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分析
姜欣汝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姜欣汝,.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分析[J]. 当代中医药,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7116.
摘要: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自然疗法的认可,中药制剂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然而,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发展。草药材质量不稳定是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就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问题
DOI:10.12721/ccn.2024.157116
基金资助:

1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

1.1草药材质量不稳定问题

(1)来源多样性导致质量差异。中草药作为中草药制剂的原料,其来源十分广泛,涉及到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生长和采集。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水源等因素都会对草药的生长环境和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同一种草药在不同地区采集的质量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同样是黄芩,在北方产地与南方产地的品质和成分含量可能有所差异。(2)存储与加工过程中的损失。草药在采集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包括干燥、研磨、筛选等,以达到适合制剂生产的要求。然而,在这些处理过程中,草药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质量损失。例如,干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控制不当,或是存放过程中的空气、阳光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草药质量的降低。(3)检测手段的不足。目前用于草药质量检测的方法多以化学分析为主,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然而,这些方法对于草药中活性成分的检测并不全面,很多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无法通过传统的化学分析手段进行准确测定。此外,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往往具有易挥发、稳定性差等特点,也给其准确测定带来了困难。

1.2工艺标准化程度低

(1)工艺流程不规范。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流程的规范性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存在着不同生产企业对同一制剂的工艺流程存在差异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使得工艺步骤难以复制,增加了制剂生产过程中出现变异的风险。(2)缺乏标准的制剂配方。中药制剂的配方是制定制剂工艺的基础,对产品的质量和疗效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制剂配方停留在传统经验层面,缺乏科学依据和统一的标准。这样的情况导致了配方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影响了制剂的质量稳定性和疗效的可靠性。(3)生产设备水平有限。生产设备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然而,一些中药制剂生产企业仍在使用老旧设备或水平有限的设备进行制剂生产。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工艺参数控制不到位,无法对制剂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湿度等关键因素进行准确控制,影响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1.3产品质量控制困难

(1)检验方法不完善。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对于活性成分和其他关键成分的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广泛应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虽然能够检测部分活性成分,但对于复杂多样的中草药来说,这些方法往往无法覆盖所有活性成分的检测需求。(2)对活性成分的保护与提取效率。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活性成分的保护和提取效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活性成分的特殊性,如易挥发、光敏等,容易在制剂生产过程中丢失或降解,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另外,对于某些活性成分,其在中药材中的含量往往较低,提取效率不高,导致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不稳定或不足。(3)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是评价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目前对于中药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存在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问题。一方面,由于中药制剂中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一指标的测定往往无法全面评估制剂质量。另一方面,现有的测定方法在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2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对策

2.1 加强原药材的质量控制

①严格筛选原药材供应商,确保其具备合法资质和良好信誉,能够提供优质、稳定的原药材。②建立严格的原药材验收制度,对每批原料药进行外观、性状、含量等项目的检查,确保药材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③加强原药材的储存管理,建立规范的仓储环境,控制温度、湿度等重要参数,避免药材受潮、霉变等。

2.2优化生产工艺与设备

生产工艺与设备是提高中药制剂质量的关键手段,积极探索和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①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②建立完善的生产工艺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和监测关键工艺参数,确保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3半成品检验

半成品是指经过一定处理但尚未完成全部生产工序的中间产品。①半成品检验应包括对产品的外观、性状、含量等项目。及时发现并纠正生产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防止不良品进入下一道工序。②建立规范的半成品检验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明确检验项目、方法和判定标准。③配备专业的检验人员和先进的检验设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半成品,制剂室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重新加工或报废等,对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追溯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4成品检验

成品检验是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卡。通过对成品进行全面、细致地检验,可以评估产品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①关注成品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检查和记录成品的外观、颜色、气味等物理性质,确保它们符合预定标准。②进行化学和生物学方面检验,如成分分析、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等,以确保成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应根据成品的特性和用途,增加一些特定的检验项目。例如,对于需要长期储存的制剂,应进行稳定性试验,以评估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质量变化情况;对于用于特殊人群的制剂,如儿童、孕妇或老年人,应进行更加严格的安全性评估。

2.5对水质、洁净区环境、工艺卫生的监控

①水质:定期检测并记录水源质量,确保其符合药用标准,避免因水质问题影响制剂的稳定性与安全性。②洁净区环境:建立完善的洁净区管理制度,定期对空气洁净度、温湿度等进行监测和调控,确保生产环境符合要求,防止污染的发生。③工艺卫生:制定严格的卫生操作规程,对人员、设备、物料等进行全面的卫生管理和监控,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符合规定标准,防止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侵入。入库时,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和产品检验报告,确保原料和辅料符合质量标准。对每批货物进行详细登记,包括品名、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批号等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出库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产品按批次顺序发放。对出库产品进行严格复核,确保产品与出库单信息一致,避免出现错误发放或过期产品流入临床的情况。

2.6建立随机抽样检查制度

设立质检小组,负责定期对中药制剂进行随机抽样检查,覆盖不同批次、不同种类的制剂。检查内容包括制剂的外观、性状、鉴别、含量等关键指标。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暂停生产,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通过随机抽样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7加强业务交流和人员培训

定期组织业务交流活动,让中药制剂生产、质量控制等相关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分享经验、探讨问题,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还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生产、检验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质量控制意识等方面的内容,确保他们胜任岗位。

3结论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检验方法不完善、活性成分的保护与提取效率以及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问题,导致中药制剂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证。这不仅给企业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也损害了消费者对中药制剂的信任和认可。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但通过加强草药质量管理、提高工艺标准化程度和改进产品质量控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是关键,只有形成合作合力,才能推动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提升,实现中药制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乃康.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6):122-124.

[2]李得堂,刘翠珍,宛鑫,等.医院中药制剂生产与质量控制要点浅析[J].中国医药导刊,2022,24(5):454-459.

[3]黄庄霖,王惠颖.中药制剂生产技术现代化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21,33(10):33-3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