的护理计划,在护理质量的控制等方面都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环环相扣,整体协调一致,以确保护理服务的水平及质量。综合护理模式能够使得患者获得连续的、全面的整体护理[11-12]。通过建立专业的护理小组,制定了全面的护理方案,落实对于患者的体位管理,鼻饲的护理,鼻饲管的护理以及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取得了优良的护理效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对神经内科昏迷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其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同时能够显著改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晓云,范兰兰.高龄长期鼻饲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3):7-10.
[2]李美婷,王媛媛.护理专项管理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鼻饲反流误吸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07):1025-1028.
[3]洪珊,戴红英.针对性护理在鼻饲反流误吸的老年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20,39(23):137-139.
[4]李净.探究人工鼻饲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意识障碍留置胃管患者食物反流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4):58-59.
[5]赵艳,唐娟.分析老年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及护理效果[J].智慧健康,2019,5(10):81-82.
[6]张雯.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2):250+252.
[7]施晓红,宋燕. 书面宣教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鼻饲患者伴反流性误吸中的护理[C]//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2014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4:360-361.
[8]李淑君,鲁和英,彭启凤.神经内科昏迷病人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S2):104-105.
[9]陈应平.整体护理在神经内科昏迷患者行鼻饲过程中预防反流误吸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5):23-24.
[10]王艳华.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的鼻饲反流误吸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9):173-174.
[11]谢兆娟.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01):96-97.
[12]涂珊. 合理护理措施减少留置胃管鼻饲患者反流及误吸的观察[C]//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