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1],母乳是婴儿发育最佳天然食品,倡导婴儿出生6个月之内均选择纯母乳喂养。但是,部分产妇由于自身存在乳头缺陷(NiPPle defect)问题,导致母乳喂养失败。研究报道乳头正常者的纯母乳喂养率与乳头缺陷者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5.8%与15%[2]。因此对于乳头缺陷产妇母乳喂养支持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渴望获得更多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知识,对于相应的有针对性健康咨询已成为就诊者的就诊目的之一。一种高级护理实践模式---护理门诊的开设满足了患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同时扩展了护理工作范围与职责,提升了护理专业化水平。
本研究对我院接收的乳头缺陷孕产妇通过产科护理门诊在产前、产后实施专人管理,进行全程性、个性化护理干预、随访,旨在观察其对产妇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产科门诊接受常规产检、自愿接受产科护理门诊全程护理干预且在我院分娩的的乳头缺陷孕妇,共32例。年龄21-25岁10例(31.25%)、26-30岁15例(46.88%)、31-34岁4例(12.50%)、大于等于35岁3例(9.38%)。乳头缺陷情况为:乳头扁平11例、乳头短小8例、乳头凹陷13例(其中凹陷Ⅰ型3例、凹陷Ⅱ型3例、凹陷Ⅲ型7例)。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孕妇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神志不清、精神疾病者;孕期有合并症者;孕期及产后有母乳喂养禁忌症者;新生儿具有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槭糖尿病者。
1.3一般方法
设置产科护理门诊,开诊时间在每周四下午13:30—16:30,出诊人员主要包括产科护士长、专科护士,均持有母乳喂养咨询师证书。服务对象主要为孕妇与家属,服务方式包括1对1个体咨询指导、集体健康教育相结合,对孕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技能指导。
1.3.1产前护理干预
1.通过产科护理门诊由专科护士对乳头缺陷孕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信心、乳头缺陷情况的评估,了解孕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情况、产前母乳喂养自信心的程度及乳头缺陷情况。
2.对于孕28周前的乳头缺陷孕妇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孕妇学校、发放宣传册、口头宣教等方式,使孕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了解母乳喂养、乳房护理、孕期保健等相关知识,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提升孕妇产前母乳喂养信心,从而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
3.对于孕28周至37周的乳头缺陷孕妇进行乳房护理示教且根据乳头缺陷分型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示教,并在模具上进行练习,让孕妇能通过练习了解和掌握干预方法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以便分娩后能及时采取正确方法进行母乳喂养。
4.对于孕周大于37周的乳头缺陷孕妇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操作指导,对乳头扁平、短小的孕妇进行乳头伸展练习及乳头手法牵引练习;对乳头凹陷的孕妇在乳头伸展练习及乳头手法牵引练习的基础上,需要使用乳头吸引器或注射器抽吸法,佩戴乳头矫正器,为产后母乳喂养做好充分准备。
1.3.2住院期间护理干预
由产科护理门诊的专科护士为产后产妇再次进行母乳喂养自信心、乳头缺陷情况的评估,为其因产后伤口疼痛或子宫收缩疼痛;因乳头缺陷出现喂乳困难、乳头皲裂、婴儿吵闹等导致产妇信心不足者,再次进行树立母乳喂养宣教及相关知识的指导,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情。
对于产前乳头缺陷已纠正者,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奶方式、婴儿的正确含接姿势;指导乳房及乳头的护理,防治乳头皲裂、乳腺炎的发生;指导饮食护理,促进乳汁分泌;告知现阶段按需哺乳的重要性等知识。
对于产前乳头缺陷有好转或无变化者,在1.3.2.2的基础上,继续做乳头伸展练习及乳头牵引练习,佩戴乳头矫正器;喂乳时使用亲密接触性乳头保护罩进行辅助哺乳,也可采用电动吸乳器帮助产妇将乳汁吸出。
1.3.3出院后护理干预
由产科护理门诊专科护士与产妇们建立微信群、定期电话随访,有问题及时通过微信、电话给予指导。必要时请产妇来产科护理门诊进行现场指导。
1.4观察指标
使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及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观察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和产前、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情况。观察乳头缺陷变化情况。观察母乳喂养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当P<0.05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乳头缺陷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
本次调查的乳头缺陷者母乳喂养知识(总分为16分)、及其益处和技能平均得分分别为(12.87±2.32)、(6.88±1.45)、(6.00±1.29)。见表1。
表1乳头缺陷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及母乳喂养益处、技能得分分析结果
2.2乳头缺陷产妇产前、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情况
产后自我效能总维度,技能维度,内心活动维度均较产前有了明显提升,其中与产前相比,产后自我效能总维度,技能维度的提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乳头缺陷产妇产前与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比较
2.3乳头缺陷产妇乳头护理干预前、干预后变化情况
通过产科护理门诊对乳头缺陷产妇进行护理干预,除乳头扁平(4例)、乳头短小(3例)乳头无变化外。78%乳头缺陷产妇的乳头均有好转或纠正。见表3。
表3乳头缺陷产妇护理干预前、后乳头变化情况(例,%)
2.4乳头缺陷产妇不同阶段母乳喂养率情况
经过对乳头缺陷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后,32例乳头缺陷产妇中产后4个月、产后6个月达到纯母乳喂养的例数为19例、17例,纯母乳喂养率为59%、53%,母乳喂养率为81%、75%。见表4。
表4乳头缺陷产妇不同阶段母乳喂养率情况(例,%)
2.5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率情况
乳头缺陷产妇中,13例乳头凹陷产妇经过护理干预,产后4个月、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54%、38%,母乳喂养率为77%、69%。见表5.
表5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率情况(例,%)
讨论
3.1母乳喂养知识认知的重要性
母乳可为婴儿提供充足营养,是婴儿不可代替的最佳食物[3]。母乳包含较多的免疫类物质,可有效提升婴儿抵抗力,且母乳经济实惠,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并增进母婴感情[4]。研究显示[5]母乳喂养虽然是自然行为,但部分产妇缺少对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造成母乳喂养率不高。因此加强乳头缺陷产妇对母乳喂养的知识及技能的宣教,对提升母乳喂养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产科护理门诊由专科护士对32例乳头缺陷孕妇以集体健康宣教(孕妇学校)、1对1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指导与讲解。结果显示,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平均得分(12.87±2.32),高于孙娜[6]的研究结果(11.83±2.66)。
3.2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重要性
孕产妇的信心是影响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11个社会心理学、人口统计学因素中最重要的1个,低信心的产妇早断奶的危险性是高信心产妇的3.1倍[7]。本研究显示,产后自我效能总维度,技能维度,内心活动维度均较产前有了明显提升,其中与产前相比,产后技能总维度,技能维度的提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2例乳头缺陷孕产妇通过产科护理门诊由专科护士在产前通过现场交流、现场指导,尤其是产后通过电话、微信随访和指导,必要时来产科护理门诊现场指导,及时解决了母乳喂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孕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对提高母乳喂养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产科护理门诊的重要性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也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根本措施[8-9]。目前全世界纯母乳喂养4个月的婴儿不到35%,而发展中国家3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甚至不到一半[10]。国内各地区母乳喂养率差异较大。2010年对上海部分二级、三级医院进行调查,其中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为24.8%[11]。2012年对上海市龙华社区的调查发现[12],纯母乳喂养率为41.9%。2016年在北京市海淀区的调查中显示[13],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只有28.0%。各地母乳喂养情况虽然不尽相同,但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可见母乳喂养现状不容乐观。罗福孝等研究报道乳头正常者的纯母乳喂养率与乳头缺陷者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5.8%与15%[2],如此情况下乳头缺陷产妇母乳喂养率更不容乐观。陈燕[14]研究认为,产科护理门诊在提升产妇母乳喂养率中有重要意义。雷明等[15]研究认为:乳头缺陷者出院后比乳头正常者更需要专业人员强有力的支持与持续的帮助。产后护理干预的服务模式架起了乳头缺陷产妇从医院过渡到家庭的桥梁,避免了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出现的脱节,解决了产妇出院后母乳喂养支持不足的问题,所以对乳头缺陷产妇实施产后护理干预服务的意义重大。因此本研究,为32例乳头缺陷孕产妇提供了一个以多形式、适时、连续、个性化模式的全程健康教育平台---产科护理门诊。通过产科护理门诊对每一位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认知的指导;通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估树立母乳喂养信心;针对孕产妇乳头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产后通过电话、微信回访,及时解决母乳喂养中的问题,让母乳喂养得以延续。结果显示:通过产科护理门诊对乳头缺陷产妇进行护理干预,78%乳头缺陷产妇的乳头均有好转或纠正;32例乳头缺陷产妇中产后4个月、产后6个月达到纯母乳喂养的例数为19例、17例,纯母乳喂养率为59%、53%,母乳喂养率为81%、75%;接近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16]。13例乳头凹陷产妇经过护理干预,产后4个月、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54%、38%,母乳喂养率为77%、69%;与黄诚等学者报道的乳头凹陷者母乳喂养率为7.87%[17],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乳头缺陷产妇通过产科护理门诊,进行个性化母乳喂养护理干预,产前、产后的全程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提高母乳喂养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产后护理干预服务的延续性工作架起了乳头缺陷产妇从医院过渡到家庭的桥梁,解决了出院后母乳喂养中的各种问题,同时也拓展了产科护理门诊的工作内涵及范围,从医院内延伸至家庭。
参考文献
[1]李淑玲,廖惠璇,钟玲,等.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4):21-25.
[2]罗福孝,涂素华,冯光连.影响四个月婴儿母乳喂养情况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19(2):136-137.
[3]关渐明,汤艳霞,梁柳华,等.延续性护理对母婴分离母乳喂养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2):2847-2848.
[4]余慧,吴娜,庄薇.初产妇参与母乳喂养咨询门诊体验的质性研究[J].上海护理,2013,13(4):5-8.
[5]王爱,张丽萍,王丽颖,等.母婴自媒体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效果影响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6):710-712.
[6]孙娜.初产妇母乳喂养的认知及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D].长春中医药大学硕士,2016.
[7]O’Campo P,Faden R R,Gielen A C,et al.Prena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reastfeeding Duration:Recommendations for Prenatal Interventions[J].Birth,1992,19(4):195-201.
[8]Cattaneo A,Yngve A,Koletzko B,et al.Protection,Promotion and Support of Breast-feedingin Europe:Current Situation[J].Public Health Nutr,2005,8(1):39-46.
[9]周杏仙,张慧.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孕期母乳喂养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24-626.
[10]Saadeh R.Global Strategy for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Over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Global Situation[J].Annals of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2009,55(1):19.
[11]黄群,凌洁.上海市部分二级、三级医院产科母乳喂养的现状.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907-908,928.
[12]徐妹.上海市龙华社区促进母乳喂养的干预策略探索.复旦大学,2012.
[13]张良芬,冯爽,闻芳.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街道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081-1083.
[14]陈燕.产科门诊护理咨询对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1):1543-1544.
[15]雷明,金丽丽,周婉平,等.强化回访管理对乳头缺陷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2,19(5A):76-78.
[16]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
[17]黄诚,谢懿.410例乳头凹陷临床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3):24-25.
作者简介:郭艳梅(1983-),女,籍贯:山西省吕梁市,现有职称:主管护师,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