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强调:传承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用红色精神点燃信仰之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把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文化是我国的特色文化,在革命战争及国家建设中形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高校肩负着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使命和重任,落实传承红色文化意义重大。为了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红色文化,秉承“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的信念,红色文化进课堂成为必然,有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输出与文化传播,促进中国文化价值认同,从而为我国国际地位、综合实力、综合影响力的发展与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一、山东红色文化
山东是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凝结、红色文化资源集中的典型地区。山东红色文化立意深远、内涵丰富、系统全面,且物质载体丰富。登记在册的省内红色资源数量为2449处,革命旧址、遗址、纪念地、陵园、纪念碑、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多达 130 余处。2016 年印发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显示,山东共有13 个地方入选。山东红色老区乡镇近1400 个,总面积共计9.3 平方千米,在全省总面积中占比59%。山东红色文化是山东人民从危机逐渐走向新生、走向辉煌的历史进程的凝聚,承载着极其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山东的重要精神标识和文化标识,是当代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源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精神财富。但是目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红色文化课程建设薄弱,教材中缺乏本土红色文化的内容,教师本土红色文化基础不牢固,红色文化传播与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二、山东红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丰富红色文化教学资源。
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应符合课程思政理念的总体要求,充分体现用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铸中国魂育合格人,根植于中国土地,讲好中国故事,树牢中国情怀的教育目标。修订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与红色文化相融合,改变课程教学大纲为课程育人大纲。整合教育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纳入课程体系。把英文版红色文化内容加入到授课计划中,加大红色文化和红色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比重,力求红色文化能渗透到教材、课堂以及学生心中。按单元主题划分成不同教学模块,在不同模块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比如山东导游英语课程具备跨学科的特点,不同地市富含丰富的红色文化内容。将山东省二十条红色遗产精品线路与山东导游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探索教材中所蕴藏的红色文化资源,提炼红色文化教育内容。重新组合语言知识与红色文化模块,体现两者有机结合,红色文化承载的价值理念细化到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中。将山东红色文化与旅游资源、时事政治联系,以英语为切入点,打造山东红色旅游英语资料库。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根据单元红色文化主题题开展系列教学活动。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突破时间与地域的枷锁,构建网路学习平台,建立沉浸式的教学环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讲好山东红色文化故事,系统梳理和挖掘革命文物等红色文化资源,做好革命文物研究阐释,借助革命文物讲好山东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让革命文物“活”起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策略,组织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并通过分小组讨论、师生问答、分享感受等多种参与互动有机结合, 进一步了解山东红色红色文化资源,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获得感。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尊重语言教学自身规律,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校园内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举办一系列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英文红歌会,红色阅读论坛,红色故事翻译比赛,用英文讲中国故事等,创建红色文化宣传平台或公众号。加深学生对山东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动传承和发展山东红色文化奠定基础。
(三)转变教育理念,提升师资育人能力。
英语教师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提高红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提高红色文化素养、英语学科素养、专业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以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感染学生,做到言教与身教相统一。通过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等,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核制度,提高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提升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和思政育人能力的路径。提高红色文化与专业融合的教学能力。加强红色文化双语内容原创性研究,规范使用红色旅游景点的双语译文。了解中国红色文化的内涵,在跨文化价值比较视域下,基于国际比较层面的共时性和历史维度的历时性,提升到价值观层面,不仅要对红色文化传播输出的内容进行科学把握,而且要努力让外国游客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红色文化形象深入。强化“红色旅游 +”的文化理念,加快推进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研学旅行、传统文化旅游等结合。提高红色文化的教学艺术。通过教学研讨、教学研究、集中备课等,厚实教师育人能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保持同向同行,在课上课下、课内课外履行育人职责。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元素挖掘能力,丰富红色文化双语教学教育资源、拓展红色文化双语教育平台、努力提升山东红色文化研究水平、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三、结语
本文通过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构建育人环境,明确教学目标丰富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将山东红色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促进英语语言教学和红色文化教育协同发展,凝练山东红色文化精神、弘扬山东红色文化基因,实现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提高思政教育的渗透性和实效性,实现红色育人、立德树人,推进三全育人体系。推动外语教育本土化,促进红色文化的发展、传承和输出,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曾俊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原则与路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1)
[3]唐纬,张晓梅.红色文化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6
[4]何 健.山东红色文化资源的优秀特质与发展研究[J],活力,2022(02).
作者简介:
胡萍 (1972-),女,山东威海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系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旅游英语、职业教育国际化。 本文系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重点课题:中国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外语教学实践研究。