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脑梗塞通常由脑血管供血不足导致大脑出现组织缺血、坏死而发生,发病时,脑部的部分区域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与营养,可出现剧烈头痛、身体一侧偏瘫、视力模糊、身体失衡等症状,还需尽早干预,尽量减轻脑损伤。面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通过溶栓、介入手术等治疗后,待病情稳定便可开展康复锻炼。但多数患者因认知上的缺乏与心理、生理上的不适,有必要对基础护理内容进行优化[1-2]。故本文就优质护理的干预情况展开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7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根据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n=35)男23例、女12例;年龄40-70岁,平均(55.07±3.95)岁;体重41-83kg,平均(62.48±5.68)kg。观察组(n=35)包括24例男性患者与11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2-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4±3.87)岁;体重范围为42-84岁,平均体重为(62.67±5.79)kg。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监测体征、记录患者病情变化、遵照医嘱用药、说明用药方法、叮嘱患者清淡饮食、配合医生的治疗等。
观察组:优质护理,在心理方面,与患者谈话,了解其心理状态,根据爱好为患者播放一些舒缓音乐,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告知患者不必恐慌,介绍一些恢复良好的案例,说明治疗方案的优势,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在健康教育方面,开展座谈会,对患者进行集中宣教,以图片、文字、动画结合生动展现疾病的发病原因、进展过程、恢复过程等,增加患者的疾病认知,建议家属多关注关于脑梗塞护理方面的知识,并运用于患者的护理中。在康复运动方面,待病情稳定后建立患者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瑜伽、太极拳、慢走等),日常多活动各个关节,在并发症预防方面,告知患者每2h更换一次体位,家属适当为患者按摩肌肉;做好个人卫生工作,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定期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协助患者排痰,适当为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冲洗膀胱,为了预防便秘可适当为患者按揉腹部。
1.3观察指标
通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共包含10个内容,评分越高说明恢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5.0统计软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各项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较高,见表1。
表1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x̄±s,分)
3.讨论
老年性脑梗塞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不良生活习惯、高血脂、高血压等有关,可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还需要尽早干预[3]。在以往临床护理中,主要为患者采用常规模式,虽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随着患者护理需求的变化,已经难以满足其机体康复的需要,有学者提出建议实施优质护理[4-5]。优质护理能够按照患者的健康问题制定明确的护理目标,以患者为中心,予以患者全面照护。如以上结果所示,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实施优质护理时,从并发症预防、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面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关怀,为患者机体功能的康复创造更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患有老年性脑梗塞时,在治疗期间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日常功能的恢复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景娟.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 [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 20 (17): 143-146.
[2]卢苹. 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评价 [J]. 黑龙江中医药, 2021, 50 (05): 323-324.
[3]李春秀.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J]. 继续医学教育, 2020, 34 (04): 115-117.
[4]张焱. 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体会 [J]. 系统医学, 2020, 5 (12): 150-152.
[5]王红霞. 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NIHSS评分的影响分析 [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 27 (12):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